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021-11-24张丽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财务人员绩效评价

张丽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200)

一、引言

在财务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政府机构要遵循国家的政府会计制度开展预算及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目前还存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开展工作的问题,部分单位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配置资金,以进一步提高行政水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单位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重视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予以解决,以达到预期的成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较为粗放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源头,要求在有限的财力安排下尽可能地避免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利用的高效性。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还存在预算目标脱离战略、预算编制粗糙、预算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大部分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时仅参照上一年度的预算安排,没有充分运用零基预算的理念。

(二)预算执行缺乏刚性

目前,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刚性约束的问题。一方面,预算资金存在分配不及时的问题,第四季度下达转移支付的情况较普遍。另一方面,预算调整出入较大,部分单位的预算调整额度较大,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很多预算安排项目和预算目标相脱节,再加上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单位存在对预算随意调整的问题,调整预算时没有充分分析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预算监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落实预算监督。一方面,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时过于侧重事前与事后监督,忽视了事中监督,难以做到全流程管控。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一是单位自身,但是部分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科室监督预算执行,仅由管理层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审计等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对问题的挖掘力度不足,难以及时管控预算执行结果。此外,单位还存在预算管理缺乏考核机制的问题,没有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对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预算安排不合理。

(四)缺乏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目标的设置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且要从资金使用要求、权重等因素全面考虑。但是目前部分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存在明显的主观性,没有达到绩效目标设置要求。同时,绩效评价周期较长。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周期跨度较大,时效性较差,导致评价结果的指导性大打折扣。

(五)预算管理人员建设不力

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其业务能力影响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重视度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单位财务人员仅负责核算等工作,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财务专业背景,单位内部也没有建立财务人才梯队,制约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第一,单位要在确定自身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算目标,贯彻落实预算管理理念,通过分解战略,结合单位的管理职能与当期工作重点以及财力,明确未来的预算目标。单位需要避免预算脱离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公益事业服务。

第二,做好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要科学编制预算管理体系,设置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单位的一线业务科室要参与定额标准的编制过程,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落实。同时,要制定一套严谨的支出管理体系,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配置,将资金用于必要之处。

第三,在编制预算之前加强可行性研究。单位要考虑自身的公益性,在预算编制中避免面子工程,对于各项工作,要以零基预算为基础,避免不必要的资金安排,要将资金用于真正需要的支出上。同时,通过预算管理规范立项程序,实时更新项目库,做好资金的可行性安排,建设重点服务性工程项目,加强对各项项目的审核,尽可能地使资金的社会效益最大化[1]。

第四,明确预算编制基本要求。预算编制需要充分落实上级部门对预算工作的安排,确保预算编制符合最新的政策要求,确保编制的各项报表符合实际情况,并采取统一的格式开展预算编制。编制的公务经费要贴合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公务经费,要实行严格的定员定额标准,对专项经费执行国家统一的项目库制度。此外,还要明确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要求具有及时性,要在下年度开始之前完成,还要确保预算编制各项流程的合理性以及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二)严格执行预算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月度跟踪机制,对预算支出进行高效监督,并对专项资金的执行状况进行分析,避免专项资金执行过慢,进而确保专项资金能用到实处。对于资金执行进度较慢的部门,可以收回财政资金,并缩减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规模。

第二,规范预算调整程序。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对于部门结余资金,要依法收回,以免资金闲置或浪费。同时,要做好财政拨款的投资安排,充分消化各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要在遵守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前提下与成本管理工作相挂钩,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成效。并且要在考虑现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实际状况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此外,对于预算的追加,要在考虑自身制度的基础上谨慎处理,避免过度开支,进而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推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发展,强化对资产的管理,以降低行政成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充分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信息,进而为预算提供有效的参考。

(三)健全预算考核监管机制

第一,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不仅需要有各业务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还需要有审计、财务等科室的人员。委员会需要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部门,协调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

第二,制定预算奖惩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预算管理的考核办法,在现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探讨符合单位自身的预算管理政策,根据单位资金预算管理的要求和全面预算全流程管理的特点,从预算的责任配置、执行过程、资金结余等方面综合考虑,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挂钩,以增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增强监督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应用自身的预算联网监督平台等监督平台,形成全面覆盖的监督体系,加强对预算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2]。

(四)完善绩效评价

第一,贯彻绩效目标理念。行政事业单位要确保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强化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预算执行和考评挂钩,坚持以零基预算为原则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设置健全的指标体系。

第二,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以整改通知等方式要求单位不断优化预算体系,并公开绩效管理的信息,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五)落实主体,加强人才建设

第一,事业单位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各部门的成员各司其职。事业单位要在落实各岗位责任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实现对各部门员工的全面培训,促使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梯队的建设。预算管理的参与者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预算目标能否达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单位必须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水平。财务人员要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财政监督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对策,认为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全员参与,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相互配合,以免预算与实际脱节,要求监管体系对预算管理进行全过程覆盖,以贯彻落实绩效理念,强化考核导向。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财务人员绩效评价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