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家校合作的内涵及班主任的角色

2021-11-24黄永斌

中国德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家校合作班主任

摘 要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下的产物,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意蕴不断被重视和挖掘,并引起广泛关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单一性和浅层性、陷入功利性和工具性、疏于契合性和认同性等。新时期家校合作突破和改变困境,从角色定位视角出发,需要班主任准确扮演好家校合作的整合者、设计者、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关键词 家校合作;班主任;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 黄永斌,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时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社会资本的裹挟推动,新生代年轻家长对优质制度性文化资本符号——学区房,以及各类教育培训的过度投入,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本真,加剧了教育的内卷,进一步使家长个体焦虑情绪蔓延,并演化成教育的社会性焦虑。在家长个体焦虑和社会资本渲染的双重情境下,家校两个主体都更加重视教育的家校合作问题,进而推动家校合作互动更为频繁、更加深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1]这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家校合作的价值意蕴

(一)家校合作契合共同教育理念

重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影响学生成长的主体,实际上对学生产生交互叠加的影响,即学校、家庭和社区单独或共同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发展。[2]因此,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教育的主体,都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位的、不可替代的主体,需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育人,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教育理念被接受并形成共识,而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育人的重要方式。家长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整育人体系实现的关键环节,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校双方教育思想的碰撞和融合,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价值。在推动家校互动时,一方面是学校向家长传递先进、独特的价值观和育人观,影响家长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另一方面,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学校产生影响,使家校合作价值得到升华。

(二)家校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增强了教育的力量,提高了教育的效能,实现了教育治理的“共治”。家校合作是促使学校前进变革的动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可以使得制度、规定等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过渡,使得学校教育不断努力变革、提升。家长自身的资源、视野和能力,以及对自家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期望等,通过沟通、支持、监督等家校合作方式传导到学校及教师的工作中,倒逼着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而进行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同时也促进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满足社会和家长对教书育人的角色期待。家校合作中,家长的积极参与拉近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教育理念、方法,增进共识,既是改变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机会,也是激发学校发展、变革的重要外部条件,家校合作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

(三)家校合作延伸学校教育资源

责任分散理论认为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以实现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社会各方共同的责任,学校和家长是承担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因此,家校合作无疑会激发出强大的教育合力。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对家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校朝内涵式发展。家校合作使得学校教育力量更加强大,教育形式、载体更加多元,可以弥补基础教育思维的局限性,对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改进都带来帮助。而对家长专业资源优势的挖掘和家校活动资源能力的开发利用,调动更多的资源服务于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益延伸,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教师成长速度,释放出学校发展的潜力。

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单一性和浅层性

家校合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较为空泛,凸显家校合作过于单一性和浅层性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家校合作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以关心学生学业成绩提高、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表现为目的展开。家长与学校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互动较多,双方互动方式更多是通过微信群、QQ群,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发布通知、布置任务;家长则以回复的形式进行反馈,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或配合老师完成工作,或积极报名协助参与学校活动。家校合作互动的组织则是通过家委会协助班主任完成一些常规的、非教学类的事务。另一方面,家校互动合作的内容还比较浅层,通常以号召家长参加教室卫生清扫、校门交通志愿服务、家长会、家访等居多,而真正发挥家长专业特长或发挥少数家长自身优势为学校服务,以及深入探讨学生发展的教育咨询会、座谈会等家校互动较少。家长平时工作忙,教师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导致家校合作双主体缺乏深入沟通,也制约了家校合作的发展。

(二)陷于功利性和工具性

“现实中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的思维依然存在,教育教学功利化和家校合作的工具性倾向比较严重。”[3]这是当前家校合作中突出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中,有的家长表面上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实则疲于应付教师安排的任务,为的是获得好评和好感;有的家长则抱着能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接触的机会,积极主动争取加入家委会,为的是为孩子争取更多的荣誉,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有的家长则很少主动了解和掌握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处于等待教师打电话、发短信或微信的被动状态,导致家校合作中家长身份的缺失,凸显工具性的目的;有的是为报道、宣传,或完成上级要求而完成的特定任务,组织家校合作活动,重形式、轻内容。实际上,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家校合作应该朝着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家长课后志愿服务等更为深入、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三)疏于契合性和认同性

首先是在家校合作中双方存在认知偏差、角色定位不清、契合度不够的问题。家校合作的出发点应是形成家校合力,联合共育,而不是职责推诿。[4]家长扮演着“学校追随者”的辅助角色,课后作业督促、协助必要的惩戒、提供学校需要的信息。大部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则更多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既希望家长积极参与,又怕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合作能力不足;既担心过分参与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不希望家长成为“甩手掌柜”,不管不问孩子的教育,把家庭教育责任过多推到学校和教师身上,消极应付学校管理。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出发点存在差异,难以实现双方的价值认同。家长过分关注分数,重心在学习上,导致家庭教育“学校化”,而学校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则将过多素质教育的内容延伸到家庭,使得学校教育“家庭化”,客观上造成家长的误会,导致家校合作理念上呈离心性,削弱了家校合作的认同性。

三、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中因场合、环境、职责和任务的不同,扮演着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行为和角色期待。社会、家长、学校的角色期待,成为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角色扮演的出发点。突破和改变现实的困境,班主任需明确职责、清晰定位,扮演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一)扮演好家校合作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家校合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充分掌握已有家校资源,是否善于开发、利用和整合家校资源。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核心和关键,自然而然地被赋予成为家校合作资源开发者和整合者的身份。学生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其中不乏行业精英、道德模范等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和广泛爱好的家长代表。家校合作的资源来自学校教师、社区网络、各行各业学生家长,班主任合理整合各类资源,邀请优秀家长走进课堂、走进社团,发挥家长的智力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于班级教育工作,一定会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班主任既要掌握家校合作资源,更要善于整合家校资源,充分开发教师资源,团结教师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同时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发挥自身的技能、特长和优势,为学校教育工作服务。因此,班主任要扮演好家校合作资源的开发者、整合者的角色,延伸和拓宽学校的教育资源。

(二)扮演好家校合作活动设计者的角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关键在班主任这个核心,家校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精心组织和策划好家校合作活动。常见的学校体育盛会、艺术盛会、家长教育培训会、父母学堂、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开放日、教育咨询会、家委会成立与运行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和推动。家校合作活动与其他的教学活动不一样,涉及多方主体参与,需要班主任用心设计,创新家校合作的理念、主题、形式,制订可行方案,动员家长参与,发挥家长的智力、人力资源优势。班主任的身份,理应成为家校合作活动的主导者,扮演好家校合作活动设计者的角色,调动家长积极参与。

(三)扮演好家校合作教育引导者的角色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体性作用,对自身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对工作职责和边界有清晰的认知。家校合作通常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合作模式,家校合作中家长的配合位置、家庭教育时间会被学校教育挤压,因此,在家校合作中,班主任需转变传统观念,扮演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引导、调动家长由客体变主体、由被动变主动。教师身份和角色定位,决定了其有更多的引导者角色职责。首先,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致学生的一封信”“安全提醒”等形式,实现对学校教育理念的传导;其次,通过家长会、家访、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案例教学、警示等,对家长进行引导;最后,建立学习资源分享、家庭教育专题等学习机制,引导家长和学校树立正确的合作观,纠正家长教育、家庭教育中错误的观念和方式,也使教师守正家校合作观,实现对家校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扮演好家校合作互动协调者的角色

家校合作编织起一张家与家、校与校、生与生、师与师、师与家之间互联互通的互动网。家长在学历、职业以及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差异,致使他们的需求和目标不一致,这决定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要扮演好互动沟通的角色,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应对不同的需求,承担起家校合作的协调工作。大到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实施,小到与个别学生家长的互动联系,都需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一方面,班主任要成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协调和调动各方资源,处理好不同学生家长的诉求,当好“中间人”的角色,甚至解决家校合作中各方意见不一致的难题。班主任要不断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避免面对棘手问题时束手无策。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运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密切家校联系,解决家校沟通时间少、效率低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01-02].http://www.moe.gov.cn/jy-bxwfb/s6052/moe-838/201902/t20190223-370857.html.

[2]爱普斯坦.學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吴重涵,薛惠娟,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27.

[3]任峰.中小学教师在家校合作场域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德育,2021(1):28-29.

[4]于丹丹,赵海楠.家校合作中主体与权责的边界问题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0(6):50-52.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家校合作班主任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