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党的认识路线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2021-11-24段佳欣郭玉华
段佳欣 郭玉华
[摘要]实事求是认识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本文分析了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内涵,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四个阶段阐述了建党百年来党的认识路线的历史进程,并总结了认识路线所产生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建党百年 认识路线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4-0008-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4.002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创新强校工程重大成果培育项目“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研究”(Q17122)。
[作者简介]段佳欣(1997— ),四川内江人,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郭玉华(1983— ),黑龙江七台河人,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建研究。
实事求是认识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判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否科学地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基本标准,为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方法指导。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回顾百年以来党的认识路线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指导现实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认识路线的内涵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在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认识路线
认识路线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方向和途径,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反映,所以又称为思想路线,属于一种哲学路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认识路线的重要分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内核,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阶级问题,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分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为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1]
(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路线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将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认识和剖析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时所遵循的方向和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正确反映,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中国共产党认识路线的核心正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同中国革命实际、中国的语言体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党的认识路线为实事求是这一科学论断。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中对实事求是的内涵进行了精辟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801
二、建党百年党的认识路线历史进程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作为指导,逐步探索,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党的认识路线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认识路线的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军队和军事建设过程中,以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在20世纪20年代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针对中国革命的兵源问题进行过分析,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力量应该来自农民,反驳了“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3]18的相关论调,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力量之源。1929年12月,针对“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3]85这一问题,为纠正党内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古田会议召开了。毛泽东同志初步回答了如何把农民军建成人民军,探索了适合在中国建成人民军队的思想。他提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提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指导军队和党的建设,提出既要实行民主,又要克服极端民主,这些论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的初步萌芽。
1930年,针对中国军事战略如何开展问题,即是否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否要去农村建设根据地问题,毛泽东同志给出了回答。他驳斥了党内存在的悲观主义思想,反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并写下《反对本本主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在文中提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3]109“调查就是解决问题”[3]110。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深入人民群众进行实际调查的重要思想,这是党内首次形成实事求是的观念,体现出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长征时期,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正被国民党围追堵截这一军事形势后,制定了正确的行军路线,用事实证明了实事求是这一路线的正确性。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37年,在长征队伍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以中国革命斗争为基础,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写下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哲学著作。他科学地论证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也就是知和行的关系,阐释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以及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揭露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所带来的危害,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提出奠定了哲学基础。1938年,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政治报告,号召共产党员要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第一次在党内会议中使用“实事求是”这一概念。他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4]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认识路线的明确提出。在1941年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科学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内涵。1945年,在抗战取得胜利的前夜,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认识路线。党的正确认识路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建立提供了思想指引。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认识路线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阶段正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如何使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恢复的同时,不让非社会主义因素过渡壮大,是中国共产党亟须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之后,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新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重新获得土地,同时,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政治民主建设,在解放区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分析新中国政权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支援朝鲜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此一战……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5]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地启动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和平赎买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即将完成之时,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之际,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论十大关系》,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当把握的十大关系,并明确提出要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选举制度方面,中央委员的选举方式和党代会常任制得到突破;在监督体制机制方面,刘少奇提出,党要加强自我批评,加强广大劳动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6]。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内需要实行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监督[7],党的监督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此外,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也得到了创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不同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回答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建设规律的问题。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遗憾的是,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后,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地遵循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对国内的政治问题、阶级问题出现了误判,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爆发,党的认识路线在曲折中发展。1957年,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出于改变中国现状的目的,我国希望能尽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后,忽视了中国的实际,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跃进”,提出“15年内赶超英国”的口号,人民公社运动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由此,全国人民加入大炼钢铁的行列之中,农业、金融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导致各项经济指标脱离实际,国民经济失调;农民虚报粮食产量,不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导致粮食减产严重,造成粮食紧缺,大量人口因饥馑死亡。1960年冬,为恢复国民经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五年的调整,到1966年,国民经济才得到了恢复。由于社会主义实践时间较短,缺乏经验,1966年,毛泽东同志错误估计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存在状况,为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党的认识路线遭到严重破坏。
(三)改革开放时期党的认识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976年后,中国共产党虽然将“四人帮”粉碎,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清除。同时“两个凡是”禁锢着人们思想,党和人民对于“文化大革命”问题的错误症结和今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出路十分迷茫,思想领域问题亟待解决,以开展工作。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为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条件。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全党和全国解放思想、正确认识1957年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失误奠定了哲学基础。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实事求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8]143。这一讲话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正式将党的认识路线确立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面临的问题,为拨乱反正和开启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指导。1981年6月,邓小平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基础,指导起草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并以此为哲学基础,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论,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
20世纪90年代,面对着改革开放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形成的风险和考验,江泽民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胡锦涛同志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理论体现。
(四)新时代党的认识路线继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将面临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是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时代的继续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建党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我国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还亟待解决,证明了新矛盾的提出遵循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面临当前的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国际国内双循环”理念,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继承了新中國成立后各个阶段我国所坚持的外交政策,又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促进了国际社会相互联系、繁荣发展,体现出我国的大国地位和大国担当,不断为各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党的认识路线的基本经验
建党百年以来,在党的认识路线确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从一个最初仅有五十多人的政党逐渐壮大为拥有近亿名党员的政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密匙。
(一)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8]364解放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认识路线的重要前提之一。五四运动后,中国一些早期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于1921年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为指导,坚持武装斗争,在城市革命武装起义失败以后,逐步认识到了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实际,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的建设主要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苏联思想中解放出来,结合中国的实际,开始探索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倡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飞猛进地发展。党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思想得到解放,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既要防止思想僵化,把思想观念从旧的观念、体制中解放出来,从教条中解放出来,又要防止思想偏“左”或偏“右”,防止走岔路。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应当始终沿着党的认识路线前进。
(二)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党的认识路线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党的百年奋斗史,是饱经风霜、历经艰难的奋斗史,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转变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穷二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半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全方位开放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畏艰险、继续前行,就是因为党始终能从客观实际中把握客观规律,掌握时代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革命时期的时代诉求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抓住时代诉求,将全国力量凝聚起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因为把握了时代的需求。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格更为集中地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加深,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住世界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目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深刻变革,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共产党人应当运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客观看待全球化,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公平正义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理论创新
我们的党,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2]1093。党的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源头。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任何一个理论只有放在一定的时代和背景下才具有科学性,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9]这是百年来党坚持正确认识路线的经验总结。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不仅在理论上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而且在行动上对党员和群众进行理论教育,如创办党团训练班,亲自授课等。延安时期,党中央在理论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整风运动,清除了党内的不良作风,为党员和群众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随着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出版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向广大群众全面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通过出版著作、网络宣传、宣讲等手段,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宣传。新时代,广大党员同志要认认真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武装头脑,从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党员同志应当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脱离实践,任何理论都会失去其意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推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观点和思路,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并用它武装头脑。当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会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永续发展。
(四)群众路线
坚持正确的认识路线,是通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的。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许多救国之路的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则做到了在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在二大时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之后,无论是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建设时期国体政体的确立,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制度的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以及“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提出,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新发展理念的提出,都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面对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党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首先要尊重群众,聆听群众的声音,从群众中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作出可靠的决策。其次,对于党制定的方针政策,不仅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让群众掌握指导他们实践,而且应当经受得住群众的检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党的领导才能充满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5]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4-7.
[6]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N].人民日报,1956-9-17.
[7]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N].人民日报,1956-9-18.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7-01)[2020-09-26.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