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1-11-24武春芝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人员

武春芝

(江苏凤凰文化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加强和优化内部控制是保证国企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并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这不仅是我国监管部门对其的基本要求,也是国企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举措。为了避免人为操纵企业利润,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需要和内控制度的执行紧密结合,通过改进和优化内控机制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利用制定的措施应对风险,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而提高国企应对风险的综合能力[1]。

一、国有企业构建内控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互相制约原则

一方面,企业应建立专业的内控部门或委派专门的内控人员进行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专业的内控部门或人员与其他部门和人员可以互相监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委派没有隶属关系的不同部门或人员执行内控工作,保证企业人员互相监管和制约。

(二)协同合作原则

不论是部门还是岗位人员都需要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国企的某一项经济活动,保证不同职位或工作流程的协调性、业务流程及工作执行中的紧密性,可以为企业科学有序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保障。要想使上述目标顺利实现,需要在重视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互相制约、协同合作的目标。

(三)统一化原则

依照国企业务活动的实际性质及功能,针对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设定不同的工作岗位,同时为具体的工作岗位设置合理的工作权限,以此保证业务活动或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制定严格的核查要求,达到权责利统一的目的。企业根据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的统一化原则,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措施,使企业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得到全面增强。

(四)效益化原则

国企在实际经营发展中需要对内控的成本投入做好管理,在保证最低内控成本投入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企业内控进行细化管理,在保证内控高效实施的基础上,对内控细节进行合理规划,针对不同阶段的内控目标分配合理的岗位人员,强化其责任感和效益感。

二、国企财务内控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未有效落实,且权责不合理

虽然大部分国企建立了相应的内控机制,但对具体的权责规划并不明确,对企业人员分工不够科学,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流程及监管机制。如果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难以快速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内控制度的落实仅停留在表面,制度内容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是企业内控制度形式化的重要体现,容易出现人为挪用企业资金的现象。比如某国企因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复杂,将财务管理工作简化,由不同的工作人员管理企业的支票及财务章、企业的付款出纳等,这种不规范管理可能造成员工随意挪用企业资金。

(二)企业财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大部分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内控意识比较淡薄,同时不具备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落实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当前,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存货管理、预算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不够重视,使内控管理出现漏洞,给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大部分国企的财务内控机制比较完善,但财务人员没有牢固的内控意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遵照有关规定和工作流程,致使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流于表面,内控制度的真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遭遇不同风险的概率逐渐加大。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国企管理人员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风险应对意识比较淡薄[3]。以某国企为例,该企业没有设置合理的资金结构,也不及时催缴应收账款,大部分时候依靠银行借款维持企业的经营管理。当银行借款相关政策发生变动,或企业经济持续低迷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甚至直接破产。

(四)财务内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如果国企财务内控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内控作用的发挥。并且如果国企领导层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够重视,未给财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及能力提升的机会,会给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带来阻碍。

(五)国企财务内控相关信息沟通不够及时

大部分国企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工作人员往往只负责信息传递和反馈一些基本信息,而对财务内控管理的相关工作程序不够了解,这对财务内控执行的结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企业不能及时获取内控执行的有关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企财务内控的加强策略

(一)合理进行权责规划,有效落实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国企应结合自身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以财务风险频发的环节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制度内容及不同的工作岗位,合理地进行权责规划,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如果企业想保证运营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除了依靠特定人员和部门,还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以国企经营发展目标为基础,让财务内控制度的相关内容得到真正落实,进而推动部门间的进一步交流和协作,为企业运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明确不同部门在财务内控措施落实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以及可行使的权利,保证权责分明,为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二)增强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

首先,加强对内控机制的宣传和推广,推动企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及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以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全面性,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内控方式,为企业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最后,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实时检查和监督[4],以推动内控考核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帮助相关人员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使企业现有的内控机制更加完善。

(三)增强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

综合分析国企实际的财务信息,对潜在的财务隐患进行科学评估,评估要着眼于企业的不同方面,如国企的发展背景、企业文化、内部财务净利润等的动态变化及国企的市场份额等。重点关注企业会计报表中能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科目,对内控措施的制定及落实、面对的各种财务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已有的风险应对机制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增强国企人员风险意识,以推动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财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国企财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较强的专业能力,对财务风险敏感,还包括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感,以及熟练掌握财务工作的各种技巧等。因此,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综合培训是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升财务内控管理人员整体水平、工作质量,创新工作思维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国企财务内控管理规范化、全面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国企可根据自身实际组织财务人员经验交流会,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推行视频培训等不同培训模式,通过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财务内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财务内控工作的严谨、有效落实,进而促使企业实现自身综合价值。

(五)加强对财务内控信息的重视

国企要想保障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要保证内控信息交流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具体有对市场环境调研的相关信息、有关法律法规的动态信息、客户对企业产业的实际需求、竞争企业的数据信息等,通过双向交流,创建有利于国企部门交流的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对财务实际活动的实时管控,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精准性、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为国企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国企财务内控机制是内控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及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正视国企财务内控现状,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不仅对企业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助推作用,还能为国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财务人员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好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