APP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

2021-11-25滕雄程

现代交际 2021年11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研究者群体

滕雄程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据全国妇联2013年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6000万,这一数字在5年之内大幅增长,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界定在0—17岁之间,其中处于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值得我们关注。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不能直接抚养和教育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其监护人抚养方式和抚养质量也发生了改变。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正值心理和身体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家庭结构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许多负面影响,包括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学习上的帮助指导与监督、缺乏生活上的支持等。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由国家、市场、农民工群体等多元主体交互建塑和型构而逐渐形成的特殊儿童青少年弱势群体,广受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亲子沟通的缺乏,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自卑、内向、偏执的性格特征[1],其抑郁检出率、孤独感和问题行为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4],而生活满意度与心理韧性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5-6]。以往研究发现,儿童留守时间、亲子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水平等诸多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行为发展。[7-8]

青少年的“优势”观是对长久以来在发展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缺陷”观的补充和平衡,持“优势”观的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倡导发展资源的累积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重大意义。青少年期是问题行为发生的关键期,也是积极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期,而处在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陪伴,其心理健康发展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者希望通过实证调查探析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现状,揭示留守儿童外部资源的创设与内部资源的培育对其积极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也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实现留守儿童积极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建议与对策。

传统“问题”导向的研究者往往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儿童”,片面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忽视其积极发展的内涵与规律。本研究将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以我国一群特殊的儿童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为对象,全面分析其积极发展特征,从理论上探讨验证了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适应性,对国际青少年发展理论的文化适用性具有理论价值。通过构建发展资源框架下的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促进机制研究,以期实现留守儿童外部资源创建与内部资源培育,努力促进其积极发展,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二、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青少年期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一直是健康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PositiveYouthDevelopment,PYD)认为,青少年自身具有促进其积极发展的能力,这种潜在能力能够与外部环境资源相结合,共同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该理论是青少年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提出在青少年发展研究中采用“资源建设范式”取代“缺陷预防范式”。发展资源对青少年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够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促进其获得经验、累积经验、形成价值观等。发展资源包括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指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环境特征,例如社会支持、教育条件、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氛围等,主要指成人通过提供机会和条件使青少年获得积极的发展经验。外部资源可以分为四类,包括支持、授权、规范及期望、有效利用时间。内部资源指青少年个体具有的引导其行为的价值标准、胜任特征和技能等,例如自我价值观、责任感、自尊、决策力等。内部资源也可以分为四类,包括投身于学习、积极价值观、社会能力和自我肯定。

近几年,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在国外得到迅猛发展,国外研究者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PYD理论为基础的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实证研究。有研究者在提炼了800多篇文献后,构建了包含8个类别、40多种“资源”的青少年发展资源框架。[9]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了对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中的相关领域较为深入的课题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都以青少年为对象,而应用于我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很少。仅有魏晓娟[10]首次以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理念反思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为多因素累加效应所致,他们同样拥有积极发展的力量和发展良好的可能,且提出了多方面具体建构弱势青少年群体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应用发展资源模型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构建发展资源对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作用机制仍需要更为系统的实证支持。

三、发展趋势及创新研究角度

本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未来的发展趋势

1.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源于对青少年“优势”关注的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不仅在国外已经得到充分的关注与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我国也已经逐渐被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者重视,这既体现在理论的介绍与宣传,更体现在实证的应用与检验上。

2.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适用于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

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青少年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学者倡导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在这一群体中的应用,但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却尚未开启。

3.从积极角度看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对构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机制有着重大意义

发展资源理论源于对积极青少年发展形成路径的关注。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外部资源创设与内部资源培育是否是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亟待实证研究的支持与验证。

(二)创新研究角度

基于以上发展现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1.研究视角的创新

以往对留守儿童行为的研究普遍选择“缺陷”预防视角,而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本项目基于对留守儿童消极行为抑制与积极行为促进的同时关注,从内、外部发展资源建设视角构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实证模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视角的创新。

2.研究对象的创新

尽管青少年弱势群体一直是积极青少年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但留守儿童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儿童青少年弱势群体,并没有得到该理论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将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积极青少年发展在这一群体中的适用性,是该理论的研究对象的创新。

四、建议

留守儿童是我国的特殊群体,研究发展框架下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促进机制是该研究领域的新思路。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PYD本土化测评工具的开发

现有的PYD测量工具主要由国外学者编制,具有代表性的有Geldhof等人于2014年编制的PYD量表,该量表原版包含80个条目,为方便使用,Geldhof等人将其简化为包含34个条目的短版PYD量表与包含17个条目的极短版PYD量表,简化后的PYD量表由5个维度构成,即包括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fidence)、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同情心(compassionate)在内的5C模型。

PYD测量工具的本土化开发可以从我国青少年心理、行为特点出发,编制适合我国青少年使用的PYD测量工具;也可以翻译修订国外成熟的PYD量表,检验其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信效度,若统计学指标良好,则能够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使用。翻译修订国外现有量表的优点是有利于跨文化合作和国际研究。

(二)深入调查我国留守儿童发展资源与积极发展的现状

只有了解清楚留守儿童的现状,才能了解他们的心理行为特点。处于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正面临身心发展巨大变化时期,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这一阶段的经验会对其今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了解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处于青少年期的留守儿童会出现哪些心理、行为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会给青少年留守儿童带来哪些影响?他们是否具有某种心理品质,能够帮助其处理这些问题,促进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机制模型

通过深入调查青少年期留守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的现状,我们能够总结出这一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根据PYD理论,我们可以提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机制模型,并在实证研究中验证这一模型的可靠性。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受到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的共同作用,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研究者需要弄清这些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领域还有待研究。从积极的角度看,每个青少年都拥有积极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在青少年发展陷入困境时,会引导青少年主动做出反应,来减少损失,修正发展方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有些应激源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他们通过自身的某些能力来调节应激源带来的影响。发展资源下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能够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父母和留守儿童自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过程,既应从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个方面去探讨,更应该从留守儿童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上去探讨。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研究者群体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