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色资源运用的大学思政教育策略探究

2021-11-24胡亮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策略

胡亮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历史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红色资源的教育应用价值突出。红色资源和思政教育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且资源形式多样、存在广泛,大学思政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红色资源的运用分析大学思政教育策略,旨在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大学思政教育;运用策略

引言:

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也是我们强调对红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重要原因。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红色资源可以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在价值观引导上红色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对大学思政教育活动中红色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思政教育者对红色资源缺乏充分认知,思政教育方式固化、教育内容单一,红色资源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通过反思这些实际问题,当前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全方位思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引入红色资源的路径。

1.将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课堂

思政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学内容单一是高校思政课堂一直存在的一大弊病,红色资源与传统思政课堂教育内容之间的结合,符合思政课程改革要求,也利于推动思政教育方式灵活发展。红色资源是广泛存在的,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留下的革命战争旧址、烈士文物以及宝贵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素材引入课堂[1]。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红色资源,不断寻求开发和应用红色资源的路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思政课堂中的红色资源,突出红色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让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容形式、形成过程、实践和理论基础及其历史作用、当代价值[2]。

2.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外部环境,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塑造需要教育者着眼于新时期的育人目标。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利于对学生形成有力的价值观引导,高校可以具体结合地域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发挥红色资源在打造思政教育环境方面的优势,发挥教育环境的渗透性优势,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比如,高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当地红色文化题材的教育电影、以当地红色故事为基础开展红色读物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地方革命历史和人物,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理性和理想信念;在新生入学、革命纪念日、毕业生典礼等重要校园节日中渗透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鼓励学生创办红色文化社团,提高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自觉性。

3.完善红色资源运用的机制保障

建立和完善保障性机制可以使思政教育活动中红色资源的运用体现常态化特征。首先,健全领导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紧密配合,把红色资源纳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规划中去,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作为重要的思政教育课题任务[3];其次,完善资源保障机制。资金和人力作为保障性资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以此建立资源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划分专项资金,制定领导者与职责部门,稳定投入建设资源。同时,明确思政教育工作中紅色资源开发和运用有关的规章制度,确定红色资源的得以稳定、规范、持续的运用;再次,建立稳定的协调机制。红色资源作为面向社会的一种公共教育资源,不是高效自身的附属教育资源,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与很多社会组织、部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高校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与有关部门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提升红色资源开发效率和利用效率;最后,建立评价机制。对于思政教育活动中红色资源的运用情况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价,高效可以从组织、部门、教师三个方面建立对应的评估机制,评价“组织是否合理、部门是否团结合作、教师是否准备妥当”,同时参考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推进红色资源应用机制的逐步完善。

4.利用互联网环境编织红色校园网络

开放性、丰富性、时效性是互联网的典型特征,“互联网+”环境初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是互联网环境和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4]。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思政教育”环境形成,面对新环境、新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使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更加灵活,发挥新媒体优势打造红色校园网络。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方面要客观认识互联网环境为思政教育改革带来的新契机,同时也要深刻认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带给思政工作的新挑战。

大学生作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环境下多元价值观和海量信息带给他们的冲击是巨大的,而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化冲击力巨大的今天,高校在利用网络渠道引入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紧握价值观导向的主动权,善于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构建红色校园网络,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库。高校学生在脱离网络的现实世界中以及在单一的校园生活环境中,对于红色资源的接触面是十分狭窄的[5],这与时间、空间、精力等方面的因素都密切相关,高校着手建立校园红色资源网络,可以纳入各种丰富的红色资源,扩大红色资源对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打破时间、地域的条件限制,让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进入思政课堂;此外,依托互联网渠道和线上学习平台,还可以打造网络课堂,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引入网络思政课程,利用近代史丰富思政课程内容。网络社交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学校可以开通红色微博、红色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学习内容。当然,建立红色校园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强化网络监管,委派专人负责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平台发布的内容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真正意义上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结语:

我党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先进文化、精神乃至物质资源,红色资源的产生过程使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红色资源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引导、品质塑造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巨大优势。当代大学生承担着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弘扬红色文化能够让大学生树立红色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本文简述了大学思政教育中红色资源的运用思路,希望以上观点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彭希林,乔湘平.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29(161):168-170.

[2]马金玉.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80(124):236-237.

[3]张革英,钟佩君,李正军.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策略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06):123-127.

[4]纪安玲,吴亚娥,李峰.安康红色资源与微信公众号融合的育人功能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9,31(06):120-124.

[5]方中书.教育主体视角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03):76-78.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策略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
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