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读写能力导向的学术英语项目式教学改革
2021-11-25黄俊娟
黄俊娟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伴随着电子产品和网络长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技术读写能力,他们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影和广告等多媒体平台接触大量图像。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多种读写元素刻不容缓。有研究显示,高、低年级学生在多元识读、批评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1]大一学生倾向使用直观性多模态语篇来演示PPT作品,但其多元识读意识和能力[2],特别是批评识读能力较弱[3]。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适当引导学生运用图像、颜色、音乐等多模态资源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4],也是多元识读能力[5]。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及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多元读写能力与项目式教学
多元读写(Multiliteracy)概念最早是由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在《多元读写教育学:设计社会未来》一文中提出的,突破了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读写模式,拓展了读写内涵,并逐渐被运用于教学领域。Stein提倡在语言课堂中使用多模态教学,发展多元读写能力。Thwaites认为,“多元读写包括文化读写、媒体读写、科技读写、政治读写、批评读写和后现代读写这六种主要的识读能力”。新伦敦小组指出,多元读写理论能解释和描述多媒体环境下文字、音频、图像、空间、动作等多模态意义的关系和建构,并总结了六种设计资源要素,涵盖语言资源、视、听资源、手势资源、空间资源和多模态资源,通过“可用设计”“设计”和“再设计”三个步骤形成意义。这三个步骤无限循环,促进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建构。
国内对于学术英语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显示,项目式学习能增强学生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写作能力[6],研发项目任务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技能,掌握专业内容知识。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以项目为驱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的专业需求、专业学习服务,以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项目任务来牵引学生的学习。在学术英语教学中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为主的项目式教学,结合了项目式教学和多元读写教学法的优势。这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的两个中心,由以书面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能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阅读、评价、整合多模态信息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获得与专业研究相关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及其他符号资源构建意义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多元读写能力导向的学术英语项目式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年最新版),大学英语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特定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全英语专业课程提供语言支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为此,江汉大学在综合A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江汉大学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后,对校本科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应用性、国际性、创新性“三性”人才为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学术英语,A班学生要能听懂全英文学科课程和英语的专业讲座,能看懂与专业相关的文献摘要和综述,能在对外会议上宣读成果,并在专业交流中用英语讨论,提升其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研究的学术能力,适应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配合线上资源,督促学生基于多模态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和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从“教师主体”到“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极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且抽象的学术英语阅读材料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上课时有少数学生连教材都没有翻开,只翻看手机,学生英语输出能力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明显。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项目式教学改革,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和步骤。具体的改革思路有以下三点:
1.师生作为教学主体,需要合作互动
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针对实际情况教学。A班学生的基础较好,阅读能力较强,但英语听说与翻译写作输出能力较弱。教师应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注重系统性,解决学生的疑惑,教学重心放在说与写等输出能力的培养上,增加学生练习实践的机会。
2.英语教学不纯粹是语言教学,还要注重其实用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与学生的专业联系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语言技能、思辨能力和通用学术交流能力的提高。
3.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自觉获取有用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有效构建与组合,才能学有所获。通过做中学能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主动认知和学习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化学习与终生学习。
(二)主要改革内容
1.项目设计
课程项目设计为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分析性大论文,分为“课堂演讲”与“小论文写作”两个子项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将项目目标分解为两个小的子项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施,能有效控制教学进度,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监督,获得教学效果反馈,随时调整,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课堂演讲”子项目的主题围绕着学生自己的专业运用一个单元的写作技巧开展。项目实施流程为小组讨论并形成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人员分工;用英文撰写演讲稿并列出内容提纲;整理介绍分析研究成果,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以PPT的方式呈现出来;最后进行项目总结,包括心得体会、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每次小组演讲后当堂进行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和PPT的设计从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内容、行为表现和PPT字体、排版、视觉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总结自己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教师和所有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具体分数,并提出建议,促进项目的发展。每次演讲后,每个小组写出500词的小论文,要求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表达通顺流畅地道。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关系、写作技巧和语篇结构给出分数和评语。期末每个小组综合5篇小论文的内容,融合成一篇1500词左右的学术英语论文交给教师,作为项目成果。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学期16周课时完成5个单元的内容和练习,3次课一个单元。前两次课教学以纸质教材中每单元的阅读材料为主,第三次课进行课堂演讲。教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明确本学期的项目式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主题及子项目,给出评分标准。按照专业将学生3—5人分为一组,与学生合作探讨与专业相关的主题,作为期末大论文的写作主题。教师从第二周开始到16周正常上课,教学内容包括课本知识和学生课堂实践。每周上课,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难点和学术写作技巧;学生利用线上网络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促进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篇章的理解,课外练习巩固课内知识。上完一个单元后,教师会进行测试,考查学生对于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除了要求学生按照每个单元的写作技巧合作撰写500词左右的5篇小论文,另外要求他们从图书馆和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通过综合、选择和组织来源信息,写出某一领域特定主题的研究文献综述。每个小组学生期末时综合5篇小论文,加上一篇文献综述合成一篇1500词左右的大论文,作为项目成果。每一篇小论文和大论文都交纸质档和电子档,教师批改计入成绩。
每个单元用3课时6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Reading、Listening和Writing。Reading和Listening部分将在网络课程以“任务点”的方式要求自主学习,即网络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将在本网络课程中以“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检查。课堂讲授内容围绕Reading开展讨论,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其中前两次课的安排是这样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围绕着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将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提出来讲解,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每段的大意进行归纳,并提出写作技巧;第三次课是学生课堂演讲。
2.多元读写能力培养
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模态语篇识读能力,一是多模态意义构建能力。教学步骤: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和转换实践。情景操作部分:提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景材料,加上多媒体技术提高模拟实践活动的真实度,使学生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操练语言;明确指导部分:教师一方面运用图片、图表等视觉符号对抽象的学术概念及比较难理解的语言内容进行讲解和归纳,另一方面增加模态转换练习,引导学生结合文字和图表、图形来理解学术语篇的整体意义,提高学生转换图片与文字的能力;批评框定部分:学生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多模态语篇意义构建的概念和知识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教师提供语言文字、图像,报纸的排版等相关的多模态学术语篇,引导学生依据所学概念与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转换实践部分:提高学生对所获得的多模态信息进行加工及生成多模态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整合可利用的所有符号资源,即“设计资源”,再经过不断的动态筛选、组合过程,以多模态语篇的形式进行意义的“设计”与“再设计”。对于如何选择内容,适宜的颜色和轮廓,融合各种视觉符号、书面语言、设计元素及其他符号资源来呈现,教师要进行相应指导,强化多模态识读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上搜索整合相关主题的学术文章,使用多模态资源制作PPT,在课堂上来进行口头陈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点评和指导。
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获得,平时成绩包括PPT小组陈述(30%)、网络自主学习成绩(20%)、5篇小论文(30%)和4次测试(20%),学生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60%)和大论文(40%)组成。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激发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汲取所需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真伪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将信息材料概念化和重新组织成观点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学术英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在自己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
三、结语
本文基于多元读写教学法,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对学术英语实施教学改革。学生通过上网收集资料、选择合适匹配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讲述,学习、掌握选择多模态资源制作PPT课件,练习用英语进行课堂陈述;通过小组实际合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多模态素养,合理利用多模态资源,灵活运用语言、音乐等多种模态参与教学,提高模拟实践活动的真实度;二是由于学术英语阅读材料专业性较强,句式更复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及时调整项目的难度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成为教学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学生提升多元读写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