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1-11-25梁小莹
梁小莹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一、前言
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增强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构建高效、合理的核算体系是公立医院的核心工作任务,但公立医院现阶段仍然存在成本核算问题。医院必须持续优化成本核算体系,做好资源资金整合,根据核算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成本管控措施。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按照合理的核算方式和标准,对医院经济活动支付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并以最后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成本效益,从而准确反映医院运营过程中真实的成本情况。在成本核算的支持下,医院可对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等业务活动支出的成本进行控制,集中管理有限的医疗资源,向医院管理层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成本核算能使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增强,使医疗器械、药品的消耗得到控制,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成本,满足医院的公益性和经济性需求。另外,成本核算还可以提高公立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基于成本核算理念,在日常工作中降耗节能、控制服务成本,以少数额投资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到位
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导致成本核算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医院的真实成本情况。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医院对收入指标的重视程度与成本核算相比较高,成本核算人员不固定,成本核算工作分散性较强,基本都是部门核算,未从医院全局角度进行成本核算[1];第二,成本核算范围不清晰,部分费用未被纳入核算范围内,如保洁费用、消毒费用、氧气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第三,成本核算内容精细化程度低,成本分摊欠缺合理性,公立医院内部医疗服务项目类型多样,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自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未对不同成本费用进行针对性核算,成本分摊的影响较大,间接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成本分析有待优化
受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到位的影响,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准确度较低,成本分析不准确,成本分析和预算分析未深度融合,成本分析机制尚不完善。目前,医院的成本分析工作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整体成本进行宏观分析,尚未深入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分析,部分成本费用浮动变化时,成本分析缺位,导致成本问题发现不及时,最终得出的成本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出入,部分业务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三)信息技术在成本核算中的作用不突出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模块众多,包括HRP、HIS、LIS 等医疗系统以及财务核算系统,但是医疗信息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对接存在问题,尚未做到同步接轨。同时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也未能集成,成本核算期间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存在障碍,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可见现阶段成本核算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高。虽然目前公立医院使用HRP、HIS、LIS 等医疗系统协助成本核算小组获取了部分的医疗业务基础成本核算数据,但是“信息孤岛”现象还未完全消除,这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优化措施
(一)夯实成本核算基础
首先,公立医院全体职工应统一对成本核算的认知,划分各个科室、部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职责,在财务部门组建成本核算小组,全权负责核算医院所有业务活动产生的成本费用。成本核算小组与管理层、各个科室对接沟通,及时反馈核算结果和交换成本信息,全面掌握成本构成,精准核算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2]。其次,确定成本核算范围,规范成本核算流程。从实际情况来看,成本核算对象可定为科室、科研项目、病种成本、病床成本等,同时医院需要按照成本核算要求划分四大核算单元,即临床、医技、医辅、行政后勤科室。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单元之后,公立医院应继续划分范围,将人员工资福利费用、药材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计提专用基金、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划入成本核算范围内。再次,细化成本核算内容,准确归集成本费用。在归集成本费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直接计入成本和公共分摊成本进行区分,如药材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成本、员工工资等成本直接计入成本,而水电费用、办公费用、保洁费用等需要计入公共分摊成本。在分摊成本费用时,电费等可以按照各个科室的占地面积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摊。医院需要设立成本分摊标准,对不同的成本费用进行差异化逐项分摊,准确核算各个科室的实际成本费用。最后,成本核算过程中能够计入科室成本的费用直接计入相关科室,无法计入的成本费用则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分摊原则分摊至相关科室。
(二)优化成本分析
在成本分析过程中,医院不应只分析数据差异,更需要分析数据背后业务支出差异形成的实际原因,究其根本,方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公立医院应当将成本分析和预算分析相结合,从整体到局部,分析医院成本构成、成本形成原因、成本超支原因等内容,同时也需要关注医院的关键业务成本分析,如医疗业务、科研业务、教学业务等。通过成本分析,全面掌握医院运营成本结构,以及不同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有利于确定医院成本管理漏洞,有侧重地控制成本支出。另外,成本分析可辅助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医院应基于成本分析结果对各个科室的成本管控效果进行精准考核评价,严格约束各个科室的日常工作,要求其树立成本责任意识,贯彻执行成本管理计划[3]。
(三)建立信息化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征求〈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公立医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作了指导,政府部门对规范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期望通过统一的核算方式帮助医院构建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决策支撑力。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可知,信息化成本核算是公立医院实现稳定发展的必然举措,公立医院应当立足于实际,全面推进成本核算信息化,构建全成本核算信息平台。
首先,公立医院应规范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存在多种信息系统,如资金、资产、人力资源、财务系统等,医院可聘请技术人员整合系统,统一数据字典、编码规则,在此基础上集成内部信息系统,全面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加快内部信息的流通速度,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使各部门、各科室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协作配合。成本核算人员可利用信息系统,实时获取完整的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其次,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不仅需要统一的数据字典和编码规则,而且需要一体化的数据基础,即在不同业务数据接口和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建立核算系统[4]。例如,医疗耗材成本核算需要对具体的收费项目和真实库存进行核算,从医疗耗材采购开始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包括耗材入库、申请领用、出库、使用、付款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并且和收费挂钩。收费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的HIS 信息系统。在核算过程中,通过收入和成本配比,财务人员可快速填补收费漏洞以及监管成本变化。
五、结语
在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同时各类医疗费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社保部门按病种付费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公立医院作为新医改的主要对象,需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规范成本核算流程,并且拓展成本核算方法,及时应对新医改带来的变化。未来公立医院需要继续优化信息共享机制,强调成本管理在业务中的作用,同时将成本核算归入常态化工作中,持续使用多项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程度,为医院的内部决策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