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激活理论的感知空间设计
2021-11-24林耀宇
林耀宇
【摘要】目的:研究感知空间的设计,使参与者在特定空间结构中体验一系列的感知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关注空间感知障碍综合症(精神病中的一个症状)这类弱势人群。方法:首先介绍了感知空间设计与行为激活理论,空间感知障碍综合症此类人群对于空间的特殊感知,其次结合了行为激活系统理论和一系列的行为感知实验,探索感知空间设计的可行性。结论:一个关注于特定弱势人群的感知空间设计不仅要有丰富的空间变化,体验,流线,更在于空间中针对于情感的设计变化,以及把情感设计作为整个设计的主要要素,指导整个空间感知设计。
【關键词】行为激活理论;感知障碍;感知空间
【Abstract】Purpose: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perceptual Spaces, in which participants experience a series of perceptual changes in a particular spatial structure, raises social concerns about vulnerable groups such as spatial perception disorder syndrome (a symptom of mental illness). Method: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perception space design and behavioral activation theory, and the special perception of space for people with spatial perception disorder syndrome. Secondly, it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perception space design by combining behavioral activation system theory and a series of behavioral perception experiments. Conclusion:A perceptual space design focusing on specific vulnerable groups should not only have rich spatial changes, experience and streamline, but also focus on the design changes aimed at emotion in the space, and take emotional design as the main element of the whole design to guide the whole spatial perception design.
【Key words】behavioral activation theory; Perception disorder; Sense of space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很难去接触精神病患者,也不了解感知障碍综合症。感知障碍综合症患者作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容易被人们忽视。通过感知空间的设计,让人们慢慢了解和接受这类人群,体会他们的生活。
1、感知空间设计
感知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也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感知过程包括人本身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也包含与外部环境的认知与交互关系。环境会影响人的感知从而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活动,反之,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和活动也会影响人的感知。
人们每天都在不同类型的空间中生活,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高楼大厦还是居家小屋。人们通过感知来确定这些空间的认同感,也是通过感知来确定这些空间的属性。“判断建筑是以看得见的眼睛、转动的头和行走的腿为标准的。建筑不是一个共时的现象,而是一个连续的现象,像音乐一样由图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叠加而成。”——勒·柯布西耶。人正是通过本身的感知器官去感受不同的空间。因此这种感知也可以被称为身体的感知。
空间是通过想象与真实之间的对话来感知的;就如同作家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去发展及重新解释自己经验的真实来创作。[1]
2、行为激活理论(行为激活与抑制、视知觉原理、格式塔理论、类型学)
行为激活的中心意图是通过为患者安排愉悦感和掌控感较高的活动来激活他们的行为,增加患者生活中积极强化作用的同时避免回避退缩行为,最终使患者重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2]行为激活理论不仅常被医生用来研究工作,在空间设计领域也可以发挥其作用。根据行为激活理论,提出一种通过空间设计来刺激或者抑制人的感知能力和心理情绪,在特定的空间中,通过空间环境与身体的互动,刺激或者抑制特定的情绪。行为激活理论奠定了感知空间设计的整体逻辑,从而指导感知空间设计。
3、感知综合症解析
感知综合症分为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空间的感知都异于常人,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物件和空间在患者的视角中都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比如空间错位,正常人写字的时候,是握着笔的。但是在患者的眼中,笔却与手相隔一段的距离;正常人在广场地面上走路的同时,患者即使处于同一地点,感受到的却是漂浮在空中;正常的尺寸大小的家具和建筑在患者眼中可能会变的异常巨大或者渺小,等等。
4、感知空间的设计流程
4.1行为实验
通过行为激活理论,我们知道通过具体的行为的干预,精神病患者的感知状态会受到影响。患者会体会到快乐、兴奋、焦虑、悲伤和失落等情绪。同样,空间本身就可以起到行为激活的作用,不一定必须人为的进行干预。所以特定的空间结构提供人与空间相互干预与作用的机会,以此来刺激或抑制人的特定行为(如图1所示)。
通过感知综合症的症状,提取出特定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如视物体错位、形状改变、时间“凝固”等。通过实验者在日常的空间场景中使用特殊的实验器具,来达到上述的类似感知综合症患者眼中的世界的体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实验者对于这类社会特殊人群的理解。
4.2情感提取
通过多人次、不同场景、不同器具的實验,记录下,对应的空间异常情景与此时实验者的情绪关系,也就是感知程度。以雷金纳德·亚当斯(Reginald·Adams)为首的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当人们看到带有恐惧或愤怒表情的脸时,脑内扁桃核如何做出反应。研究人员发现,目光改向的愤怒面容与目光直视实验对象的愤怒面容相比,观看前者的实验对象的扁桃核的活动强度增加了。当图片上是恐惧表情时,目光直视比凝视他处更能刺激实验对象扁桃核的活动。将感知程度设定为5个等级,同时对应情绪由放松到恐惧5个状态,由低到高。举个例子,当实验者在特定的空间场景中体会到物体错位时,根据实验者的评估感知程度,记录为3级,也就是中度感知,对应的情绪为紧张。以此为一个感知实验的情感提取,使用不同的器械以此来体验不同的感知程度,并一一记录下实验者相应的情绪状况。
4.3情绪逻辑的构建
通过模拟感知障碍患者一天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空间场景,并一一记录特定的情绪状况与变化。假如有一天人类只有理性逻辑,没有“情绪逻辑”,又将是怎样的场面?人若没有了情绪,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当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绪是创造力的源泉。设置多个空间的模拟,创建出多条情绪的波动线,因此也同时得到了刺激情绪的特定空间状况。通过模拟生活中不同空间的穿插,从而创建整个情绪变化逻辑。(如图2所示)
4.4构建空间
为了让体验者产生与感知患者相似的感知障碍体验,采用行为激活理论中的环境刺激来使得体验者产生对应的情绪变化,也就是上述实验中的特定情绪状态。为了让体验者体会到我们设置的情绪变化的空间逻辑,我们通过空间环境本身来刺激体验者,以此创建出对应的情绪状态变化,以达到感知空间设计的目标。
情绪逻辑的基础上,引入对应情绪的对应特定空间状况,如物体错位,形状改变。我们的大脑并非被动的记录眼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解读这些信息。
通过对日常空间的建筑元素的提取,如墙、地面、天花板、柱子、门、窗户、楼梯等,采用类型学的方式相应的进行组合与搭接。创造出与相应情绪变化的对应的多个空间类型。(如图3所示)
最后通过情绪逻辑来组合这些特定的空间,并拟合在一个建筑整体中,形成完整的感知空间,体验者(正常人)通过体验患者眼中的空间,感受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图4所示)
结语:
精神病患者作为我们社会中的容易被忽视的边缘群体,普通人可能也不会去主动关注和了解这类人群。希望以感知空间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和正视精神病患者,他们不是不正常,他们只是生活在一个与我们同一个时空的平行空间中。感知空间的设计不仅能让情绪来引导设计,更重要的是让体验者能真正体会到特定的情绪状态,产生共情性。
参考文献:
[1]ZHANG Qing fei.“感知空间”展,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英国[J].世界建筑2014(9):1.
[2]宋倩,苏朝霞,王学义.抑郁症的行为激活治疗(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9):1.
[3]曹淑芬.凝视影响大脑感知情绪[J].世界科学,2003
(7):37.
[4]刘广迎.从潮起潮落来理解情绪创造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9):1.
[5]徐光耀.基于视知觉原理的建筑心理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