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对策

2021-11-24李开放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开放

摘要:学史使人明智,但历史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不能在学习方法上进行转变,就可能无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角度入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地史料学习过程中以更全面、开阔的视角看待历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拥有更强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历史课堂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引言

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指在教学中学生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分析、思考历史知识,在教师引导下高效学习历史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对知识加深理解,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和听课效率。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意义,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全方位的成长,知道历史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懂得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知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构建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营造温馨的教学课堂,让历史不再成为学生的绊脚石,而成为学生的登天梯。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立足时空观念时对比教学

时空观念培养的具体目标为:辨别和理解、描述和解读、区别和运用、研究和提高。为了让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激发,教师要从时序性的角度开展引导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放在具体的时空中进行思考,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认识。将各种历史知识放置在时间轴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能够梳理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路,让学生清晰历史事件的前后关系,从而实现有效记忆。这样能够借助时间轴,实现经纬结合,以点带面,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

(二)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探究兴趣

要充分发挥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探究兴趣,进而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动力。首先,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好奇心。例如,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中,教师为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好奇心,可以为学生预留课后问题“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为什么还会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基于该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查阅史料,了解当时真实的历史,为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客观历史真相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将历史史料应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并能够从不同立场进行历史真相还原。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搜索学习资料,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缕清,并能够还原历史真相,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和提高学习效果,全面提升自身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力。

(三)以生为本注重体验

在讲到《戊戌变法》时,教师设计了“谭嗣同,我想对你说”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谭嗣同的生平简历,使学生对谭嗣同的英雄事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膽两昆仑。在对此诗进行解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戊戌变法去体验和感悟诗中的情感。这首诗是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所写的绝命诗,诗的前两句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寄语,勉励自己的战友要忍辱负重,继续为维新变法事业而奋斗;第三句表达了谭嗣同为了理想信念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最后一句则表现了谭嗣同相信战友的逃走是保留火种、力图东山再起的行为,其浩然正气会像昆仑山一样永垂不朽。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教师的动情解说,学生的内心情感逐渐迸发出来。有学生说,谭嗣同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坚定的信仰而不顾生死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动;有学生说,谭嗣同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这种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还有学生说,谭嗣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牵挂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从开展历史文化教育角度入

在学习《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采访身边的老人,通过与老人之间的交流来了解我国这几十年的物质生活变化以及习俗变迁方面的相关内容。这种人生经验不仅是客观的也是真实的,与此同时,从老人的角度来看祖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能让学生从中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悟。以小见大地从每一个平凡人身上了解到祖国这些年的物质发展和社会变迁。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过程,还应当兼顾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充分考虑学生历史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教师应当善于讲故事,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个性化思维、全面发展的学生。高中历史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展开教学时,应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需要运用具有创新性、生动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明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N].科学导报,2020-12-29(B03).

[2]吴波.高中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05-106.

[3]熊建文.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高考,2021(01):115-116.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