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腹部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

2021-11-24王浩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脊柱组间腹部

王浩入,陈 欣,何 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肿瘤之一,病理类型较多。其中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侵袭性强,易发生播散转移[1-2]。目前临床多以危险度分级评估NB患儿预后,以支持个体化治疗,提高患儿生存率[1]。MYCN基因扩增与否是评价NB患儿危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MYCN扩增者极差[3]。CT是诊断儿童腹部NB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之一[4],既往相关研究[5-6]多集中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儿童不同组织病理类型NB。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腹部NB的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8月172例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的腹部NB患儿,男98例,女74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2岁;118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区,54例位于脊柱前或脊柱旁区;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Ⅰ期18例、Ⅱ期9例、Ⅲ期33例、Ⅳ期107例、ⅣS期5例。纳入标准:①初诊患儿,检查前未经特殊治疗;②CT影像学资料完整;③MYC-N/LAF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MYCN基因资料完整。根据FISH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2组:MYCN组(n=47)MYCN基因拷贝数≥10,男25例,女22例,年龄5个月~4岁,中位年龄2岁;未扩增组(n=125)MYCN基因拷贝数<10,男73例,女52例,年龄1个月~13岁,中位年龄2岁。检查前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Philips Brilliance 256排螺旋CT扫描仪。使患儿仰卧,对无法配合者予口服10%水合氯醛(0.5 ml/kg)镇静,行腹部轴位CT平扫,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螺距0.984∶1,层厚5.0 mm。完成平扫后经前臂静脉以流率1~3 ml/s团注碘海醇注射液(300 mgI/ml)2 ml/kg体质量,分别于开始注射后20~35 s、60~70 s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或曲面重建图像,重建层厚1.25 mm。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具有1年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独立阅片,记录肿瘤位置(肾上腺区、脊柱前或脊柱旁区)、形态、密度、边界,有无钙化、囊变、坏死及跨越中线(脊柱对侧边缘)生长,静脉期强化方式、程度及与周围血管关系(肿瘤包绕动脉超过50%或完全压迫静脉致管腔不可见为血管包埋,反之则为血管未包埋)及邻近脏器侵犯(肿瘤与邻近脏器间隙不清或缺失)情况等[7],意见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共识。于显示肿瘤最大横断面的平扫图像中测量肿瘤最长径;基于静脉期图像,避开钙化、囊变及坏死勾画肿瘤ROI,测量肿瘤实质平均CT值及同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计算平均CT值差值。每名医师测量以上参数各3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见图1、2。

图1 患儿男,1岁,腹部NB(MYCN组) A.轴位CT平扫图示右侧腹膜后不均匀密度团块影,跨越中线,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箭);B.增强CT动脉期图示肿瘤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内见强化血管影(箭);C.静脉期强化不均匀加重,其内见坏死液化区(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组间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行Mann-WhitneyU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YCN组与未扩增组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10,P>0.05;χ2=0.378,P>0.05)。

2.1 平扫CTMYCN组肿瘤最大径17.10~148.10 mm,大于未扩增组的13.60~198.00 mm(P<0.05);组间肿瘤位置、形态、密度、边界、钙化、囊变及坏死、跨越中线生长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腹部NB平扫CT表现(n=172)

2.2 增强CTMYCN组与未扩增组肿瘤静脉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肿瘤与血管关系及邻近脏器侵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扩增组静脉期肿瘤实质平均CT值及与同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差值均高于MYCN组(P均<0.05),见表2。

表2 腹部NB增强CT表现(n=172)

3 讨论

NB起源部位与遗传学基础密切相关[8-9],肾上腺来源NB较非肾上腺来源者更易出现MYCN基因扩增。本研究MYCN组87.23%(41/47)、未扩增组61.60%(77/125)位于肾上腺区,肾上腺区NB较脊柱前或脊柱旁区NB更易出现MYCN扩增,与前述报道相仿。本研究MYCN组肿瘤最大径明显大于未扩增组,可能与NB出现MYCN扩增时生长速度加快有关;未扩增组61.60%(77/125)肿瘤形态规则(圆/类圆形),23.20%(29/125)密度均匀,48.00%(60/125)边界清晰,占比均高于MYCN组,提示MYCN基因不同扩增状态与NB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图2 女性患儿,2岁,腹部NB(未扩增组) A.轴位CT平扫图示左侧腹膜后低密度软组织影,右缘邻近中线,其内见斑点状钙化(箭);B.增强CT动脉期图示肿瘤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静脉期强化不均匀更明显,其内见坏死液化区(箭)

既往研究[10]报道,NB多跨越中线生长,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肿瘤内出现钙化多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良恶性有关,以营养不良性钙化最为常见[11]。本研究中NB总体钙化率64.53%(111/172),MYCN组48.94%(23/47)、未扩增组70.40%(88/125)出现钙化,可能因MYCN组瘤体内微循环相对丰富,故其钙化率相对较低。本研究中81.40%(140/172)NB为Ⅲ、Ⅳ期,总体囊变及坏死率为66.28%(114/172);MYCN组囊变及坏死率较高,可能与MYCN基因扩增的NB生长速度较快有关。

本研究NB总体多呈不均匀强化(156/172,90.70%),与既往报道[10]基本相符,而组间强化方式无明显差异。肿瘤强化程度与其生物学行为、分化程度相关[12]。比较静脉期肿瘤实质平均CT值,发现未扩增组平均CT值相对较高,且肿瘤实质与同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差值亦高于MYCN组,可能有助于鉴别NB肿瘤MYCN基因是否扩增,有待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

贺文广等[10]报道NB肿瘤多包绕邻近血管生长,但少见浸润周围血管。本研究MYCN组63.83%(30/47)血管包埋,占比高于未扩增组;未扩增组则以未包埋血管为主(79/125,63.20%)。NB侵袭性较强,易发生周围脏器侵犯。本研究MYCN组48.94%(23/47)NB侵犯邻近脏器,明显多于未扩增组(22/125,17.60%),表明NBMYCN基因扩增可能与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相关。

本研究的不足:①仅对比组间静脉期肿瘤实质CT值及与同层面背部肌肉CT值差值,未分析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组间差异;②1p36、11q23基因缺失同样为NB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MYCN基因扩增状态不同的腹部NB肿瘤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与未扩增NB相比,发生MYCN基因扩增的NB更多位于肾上腺区,最大径相对较大,多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肿瘤内钙化率相对低,易出现囊变及坏死,多超过中线,易侵犯、浸润邻近脏器,肿瘤常包埋周围血管,增强扫描静脉期肿瘤实质强化程度相对较低。

猜你喜欢

脊柱组间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