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视角看词汇教学的破与立
2021-11-25李硕
李 硕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它以词汇教学为基础、以语法教学为重点,旨在培养、提升二语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目前,有关汉语教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传统的语法教学层面,而词汇教学这一基础层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汉语词汇的总量非常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扩大,因此词汇教学将始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是一项较大的挑战。对于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者和未来从业者来说,词汇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国学生理解汉语及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词汇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得出较好的解决措施,以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现状
经调查,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认为生词是其学习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不断的努力,制定了面向全球汉语国际教育的《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1],构建了基本的词汇体系。然而在已制定的教学规范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仍面临着较多难题。这是由于词汇的任意性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性,而汉字对文化的承载,对语音变化的影响,词汇本身的搭配限制和句法之间的关系等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2]
汉语词汇是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的载体。因此,面对浩如烟海的汉语词汇储量及中外文化的差异,如何运用简明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交际能力,实属当前对外汉语教师、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华侨大学为例,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对外汉语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思路过于死板、教学内容吸引力小的问题。多数学生的教学过程只有线性的阐述,没有立体的展现,仅依照课前准备的教案机械操作,但这既不利于教学的立体化,也有害于学生对汉语言思维逻辑的内化。那么,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完善,进行切实有效的词汇教学呢?
二、词汇教学的地位
将词汇教学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这一观点目前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作为对外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词汇教学地位亟须得到提升,通过加强语义节点的识记,进而结合句法、文化等要素实现知识体系的次序化、整体化构建,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其他环节奠定基础,提供保障。[3]因此,词汇教学具有较高的地位,亟须加强、重视,形成一套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指导实际教学;同时与其他教学如语法教学等有机结合,谋求新突破。[4]
从学习者角度看,词汇学习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只有有了一定的认读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学习与运用,如语篇的阅读、语法的理解、日常交际等。从教学角度看,要使学习者具备成段表达能力需要打下多方面的基础,而词汇量就是重要基础之一。重视词汇教学并不是单单只保存词汇,而是以词汇为中心展开对外汉语的教学,在此过程中不是舍弃语音、语法的教学,而是做到更好地结合,字本位的词汇教学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以句法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让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收获也会更大。
数量可观的词汇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题,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或许能为这一难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尽管这一教学模式还有待实践检验。但语用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体交际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干预来发展。现有文献普遍认同显性教学在语用能力发展中的有效性,但在何时、如何提供显性知识,何时、如何最有效地提供语用输入方面仍存在分歧。有关学者通过比较两种类型的语用教学——演绎教学和归纳教学——在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语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补充,实验表明,归纳教学在教授请求言语行为时更有效。
除汉语本身词汇庞大,且不断更新、增长的客观因素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找不到新的突破口、课程内容中难易词汇选取比例难以掌控、互动程度的比例失调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今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在模拟教学中,可通过课上答疑解难、学习观摩,课后写反思日志、小组教案等方式,互相交流感想,总结经验,以便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内在真正融合。
三、词汇教学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各种政治政策的利好,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学习已无国界障碍。然而受世界疫情严峻形势的影响,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陷入困境,亟待找到新的突破口以改变现状,同时也涌现出了大量新词,增加了教学难度。由于汉语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一些敏感词汇的使用需要加大辨析力度,这对词汇教学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汉语国际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词汇教学更需要加快革新步伐。
目前信息化、数据化方向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虽有上升趋势,但总体数量较少,随着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或将成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在线平台与资源的开发建设,应成为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借助多途径、多策略丰富教学资源,如充实文字材料、依托网络新媒体、使用大数据分析等。未来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构建较完善的汉语词汇储备库,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词汇的近似性、区别性、难易程度,进而更好地协助编写对外汉语教材,以解决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存在的对国外教学理论应用研究多,国内自创型教学研究少;分课型教学研究多,综合课教学研究少等问题。
四、对外汉语教师词汇教学改进的建议
综合学界各种调查模式和研究方法后,根据华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能力范围,通过整合班级学生课堂反思日志、课后经验总结,查阅网上参考文献和观看专业教学视频等方式,对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与“学”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些细节的问题,如教案、授课风格、讲解方式,受汉语教师主体差异性影响,面对存在的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大的层面来说,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存在易受母语影响及交流不足的问题,导致学习者词汇输出机会少、外化能力较差,这将对学生词汇内化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细节层面看,对外汉语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课堂模拟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将“教”与“学”分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词汇的现象普遍,真实内化程度低。如果内化效果差,提取能力受限,学生就会把时间浪费在逐词逐句认读与理解上,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与推理,就有可能导致篇章的解读失败。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词汇内化,及时给予积极影响,重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避免进行简单机械的操练和强化背景下的记忆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下形成的记忆大部分为短时记忆,与多数中国人学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是一个道理。由于缺乏适宜的语言环境,学生只能简单地学习外语知识,教师通过反复操练、固定问答来检验其掌握程度,教学模式化、刻板化;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弱,便无法形成有效的内化与外化,继而实现长时记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明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词汇内化成功的标准应该是使词具有“即时快速自主表达”的特质,达到了这一点,就表明“记忆已经凝固”,内化已经完成;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就只能表明内化的进程尚处于短时记忆的“半成品阶段”,须继续进行积极有效的练习。[5]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学会分别用教师视角、学生视角和评委视角去分析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准备、教学效果,全面探究,以追求严谨教学,而多角度分析教学,需要从多个视角去研究教学方法,能更好地使受教育者、评价者的需求进行对接。
只从教师角度探讨教学方法是片面的,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实现词汇的内化与外化,更应得到重视。从学生角度看,汉语词汇的任意性、复杂性,往往会为学习者带来识记、归类的困难,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词义的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律或体系,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义类划分,从而便于学生记忆;或进一步切割语言单位,从字入手,依据汉字字形划分汉字形类,配合词汇教学等,通过不断的创新尝试,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模式。但由于汉字字形和词义系统的复杂性,具体类别的划分在未来还需深入探讨与完善。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还可以将文化教学融入课堂,通过有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借助情绪记忆、场景记忆,在增强教学趣味性,丰富词汇的识记应用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活动应紧密结合学习者的普遍需求与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并尽可能地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重视师生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的机会,建立“沉浸式”语言文化体验课堂,从而加强学习者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6]
五、结语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亟须重视。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模拟教学后的课堂反思日志,对外汉语教师进一步明确词汇教学目的、汉语词汇特点等,从而形成具体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目前,语言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随着近年来国际间的交流的增多及疫情下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的增强,语言文化如何有效对外传播,已成为国家急需制定的重要策略之一。作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及实际语言表达的前提,词汇教学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因为外国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才能顺利进行语言交流,从而实现中国语言文化的真正内化。只有科学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词汇。然而,词汇教学仍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对外汉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词汇教学中的问题,认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词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掌握多种词汇教学的手段、方法,形成“以词汇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的观念,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