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24刘松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流程

刘松

(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陕西 汉中 723000)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环境复杂,审计责任越发重要,而我国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革缓慢,在审计体系建设、审计执行、审计工作保障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限制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精准定位审计质量影响因素,集中力量解决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为内部审计体系的优化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借助内部审计保障各类履职活动、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具体来看,内部审计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业务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来规避风险和增加价值;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自身的内部业务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增强内部运行和管理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三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制作和留存“工作鉴证”,用于开展痕迹管理,或对各类问题进行溯源分析。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管理机制变化以及各项新政策、新规定的实施,及时对内部审计的流程、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普遍现状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筹划粗放,内审队伍建设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部分研究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是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对自身核心业务特征变化认知不足,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性活动增加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1],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应科学定位内部审计目标,根据组织运行发展的实际需要规范审计内容,完善执行和监督体系。也有研究者发现,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审计工作筹划和审计队伍建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工作的环境障碍等问题[2],这导致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速度较为缓慢。从根本上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加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但由于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认知不够完善,未能彻底找出所有限制审计质量的因素。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审计部门内部因素

内部审计质量主要受审计主体的能力、审计流程及过程监督体系影响。

首先,主体能力是决定内部审计质量上限的基本前提。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通常会涉及非财务领域或与之关联的范围,这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多途径查错纠弊的需要。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部门成员由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抽调或兼任,容易出现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或能力单一问题,限制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其次,审计工作流程和规范决定了审计工作落实质量的上限。内部审计本身属于评价和监督工作,其严肃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遵循标准的流程和规范开展工作。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对基层实践的指导作用略有不足,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仅涉及原则性条款,缺乏操作和执行层面的具体指导。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内审流程和规范体系进行细化设计,才能为审计工作提供完善的指导。但部分单位内部审计流程和规范设计不完善,缺乏指导和约束作用,同时缺乏对审计过程的有效监督,这容易诱发审计随意化等问题,最终必然影响审计质量。

最后,审计闭环程度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向内控成果的转化。现代化内部审计强调闭环管理,一般应按照“设计、执行、评价与分析、处理、再设计”的流程进行,在设计好的内控流程上执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审计工作流程进行持续优化,最终推动内部审计质量持续提升。但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闭环审计体系,例如审计报告制度不能满足审计分析需要,或是在内部审计得出初审报告后未能利用结论对组织管理或审计方法进行及时改进,不利于推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审计工作建立在审计部门与审计对象的间接互动之上,这使得审计质量也受到审计执行环境的影响。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会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属于监督性工作,必须保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否则审计工作容易受利益相关主体的影响,出现审计结果失真等问题。目前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个别受审部门能够干预或影响审计工作,形成有利于受审部门的报告,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其次,内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的受支撑水平将影响审计效率。审计工作需要从审计对象处获取部分信息,如果受审部门不配合,则会限制审计效率。少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部门与一般业务部门存在矛盾,内审部门的材料收集与取证工作容易受阻,会导致审计效率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审计结果失真。

最后,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也会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中资料收集、分析工作都可进行信息化升级,这能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但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发展缓慢,不利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审计效率。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审计部门内部发展建议

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应先全面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主体能力及工作体系。

首先,全面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队伍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避免出现由财务管理或纪检监察人员调任、兼任的情况。从两个方面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一要积极引进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年轻审计人才,以充分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需求;二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思想教育,重点针对本单位、本系统的业务工作进行深层次分析,开展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专项业务教育,快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全面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与规范的细化设计。内部审计部门领导应及时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充分认识转型后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检查评价等事后监督方面,还应涉及预防监督、决策支持、业务支撑等领域。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性标准和规范进行细化设计,出台内审指引或操作规范,发挥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监督,由审计部门领导或上级领导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降低内部审计工作随意化的风险。

最后,全面加强内部审计闭环设计与优化。内审部门应当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设计,确保审计计划目的的明确性,依据审计计划和目的设定具体的执行方案,也由此设计相对应的分析内容和审计结论要素,确保审计执行工作的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做好内审与其他内控、内审与单位管理、内审与业务决策和改进之间的衔接,确保内审结果及时转化为内部监督和管理改进的成果。同时应建立内审动态改进机制,基于内审结果、组织内其他工作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内审目标和体系,增强内审工作监督与服务功能的时效性。

(二)单位内部审计环境优化建议

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建设和内审工作体系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应及时推进内审环境的优化,为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应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内审部门应为独立部门,在各项工作中仅受内控中心直接领导,同时应配合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的工作。在内审工作制度中,应明确内审部门的工作权限,避免受审部门以任何形式干预或影响内部审计过程。

其次,应明确受审部门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明确规定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具体工作要求:一要明确日常工作记录规范,根据内部审计需求制作日常备案,便于内审部门收集相关资料;二要明确各部门接受内部审计的具体方式与原则,指明所需提交的资料内容、形式、时限与实施人员等,保证内审部门收集资料的效率;三要指明满足审计部门特殊审计要求的响应方式,避免受审部门消极对待。

最后,应加快内审信息化建设。重点把握内审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实时分析、综合分析等需求,通过自主设计或采购方式建设内审信息化系统,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其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有重要保障作用,但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审计工作质量不佳,这主要与工作体系设计、审计质量、闭环管理能力不足有关,同时也受单位内审计执行环境限制。因此,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专职审计部门建设与工作制度设计,在此基础上优化内审环境,从而有效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流程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