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退耕还林探究
2021-11-24雷本焕
雷本焕
(城步苗族自治县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湖南 城步 422500)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恶化、人口增长以及资源短缺已然是困扰世界的几大难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专注环境和生态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协调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新课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还会威胁人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一次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人类的发展敲响警钟。基层退耕还林工作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不仅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平衡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基层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能够调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承载力,而且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容量是制约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1],而加强生态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的自我更新能力,开展基层退耕还林工作正是为了缓解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提升植被的覆盖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国家未来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不仅如此,要想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好生态保护也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做好生态保护不但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总的来说,做好基层退耕还林工作既是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落实退耕还林工程是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选择[2]。
二、基层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造林轻管护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许多地区的退耕还林工作往往只顾植树造林,而忽视后期的管护工作,虽然基层政府针对退耕还林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办法,但是重造林轻管护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许多农户的经营理念较为落后,只看重短期的经济利益,没有进行精细化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林业工作者并没有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存在职能错位或缺失的现象。此外,一些地区还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由于没有充足的从事林业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开展相关管护工作时不能很好地进行指导与督促,也会对后期的管护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退耕还林缺乏经费
一般来说,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的土地面积较大,工程标准较高,在具体实施时通常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撑。退耕还林工程的所需经费一部分由国家派发,另一部分则需要地方政府自行补充,然而由于各地区的财政情况不尽相同,对于一些缺乏资金的地方政府,一般无法承担退耕还林所需要的巨额资金,这就使得一些基层林业部门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时,工作并不能有效完成,这必然会对整体的工作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4]。
(三)林地结构较为单一
许多地区在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时使用的往往是生态林为主的树木品种,这种办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森林覆盖率,但是却容易出现生态功能差、龄组结构重叠、森林单位面积储量少、树木种类稀少、树木易得病等问题,不仅如此,由于许多生态林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群众无法通过退耕还林工程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这就会大大降低群众参加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不利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进行。
(四)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为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十分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这就使得部分地区对于相关政策的认识与理解不到,未能认真按照要求召开群众会议及时将新一轮退耕还林相关政策传达给群众,使得大部分群众对于退耕还林政策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疑问和误解,这就对群众参与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了退耕还林的效率。
三、做好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重视工程管护,加大管护力度
管护工作是基层退耕还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基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就必须加强工程的管护力度。首先,为了提升基层林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工程管护效果,应当让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工作成为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进而确保林业人员管护工作的开展效果。其次,地方政府还可以围绕基层群众制定一些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让广大基层群众自觉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的促进作用。此外,上级部门还应当对退耕还林工程管护区域进行充分调查和合理划分,根据实际需要派遣专业护林人员进行专业管护,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管护的工作质量。
(二)保障退耕还林经费
充足的退耕还林经费是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保障,基层政府不能仅依靠国家的财政资金支持,还要努力探求经费的获取途径,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经费充足,进而确保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基层政府要提前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做好财政预算,为退耕还林工作保留充足的经费支撑,根据政府的财政收入涨幅对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的调整。其次,要积极吸引其他资本投入基层退耕还林工作,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例如,可以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个体企业参与政府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而让退耕农户获得一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如预知资金进行肥料与树种的选择、企业负责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等。预支资金的退耕农户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后再进行本金的抵扣,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户、个体企业和政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保证了退耕农户与个体企业的利益,也为退耕还林工程带来了新的资金投入。
(三)转变传统还林模式
基层退耕还林工程的林地结构建设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单一性还林模式,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林地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在保证林地生态作用的前提下,要尽量兼顾林地的经济性,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激发退耕农户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林药业等复合林业,增加林地的单位面积产出,这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强化政策宣传力度
要想有效的提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应重视退耕还林的政策,加强宣传工作,基层政府可以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传媒手段,与农林部门、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切实保证退耕还林政策得到全方位、多样化、宽领域的宣传。另外,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一线,对群众进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基层群众建立正确的观念和认知,让基层群众真正了解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向群众详细介绍政策的实施要求、补助标准、实施目的、配套政策、实施范围、实施意义、实施方式等内容,努力获得基层群众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这样才能确保基层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退耕还林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 基层退耕还林工作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优化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经济的长足发展。当前,基层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政府应当针对这些不足,实施科学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基层退耕工程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