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师生沟通艺术
2021-11-25朱恒培
朱恒培
(广东省高州市第一中学 广东 高州 525200)
作为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高中阶段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教育任务繁重,教师及学生的压力都较大。不仅如此,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除了要承受课业的压力以外,他们还要应对这一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时期带来的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1]为了让高中生更顺利地参与学习、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需要不断加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班级管理,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教师更多地是从学习方面入手,交流、沟通多是围绕学习成绩等话题进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处于一个特殊发展时期的高中学生来说,这种交流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升学压力、学习及成长困扰等问题,还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班级的管理成效,就要不断探索师生沟通艺术,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2]
一、良好的师生沟通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及班级活动,也能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把握基本的原则、掌握科学的沟通艺术和方法开展师生沟通,有助于促进师生互动,便于师生达成一致共识,进而及时发现学生在成长、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矛盾或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师生沟通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自身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看法,并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实现教学相长;开展师生沟通,让广大教师关注班级管理现状等问题,用正面、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成长;开展多元对话和多种方式的沟通,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鼓励和教育,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民主和高效。
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
高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对学生生活及学习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心理。高中生不仅需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还承受着家庭及社会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为自我意识较强,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去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也不知怎样应对,因此需要教师与之沟通,通过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现状,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和发展;而且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正确应对和解决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及压力,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
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只从学习及成绩出发,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实后者才是更应该关注的群体。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也不会过多地参与班级活动;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也是十分用功、努力的,只是因为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成绩很难提升;他们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分给他们,通过更加平等、科学的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积极的言语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自信心,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视沟通,师生彼此缺乏了解
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互动,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氛围,保证教学及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因为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加强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主导地位,与学生的沟通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师生关系较为疏远,学生对教师敬畏大于亲近,因此不敢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只停留于学习成绩这一层面,很难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这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造成了师生矛盾,进而影响班级的教学及管理。
2.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空前增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说最多的是怎样努力学习、怎样提升成绩,忽视了学生心理及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师不仅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心理、情感等方面的表现,还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给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在沟通时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情感及心理教育,导致彼此之间的沟通停留于表面,师生关系疏远,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时,也就不能及时引导他们及时解决。[3]
3.管理方法缺乏灵活性,不能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高中教师管理班级时还存在管理方法不灵活等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如果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就会大大影响沟通效果,进而影响教学及管理。在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下,面对升学的压力,教师不知不觉就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或者是表现不好的学生,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对这一类学生进行沟通时,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远远不如其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按照学习成绩给学生分类,不仅在对学生的关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而且在面对学生错误时也往往会采取不公平的处理方式,这会使学生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对班级的管理活动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也会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师生沟通艺术探究
1.加强教师对师生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集体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学生是班集体的成员,他们在这里学习,也在这里成长,他们才应该占据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该将自己确立为服务者、主导者,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以自己为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真正意识到加强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学习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平等地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应对生活及学习中的困扰,不断提高沟通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班级。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沟通技巧
要想与学生深入交流,就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对教师不再畏惧,愿意向教师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寻求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心理较为敏感,常常不自信,也不愿意主动去表达,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只有平等地交流才会消除距离感,让学生毫无压力地倾诉,在遇到困惑时乐于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全体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表达自己,从而对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出困惑,健康成长。
教师还应该赏识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心理人格也是高中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都是不同的,有不足,亦有独特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每位学生,去找到他们的优势,并给予肯定;用赏识的眼光去引导他们去正确认识自我,并接收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教师还应搭建一个和谐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在此交流,加强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及引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班风。
3.创建科学的沟通情境,开展多元对话,提高交流功效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还应该掌握科学的沟通技巧。[4]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科学的沟通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通过设定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向他们询问关于班级管理的建议,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教师沟通方式也不单一死板,而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班级管理主题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探讨班级管理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及生生关系。除了课堂交流方式之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建立课堂之外的交流平台,如沟通角等,加强交流。
4.关注沟通反馈,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是班级管理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而要想提高沟通的成效,教师既要注重自身的沟通艺术,又要关注沟通反馈结果。教师要关注学生沟通后的表现,注意收集沟通后的成效,必要时可以再次与学生沟通,从而加强沟通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将这一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他们的积极表现予以肯定,对其不足进一步分析,引导他们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5]
四、结语
高中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的班级管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提升自身的沟通艺术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沟通效能,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