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2021-11-24耿晓强林楠

商品与质量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生活

耿晓强 林楠

龙口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山东烟台 265700

垃圾分类工作是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事难事,是党委政府必须办好的民生实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的同时,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有效引导,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设,推动垃圾分类由新时尚成为好习惯,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贡献力量。

1 现状

1.1 垃圾随意堆放,影响了空气质量

几乎每日都会产生庞大的垃圾数量,清洁人员虽然会定期处理垃圾,但是却难以跟上垃圾产生的速度,经常会在小区内看到大量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当垃圾桶塞满之后,一些群众便会在垃圾桶周围堆放垃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还散发出阵阵臭味,严重影响了小区内部的空气质量、土壤质量。

1.2 垃圾分类的道路远且长

虽然部分小区内部的宣传栏内已经张贴了关于垃圾分类的标识语,但是过往行人却不会在宣传栏前面止步阅读垃圾分类知识。由于各个家庭的时间难以调控,物业人员也不方便集中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导致小区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很差。翻看垃圾种类可以发现,市民所产生的垃圾主要有煤炭垃圾、厨房垃圾、落叶尘土等等,还有塑料袋、坏金属、玻璃瓶等垃圾。这些垃圾都很难使用燃烧手段销毁,如果直接填埋,也会破坏土地质量,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地下水。

1.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日产垃圾数量逐步增长。这主要与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增长的垃圾直接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影响着空气质量、土壤质量。二是垃圾处理方式单一。目前,市区的垃圾以无害化处理后填埋、焚烧发电为主,但是整个城市市的垃圾填埋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远远超出了最初建设垃圾填埋场时的预期速度,如果继续填埋,可能不到十年便会达到最大饱和状态[1]。

2 如何更好地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2.1 明确监督机制

垃圾围城已危及城市安全。做好垃圾分类,人人有责,需要做到人人尽责。要推动居民履职尽责,杜绝“应急”或“应试”心态和“运动式”或“表演式”做法。在做好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提供保障。如在厨房垃圾专用袋上贴住户家庭门牌号码或印刷条型码,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追踪指导、监督。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楼门长和志愿者等作用,给分类好的住户或楼门发放流动红旗,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通过社区曝光,让居民垃圾分类既有动力,也有压力。

2.2 要善用技术

目前国内已经有成熟的可降解生活垃圾袋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厂家,由于受原材料和生产规模的限制,可降解生活垃圾袋的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3 到5 倍。特别是对餐厨垃圾的处理,由于种种原因,催生了一种叫“破袋器”的工具。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不能对普通塑料袋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因此,可考虑设计生产可降解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收集塑料袋,采用免费或者政府补贴差价的方式逐步推广应用,直到可降解塑料袋价格与目前的生活塑料持平。然后,再对免费发放或是补贴差价的政策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比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采取的在生活垃圾分类现场安排指导员或者监督员的办法,省时省力且可持续。

2.3 徒法不足以自行

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才能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让好的制度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条例》着眼于全链条管理要求,对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完善分类投放要求、完善收运工作规范、完善分类处理要求等进行了规定,并且明确了相应的惩戒措施,如针对未按分类规定投放生活垃圾行为,单位最高罚50万元,个人最高罚500元;针对“先分后混、混收混运”的突出问题,最高可罚50 万元……罚款不是目的,而是涵养习惯的手段,当人们不再纠结于垃圾分类的“小麻烦”,自觉让“麻烦事”变成“分内事”,那么文明的行为方式就能逐渐养成,日常生活环境就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2.4 动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尽快进行机制和技术创新,整合各种资源,建立跨界产业体系,真正协调好政府、企业、公众以及政府内各部门、产业链内各环节间之间的关系,实现全产业链各环节间的统管降本与协同增效。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对产品制造商预先征收产品循环税或垃圾处理费,然后将其补贴给产品回收者和垃圾处理企业,逐步形成可持续的从产品制造到垃圾最终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建章立制和监督运行,企业作为服务主体和新技术研发主体营运和对产品全周期负责,民众作为责任与义务兼具主体,做好分类投放和结果监督。

2.5 完善垃圾分类运输环节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社区居民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可以做到垃圾分类的,只是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导致居民参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大部分居民并没有很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也使垃圾分拣效果距离目标想象差之甚远。还有一种现象是居民做到了正确的垃圾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但是环卫工人把垃圾全部倒入一辆垃圾车中进行运送,打破了原有的垃圾分类[2]。

2.6 垃圾分类教育覆盖面的扩大

垃圾分类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样的难度系数远远低于居民们形成自己的不分类习惯之后再普及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应该对幼儿灌输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从小孩子的启蒙学习阶段就将垃圾分类的观念形成他们所认可的价值观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时期可以进一步将垃圾分类巧妙地融入各个课程当中,同时也可以对垃圾分类知识课程设置相对应的考核,以考试的形式加强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和意识的培养。

2.7 建立示范小区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涉及诸多部门,包含诸多环节,考验着城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选取一定数量、不同类型小区进行试点,做好调研工作。统筹兼顾,不能为分类而分类,而是要把分类工作融入小区的法治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设施建设等之中,推进依法治理、精准治理、共同治理[3]。

3 结语

总之,生活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任重道远,需要综合考虑各地气候特征、发展水平、生活习惯、垃圾成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扩大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生活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