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021-11-24黄莎梅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策略建议信息技术课程中学教育

黄莎梅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思维成为当代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在当下,计算思维已经愈来愈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培育当代学生的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对在校生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策略建议

引言:计算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将计算机科学概念灵活运用到实际计算的过程,并且通过解答部分疑难问题和系统设置的原始问题,高效的完成计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比各方面的数据和系统规律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计算思维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大众的思维方式也较之前有了跨幅度的改变,可以说,计算思维是推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在校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在校生计算思维是现下中学教学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对在校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育已经成为院校衡量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

(一)强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在校生计算思维的培育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

在校生计算思维的培育,是当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只有院校看重对在校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升他们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才能进一步促进在校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要将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此同时,老师还需要将教材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逐步培育他们的计算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强化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保障在校生学习的基础

全面激发中学阶段的在校生的计算思维,有助于促进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入了解。计算思维能力的培育是对在校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培育,这两项能力的培育是中学必备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对在校生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且逐提升他们的学习抗压力。

二、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老师的讲习方式十分枯燥、乏味

就当下的教育形式来说,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于形式化,缺乏创新的思想,通常都是照搬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最基本的知识,课堂氛围枯燥,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并且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方式简单固化,忽视学生计算天赋,不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对教育改革不积极践行,危机意识不强,最终致使学生们出现消极的学习心态。

(二)部分老师过于注重教学进度

由于老师有明确的教学进度管制,这就使得部分老师存在盲目地赶教学进度的现象出现,侧重于关注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而对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其容易让他们在学习中造成死记硬背的状态,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更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是与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对在校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而且信息技术知识点的串联性很强,学生一小部分的知识点的困惑,会影响整个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很大程度地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

三、关于中学信息技术科目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能力的策略建议

(一)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计算量

想要提升中学生算法思维能力,任课老师需要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课堂上合理增加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算法思维能力的课堂游戏或者是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以学习为中心,开展课外教学与课后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总结,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实现真正的课上学习课下复习,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还充分调动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参与度。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培育学生算法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增加“分解思维培养”的课堂活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分解思维培养方式是信息技术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分解思维通俗来讲就是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随时改进教学方案,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学习习惯,多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平等对待他们的个体区别,可以高效激励出他们的积极性和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任课教师只有摒弃以往的教育模式,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课上全面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接纳他们,同时注重他们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创建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三)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不但能够督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还能让他们充分重视课堂内容。比如,随机叫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解题,每当测试完成后,信息技术老师要第一时间讲解正确答案,以避免学生们因为间隔时间长的原因对正确答案不重视,这样就失去了当堂测试的意义。因此,信息技术老师要第一时间让他们了解到自身的计算能力。

(四)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

老师需要根据现阶段中学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计算能力的习惯,从而让他们更深刻体会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可以让他们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现代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想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老师在日常讲习中需要尽可能规避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还要掌握专业教学基础,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鞭策他们改进错误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计算能力,在无形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友群、隋豐蔚、李锋.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谈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12-18.

[2]史文崇.思维的计算特征与计算的思维属性[J].计算机科学,2019(41).

[3]范宜.以能力培养推动计算思维形成:基于工具软件的信息技术教学[J].数字教育,2020(02).

[4]朱亚宗.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科学定位,基本原理及创新路径[J].计算机科学,2009,36(4):53-55+93.

猜你喜欢

策略建议信息技术课程中学教育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市场探究及零售商进入策略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