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组织工作
2021-11-25赵峰
赵 峰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显著增强,各项成就无不闪耀着钉钉子精神的光彩。但需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组织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方向要“准”,做到胸中有局,解决钉在哪的问题。钉钉子,往哪儿钉很重要。如果钉不到点上,钉子就会打歪。这启示我们,抓组织工作,要善于洞察大局所需。要始终把组织工作放到党委的中心大局下来定位、来思考、来衡量,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这个总原则,超前谋划、超前服务、超前行动,做到党委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的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要善于扭住上级所指。事实证明,只有把上级要求理解准、领会透,工作落实才能准确、到位。要坚持一切行动听指挥,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中找准路径、落实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与上级行动统一、步调一致。要善于捕捉基层所盼。组织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善于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乐于吸收方方面面的意见,坚持以“党员肯定、群众满意”为重要衡量标准,让组织工作成效在基层落实、效果在基层体现。
措施要“实”,做到把控有度,解决钉得稳的问题。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这启示我们抓组织工作,方向要聚焦。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做好组织工作的“纲”和“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方向目标,使新时代组织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建设事业始终。力度要恰当。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围绕基层党建优势特色不突出、选人用人体制机制不灵活、识才用才方法措施不具体等问题, 抓重点、破难点、通堵点,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干,切实提升组织工作质效。修正要及时。钉钉子不可能顺顺当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力,导致钉子歪了、偏了。无论何种情形,都启示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着眼党员、干部和人才的实际需求,对那些效果不实、不可持续的工作,及时调整思路、优化举措。
力度要“硬”,做到实绩实效,解决钉得牢的问题。一张桌子,如果东一榔锤西一榔锤,或者碰到难点就放弃,没有连贯性、持久性,恐怕是既耽误功夫,又钉不好桌子。联系到组织工作,就是要有干劲,抢时争速不懈怠。有干劲,是一种行动自觉,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对于组织工作而言,“有干劲”就是不推拖、不避难,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加快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就是不依赖、不等待,自立自强、勇于争先,主动做好主责主业。要有狠劲,重锤猛敲不服输。钉钉子关键时刻要一鼓作气、重锤猛敲。组织工作同样如此,有时可能因种种困难和阻力导致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对此,一定要正视困难、排除万难去争取,而绝不能知难而退、绕着困难走。要有韧劲,敬终如始不落空。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一茬接着一茬接力干到底。对工作推进中的问题,一项一项精准研判、一个一个精确突破,确保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方法要“活”,做到手中有招,解决钉得巧的问题。钉钉子不能只使蛮力,不用巧劲。组织工作面广、线长、量大,更不能硬着头皮蛮干,要善于借鉴超越学新招。积极拓宽眼界思路,善于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研究提出更具前瞻性、创造性的思路举措。借鉴超越重在超越,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搞“拿来主义”,要准确把握当地实际,进行创造性运用,实现后来居上、跨越赶超。要善于系统集成出新招。一个钉子打造不成一张桌子。要树立“大组织”的工作理念,强化组织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促基层治理等工作,实现组织工作与重点工作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形成整体合力。要善于钻研思考悟新招。要准确把握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党建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适应新形势、符合新标准的组织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