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医基础”课程教育的文化使命
2021-11-24李琳凌智杜佳胡思远胡志希
李琳 凌智 杜佳 胡思远 胡志希
[摘 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诊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医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形势下“中医基础”课程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中医思想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挖掘“中医基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树立牢固的专业认同感,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中医教育;中医课程;文化使命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医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湘教通〔2020〕9号);201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智能中医诊疗系统优化及应用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2019-45);2020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医学线上教学改革的探索”(2020-JG008)
[作者简介] 李 琳(1988—),女,江西赣州人,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流学科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现代化研究;凌 智(1987—),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现代化研究;胡志希(1962—),男,湖南娄底人,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现代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133-04 [收稿日期] 2021-05-24
一、引言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也不断侵入每个人的内心,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诊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中医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医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高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有关的元素巧妙地融入“中医基础”课程教育当中,提升高校课堂的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2]。
二、战“疫”背景下的中医精神
(一)“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是中医人的担当
疫情发生后,国家组织中国医疗队支援湖北,极速筹建方舱医院,中医药首次大规模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在此次疫情中的身份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力军,证明中医在此次疫情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是张伯礼院士的誓言[3]。张伯礼院士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参与患者的救治,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处方,在战疫中展现医者本色。这是中医人在此次疫情中所体现的担当,更是一份坚守。医者们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不是虚幻的形容词而是真实出现在战“疫”地区的医生、护士、药工身上,他们是筑梦健康中国的坚实力量。
(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中医人的操守
对新型冠状病毒不了解的情况下,中医学治疗根据疾病的外在临床表现及舌脉等四诊信息,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确定用药方案、针灸推拿等内外治疗方法。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这便是中医人的守正创新。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人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从经典著作结合临床实践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处方药,也成为中国治疗方案的重要特色和优势[4]。在湖北以外10省救治确诊患者1100多例,有效率达到90%以上,有一半以上患者1剂起效,说明整体辨证思路正确,病因病机分析精准,堪称速效、特效方剂,体现了经方,效如桴鼓的特点[4],也彰显了中医药抗疫疗效与自信。
(三)“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是中医人的胸怀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疫情无国界,大医有爱心,我国主动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提供抗疫物资,这是道义,更是一份胸怀。在战“疫”过程中更是让许多的民众从畏惧中医到尊重、理解、信任并支持中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医在攻坚。
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无爱者不能行医,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必须具有仁爱之心,以人为本思想。医学院应培养造就有思想、有能力、有正气的医学创新人才,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并不断创新和完善,联系时政热点提升医学生现代职业精神,指引医学生未来的行医生涯促进医疗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把握抗击疫情带来的教育契机,将抗疫具体事例充分融入教学工作之中,可充分利用在抗疫斗争中所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担当来诠释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大学生对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认同,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医基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教育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过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指出,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并强调,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礎,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5]。可见,中医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而“中医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树立先进、积极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与文化修养,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保障学生素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一代代具有高度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新人传承,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与使命。高校是育人主阵地,课程是育人主渠道,中医高校要注重引导中医学子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牢记初心使命,在思考实践中求真问学、做实干家,这既是重大教育课题,又是艰巨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开拓创新的基本遵循,也是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方法和途径[6]。
中医学承载着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基础”课程教育中,对中医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同时进一步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深化医学生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医精神,树立高尚医德及社会责任感。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二者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医学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是永恒的,一切从人性出发、以人为本,新时代学医人、行医人应该追求完善的人生价值观。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医患关系一向是社会的话题,如何更好地构建融洽医患关系是我们所探讨与追求的。医生在救治过程中所关注的不应只是疾病本身,而应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损伤的机器,怀有一颗仁者之心,将“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医学生是今后医学事业的后备力量和接班人,与医学事业的和谐发展紧密相关,中医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医德的培养,传承、引导、塑造,为医学生就业后处理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7]。
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之一。“大医精诚”是每位医生都应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而在“技”与“德”中,“德”应居位首。行医者在救治过程中应从容不迫,无欲念,无希求,要有慈悲同情之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普遍认同,营造学习中医药文化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能够有效提升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和继承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二)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教育全环节
1.健全和完善“中医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医基础”课程是我们学习中医知识的启蒙课和奠基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中医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中,是一种隐性教育,加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显性教育,从而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活即教育,把每位教师都作为育人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只存在于课堂上,更蔓延在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作为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引导着学生实现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的结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文化自信的外部输入与学生思想觉悟的内在发生实现均衡与结合。教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教育课程的关键,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教师,教育引导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树立优秀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培养“工匠精神”,坚定中医自信,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学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发展,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对于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中医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达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且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中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课程的融合方面,融合方式的设计很重要,既要抓住切入点的时机,又要灵活、合理地传递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易于接受。为了在中医课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需对专业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思想政治机会,如组织教师参加由课程思想政治教师开展的培训,参加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鼓励教师线上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专题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医学科知识的学习,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深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内涵以及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实施的策略及途径。
2.充分挖掘“中医基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医学课程虽然传统,但是不代表没有活力,教师应有“推陈布新”的指导思想,永葆修身明德的教育正色,加强传道受业的师者本色,彰显立德树人的课程底色,重视中医学的价值引导和中医文化的传承,通过课堂潜移默化地浸润感染学生。坚持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挖掘中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医学涉及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学科,其中所蕴含着的主张大多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在谈到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时,首卷中的《大医精诚》体现了其显著地位,倡导万物有情,为中医留下医德至上的风气。所谓“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张仲景的家国情怀、治学精神、医德情操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素材,符合课程思想政治的内涵与外延[9]。其著《伤寒论》中渗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的六经辨证无不体现出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引发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 10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在“中医基础”课程中讲授经典著作时,教师可整合优化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引入背景内涵和医学大师的历程、医案,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增强对中医学以及“中医基础”课程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且学习历代医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求学精神、“一思尚存,此志不懈”的责任和奉献精神以及严谨、求真、推陈致新的优良品质,使得思想的互动和中医文化的交流在课堂上相辅相成,丰富课堂内容与学生情感教育。
教师一方面挖掘和整理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另一方面注意收集生活中、工作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学习、积累人文知识素材以及中医领域的前沿进展,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课程知识点的关联,在保证充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又能够为“中医基础”课程不断灌输新的活力。发挥中医课堂其贯通和牵引作用,让中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下厚植中医情怀,勉励与督促齐头并进,指导与研讨相与为一,形成“中医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从而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四、展望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在这机遇与考验并存的时代,作为青年学生,应当有家国情怀、朝气蓬勃,善良且有棱角,敢于展现青年人该有的锋芒,不阿世,不迎俗,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浪潮中的浪尖,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更应作为新青年的指路明灯,积极教育引导新青年保持人格的独立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勇于追求并为之奋斗,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是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 11 ]。在不断变革的全球化背景下,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推动复合型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基础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医文化教育的熏陶下,对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强化固本培元、推动驱邪扶正等中医思维和方法,让中医思想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树立牢固的专业认同感,坚定发展中医文化自信,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參考文献
[1]李如辉,王静波,张卓文,等.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931-
193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温济聪,梁木.张伯礼:把“胆”留在武汉[J].人民周刊,2020(6):14.
[3]张伯礼.“中药完全可以治愈新冠肺炎轻症普通患者”[J].养生大世界,2020(6):15.
[4]路志正,路喜善.清肺排毒汤彰显中医药抗疫疗效与自信[J].中医杂志,2020,61(10):833-834.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1-02-09)[2021-03-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09/content_5586278.htm.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1-03-21].http://www.gov.cn/
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7]刘丽,吕叶辉,卞杰,等.思政教育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41-43.
[8]王叶欣,唐成林,黄思琴.中医药高校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31-32.
[9]刘晓,张黎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环节与评估的原则导向[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7):4-7.
[10]汪珺,李家庚,胡旭,等.六经辨证中自然辩证法三大规律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05-1907.
[11]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9-10
-25)[2021-03-21].http://www.gov.cn/xinwen/2019-10/2
5/content_5444863.htm.
Cultural Mission of TCM Basic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LI Lina,b, LING Zhia,b, DU Jiaa,b, HU Si-yuana, HU Zhi-xia,b
(a.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In 2020, the COVID-19 epidemic happened suddenl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epidemic. In the report to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oposed to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TCM confiden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rough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asic curriculum of TCM, establish a sou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let TCM thoughts run through university education, ta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basic curriculum of TCM, and set up the stro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order to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Key words: COVID-19;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cultural 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