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战略优化与实践探讨

2021-11-24孙勇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职工绩效考核财务

孙勇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高等教育学校的招生规模扩大趋势逐渐稳定,预计将持续维持规模较大的生源招录,除大幅增长的招生人数外,相关的科研、办学、日常运营经费也有了一定的增加。与此同时,各高校、各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为维持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广大高校在提高自身教育以及科研水平的同时,还应当进行战略性、长效性以及综合性强的中长期全面财务战略规划建设,以实现长足发展。

二、高校制定与实施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能够提升高校的战略竞争力

广大高校制定与实施财务战略的最终目的在于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高校的战略竞争力。身为高等教育院校,内部管理的科学规范化,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均离不开财务战略思维的积极影响。财务战略规划能够让广大高校的财务决策升华至战略层面,打破以往财务管理理念的束缚。先进的财务战略理念能够令高校的决策具有前瞻性,令其综合考虑所处内外部环境,以制定切合自身需求的合理的财务战略[1]。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能够提升高校的资产利用效力

科学优秀的财务战略若能在高校内部得到实施,则能够突破一贯的传统资源分配以及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带来的束缚。各高校能够通过合理科学的战略规划,实现对各类科研及教学资源的科学监督与管控,随着相关工作的逐渐深入,还能够逐渐将管理范围拓宽至课堂以及科研等一系列具有附加价值的活动中。

三、我国高校实施财务战略的现存问题

(一)资金需求缺口大而筹资渠道单一

我国大多高校属于公立学校,上级财政预算拨款以及学生上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是我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校区面积扩张,各类基础设施、科研教学设备以及相应科研人才等一系列需求扩大,高校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而拨款以及学杂费不足以填补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因此,众多高校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而大多高校并没有科学合理的长期融资计划,极易出现贷款金额及还款期限不符合常理的情况,进而导致自身无法偿还相应的贷款,引发严重的信贷违约风险及财务资金风险[2]。

(二)欠缺规范合理的投资机制

投资决策的落地离不开专业性与科学性强的投资机制,高校在投资时应当保持准确与科学的判断。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校内相关基础设施、大型科研设备、先进教学设备及教职工宿舍改造等一系列投资项目拍板时,常出现欠缺周密考虑及专业投资决策评估便匆匆上马等问题,从而导致前期准备不完善,造成了相当数额的资金流出。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因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盲目投资校企合作企业,同样造成了一定数额的资金损失。因此,各高校应当建立规范合理的投资机制,并充分认识自身长处,结合市场,降低自身财务风险,提升投资收益率。

(三)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在高校内部推进财务战略的贯彻落实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协调财务工作,如需要加强内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依据自身财务战略愿景,对下一会计期间的运营活动及相关的筹融资活动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以确保广大高校下一会计期间的教学、运营及资金周转具有合理性与规范性。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对财务内部控制不够重视,首先表现为相关人员对内部财务制度的了解与落实不到位,这会导致高校出现相关支出以及经营业务收入等财务信息记录不规范等问题。其次表现为相关人员未掌握科学有效的内部资产管理方法,大多数高校在内部资产管理工作中偏重于资产采购,忽略了学校已经拥有的实物资产管理,引发了管理死板、资产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四)绩效考评流程简单,激励功能不显著

首先,一些高校在绩效考核工作欠缺经验的同时,存在认知不全等问题,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不规范,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其次,高校的运营方式同广大企业有较大差异,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通常与部门盈利水平挂钩,而一些高校往往会将绩效考评指标同教职工科研成绩挂钩,但忽略了教师的工作重心存在差异。

四、高校财务战略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资金压力

解决我国广大高校资金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各高校应当对自身优势领域与劣势专业有正确认知,同时结合外部经济与市场环境变化,发挥优势,提升招生工作质量,为争取更多财政拨款打好基础。其次,应适当开展资产外租业务,可将学校内部自有的大型教学或科研仪器进行外租并收取相应费用,以获取资金。同时,学校如果需要相关科研设备或价格较高的教学设备,也可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从而减少资金一次性大幅流出的情况,也可同当地其他高校签署相关合约,实现科研设备共享,以减少资金流出。最后,可向与高校有业务往来的大型企业商谈科研经费援助项目,以获取相应的科研基金。以上方式能帮助高校丰富融资方式,减少资金流出,减轻资金压力。

(二)规范投资审批流程

高校的投资与企业的投资存在一定差异,高校的投资项目往往关系到自身教学、科研质量以及校内学生与教职工的日常生活,所以应当设立规范化的投资审批流程,增强高校项目投资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首先,高校需要请相关财务专业人士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评估,并撰写投资报告,再由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投资规划工作部署;其次,高校党委及管理层要开展集体会议,进行投票决议,只有投票通过,投资才能落地。除此之外,高校也应当主动融入市场,增强自身市场嗅觉,找寻创新机遇,利用高校的科研实力为自身创造利润。

(三)加大内控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力度的加大应当以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者的监督为起点,对相关经营业务及资金流出的财务核算、资产管理及预算绩效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层层把控,同时设立各下属学院的考核规范,划分岗位职能及压实责任,并且定期进行人员轮换,避免财务人员出现舞弊等行为,加剧内部控制风险。除此之外,还应当定期开展财会人员相关内部控制知识讲座,提升财务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内控专业能力。还应当在企业内部加大内部控制工作的宣传力度,由高校党委成员带头,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为财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创造良好环境,从而降低高校内部运营风险。

(四)制定系统的绩效考核程序,发挥考核激励职能

绩效考核工作是财务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广大高校应当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并且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实现教职工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平衡,不仅要凸显高校对教职工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也应该表现出高校对科研项目的关注,做到二者兼顾,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工作者的工作动力。除此之外,高校内部的绩效考核程序不应当局限于教学或科研,而应该立足全局,以独到的眼光将行政部门及后勤保障部门均纳入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且根据各部门工作环境及工作特性,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考核标准,以此实现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及科研服务,提升高校管理能力。

五、结语

虽然我国高校目前在财务管理战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高校在投资、融资、风险管控及绩效考评等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广大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精准认识与整合内外资源,设定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增强自身战略竞争力,并且依据既定的战略规划,科学地进行相应的工作部署,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财务战略对高校的统筹规划作用,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教职工绩效考核财务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