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2021-11-24张瑞峰张保建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朗读文言文教学策略

张瑞峰 张保建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略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身阅读感受,借助已有阅读经验,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注释;教学策略;

通过对统编教材的培训我们都知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别是适度增加了古诗文比例,其中小学增加多些,一年级就有古诗,小学6个年级有古诗文129篇。文言文的教学是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一篇《司马光》,下册安排一篇《守株待兔》,由此来看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文言文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通过学习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体会文言文所蕴含的深厚道理,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将来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对此,我通过结合三年级的这两篇文言文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反思。

一、借助已有阅读经验,感知课文。

课文难懂,又不好读,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不过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阅读经验人手,感知课文。比如在教学《司马光》和《守株待兔》这两课时,可以先让知道这两个故事的学生讲一讲,其他同学则听同学讲故事,了解故事大意,因为这两个故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期待,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来感知课文的大概意思。

二、正确朗读,感受文言文韵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要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并熟读成诵。所以在教学文言文,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边读边自悟文意,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一定不能过高,只要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词句间停顿即可。对于朗读的语气、感情等方面,应该一律不做要求。我觉得在文言文的朗读教学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读准字音。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然后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过程中检查正音。教师也要对一些学生容易搞错的字来进行正音,如在《司马光》文中的“瓮”字和《守株待兔》中的“而身为宋国人笑”中的“为”字,以及“冀”“耒”等字,对于读错的学生一定要进行正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遇到的偏生字还是比较多的,有些字在现代文中很难遇到,学生不能借助以往的识字经验来进行正确的认识生字,因为文言文中多为单音节词,即一个字一个词,复音节词是比较少见的。

2.跟读课文,正确停顿。

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在朗读时学生很难进行正确的进行断句,我们知道,正确的断句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来理解文本的意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正解的进行断句朗读,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时,要处理好停顿的层次。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一点儿,便于学生跟读,等熟练一些后,教师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让其试着自己朗读,但不能做硬性要求。另外还要做到教师先示范读,学生听。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多读几遍,读好停顿。多次跟读后,让学生不看教材,试着跟教师一起背诵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三、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词义,疏通文意。

在教学此类的文言文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课文的意思。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中“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因”是“于是”的意思,“释”是“放下”的意思,还可以借助注释和插图弄明白“耒”和“株”的意思,再把几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就能明白这句话大致的意思。

四、抓人物行为,读懂故事。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行为,弄明白课文想表达的思想和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體会人物想法。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中展开想象:“众皆弃去”其他的孩子的心里会怎样想?引导学生体会其他孩子恐慌心理。

2.从故事中体会人物品质和领悟寓意。在《司马光》教学中,可抓住“光持石击瓮破之”来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3.联系生活理解寓意。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故事的理解。比如,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司马光这样的小伙伴,他是怎样做的?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在新的统编教材中是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需要我们认真地推敲与琢磨。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身阅读感受,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我们还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好学、会学,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敏华 《谈小学语文教学之道——统编本教材教学方略》宁波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朗读文言文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