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法律服务基地建设研究

2021-11-25黎梦荻梁保贤

法制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素质广西培育

黎梦荻 梁保贤 莫 霜

(1.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2.南宁市兴宁区法律援助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0;3.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一、研究背景

自2014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广西从35个试点示范县推进,逐步覆盖全区111个县(市、区),以广西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项目实施主体,各类农机推广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及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重点培育一批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水平较高的农业人才。2020年是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形成以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乡村企业家、农村女能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培育品牌,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及农村电商等行业,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农村创新创业组织及新型经营主体出现,农民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觉醒,农村法律服务需求迅速增长[1]。广西现代化农业升级转型,涉及一个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广西高素质农民的综合素质及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法律服务的引导及支撑。2019年对640名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学员所在的经营主体进行抽样统计,95.78%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年产值平均1401万元,平均带动农户491人。22.97%曾参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获评自治区级示范区41家、市级示范区23家,广西高素质农民对广西农业经济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提升农民学员的法律意识,势必大力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2]。

2020年,广西积极探索并创新地将普法教育及涉农法律服务引入培育大纲,为高素质农民学员提供针对性后续跟踪服务,协同专业法律从业人员提供普法培训、法务代理、纠纷的解决或预防有关的服务[3]。由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以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为试点,首创成立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法律服务基地。

二、调研概况

调查分为三个方向,一是面向学员发放问卷和个案调查,二是从南宁市法援中心进行数据收集,三是对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进行案例分析。

(一)按照区、市、县三级培训分层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55份,受访者均为农业经营主体法人或管理者,以产值1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经营主体为主(占比67.45%)。93.33%受访者有学习法律知识意愿,自身或亲友遇到的法律事件以民事纠纷为主,其中,劳动争议纠纷(占47.45%)、婚姻家庭纠纷(占28.24%)、企业经营相关问题(合同、财务、公司组建及运营等)(占25.49%),还包括交通事故(占18.82%)、资产处理(占11.37%)、物流运输、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及发明专利等农业行业常见问题。获得法律知识、资讯的方式首先是以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传播为主(占76.86%);其次是参加各类培训班(占50.2%)和宣讲活动(占29.41%)。

受访者处理法律纠纷或事件时首选聘请专业法律机构或法律从业人员帮助(占73.33%);其次是根据个人知识、经验直接处理,或者寻求、委托亲友帮助。将看待法律纠纷或事件的态度与产值规模交叉分析,小部分产值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农业经营主体(占8.42%)受到经济、精力、见识等水平不足影响,会选择不处理以求息事宁人。相反,随着产值规模越大,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团队越成熟,对规避风险的要求越高,100%的产值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选择聘请专业法律团队处理。可见,提升高素质农民的法制思维也是提高农业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根据南宁市法律援助机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2020年全年接待来访案例中,主要为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占50.83%)及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占48.98%)。在受援对象分类中,受理涉及农民的法律援助案件占26.85%,可见针对农民的法律援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对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接受高素质农民学员的咨询情况分析,发现合同类问题占比32.14%,土地承包、流转类问题占比21%,劳务纠纷问题占比14%,以民事纠纷为主,侧重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三、研究分析

(一)聚焦热点开展普法培训

经过持续跟踪学员训后产业发展,发现广西高素质农民的聚焦点在于民事方面的需求。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党员大、村两委等重点培训工作时,邀请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进行普法培训。一是举办《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民法典>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等现场普法讲座;二是开设《涉农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农业企业用工风险与成本管控策略》等网络法务课程,通过云上智农、桂农耘、同望法律大讲堂等网络播放,参训学员上万人次。

(二)订制法律声像教材

由广西同望律师事务录制普法短视频,通过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汇编形成法律声像教材,广泛运用到各市、县(市、区)一线教学活动中。系列教材立足广西实际,内容涵盖农村宅基地、三产用地、知识产权、涉农企业管理、农民工权益、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三农法律知识,有较强参考性。声像教材比书籍教材灵活生动,利于学员消化理解法律知识,提升培训实效。

(三)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法律服务基地优先为参加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的学员提供法律咨询释疑、法律事务指导等顾问服务。一是安排值班律师以微信服务群、网站、书刊、邮件等形式定期归纳、发布三农相关法律资讯,反馈解答意见。二是组建法律服务队,分为合同、劳动、公司、债权、知识产权、房地产、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专业分队,定期走访学员公司、基地,开展专项调研活动,出具调研报告或法律意见书,协助农民学员依法生产经营、防控法律风险,最大限度规避损失。

(四)提供法务代理服务

法律服务基地选派专业律师为参训学员提供各种法律援助服务,代理各种民事或刑事诉讼、仲裁或调解、行政复议和听证等活动。2020年6月份,南宁市良庆区学员通过“云上智农”平台参与《涉农企业合同风险防范》直播网课学习后,向法律服务基地专业律师求助,在一起沃柑买卖合同案中胜诉,挽回损失约十万元,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法律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四、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广西农广体系普法教育

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法律服务的最终落脚点是满足参训学员的需求,针对农民学员身份特性,将法律与三农生活、生产、经营相结合。高素质农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广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美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知识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目标和具体行动的科学性、持续性,进而影响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有序建设。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及扶持政策,明确法律教学目标和课程建设标准,做到培育供给与需求匹配,将普法教育落实到个市、县(市、区),将学法、懂法、用法纳入高素质农民综合能力当中,提高学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鼓励各分校整合资源,将涉法、普法课程形成必修课,精品课。

(二)加强广西高素质农民法律服务宣传

随着“十四五”开局,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更强有力的三农政策和乡村管理统领下,现代化农业将发挥出更强劲的产业动能。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法律服务基地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在全国提供高素质农民菜单式法律服务,实现了普法教育与涉法业务的良性互动。下一步应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扩大基地培训知名度,形成可复制的有效模式,广泛运用到各地农民培育当中去,夯实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广西广播电视台综艺旅游频道《法治最前线》栏目对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广西同望)法律服务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采访,以此为素材制作《提升高素质农民法律意识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节目,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激发了学员主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建议继续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的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涉法培育影响力,让法律服务切实为广西高素质农民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高素质广西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广西广西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尼的呀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