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技术
2021-11-24李阳
李阳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沧州 061000
1 不良地基土的分类
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基础承载力差,强度增长缓慢,在重载作用下会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变形,对基础施工不利。另外,软土层的渗透率较低,且有一定的流动现象。软土层是中国土层不良的代表之一,针对这样的地质,主要采用置换法和预压法。杂填土地基:杂填土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周围土壤的复杂堆积对环境造成影响;二是土质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等。对于土建工程中这种不良地基土,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整个建筑产生严重的影响,最明显的危害是容易引起地基沉降。砂土地基:砂质地基虽然有一定的强度,但如果受到外力的影响,则会在地基上产生液化,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房屋容易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膨胀土地基:由于膨胀土中含有大量的蒙脱石,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水侵降低承载力等,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主要是由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干缩膨胀土易产生裂缝,使膨胀土的结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1]。
2 不良地基土对房屋建筑的危害
2.1 容易影响地基承载力
许多地方的土质存在问题,如果承受较大的压力,便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撑,很容易造成整个房屋的坍塌。必须保证地基土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撑,抵抗较大的压力,具备安全的建筑条件,才能开展相关的施工和建筑工作。
2.2 容易引发地基沉降现象
造成地基沉降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破坏了地基的稳定性和内部结构,大型车辆或房屋建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导致了地基沉降现象的产生。也有其他各种大型活动对地下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导致地基结构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发生沉降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良地基土的影响,土质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承受外部的作用力,很容易产生液化的现象,造成地面的沉降和塌陷。如果发现了地基沉降问题,就必须进行有效加固,提高周围土质的稳定性和抗压性,才能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
2.3 容易造成土坡失稳
如果土壤的土质是不良的地基土,则很容易出现土坡失稳的状况,导致土坡周围的泥土或岩石滚落,造成山体滑坡,阻碍周围的交通运行,还会造成其他方面的影响和破坏。整个土坡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随时都可能发生滑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
3 建筑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良技术
3.1 置换法
置换法是建筑施工中改良不良地基土的重要方法,经常会被运用到各个工程当中,置换法包括换填法和振冲置换法。换填法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操作流程也比较简单,就是将不良地基土与良好的土质进行交换,将优质土壤填埋到不良地基土的位置,然后进行反复的碾压和加固,加强土质的稳定性。保证土质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达到相应的强度和抗压水平,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建筑施工。振冲置换法需要利用相关的机械设备,利用设备的高水压对不良地基土造成一定的冲击,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孔洞。将一些碎石和水泥灌入这些孔洞当中,加强土壤的稳定性和强度,这样能够对不良地基土进行改良。
3.2 加筋法
加筋法也是建筑工程中经常会使用的方法,能够对不良地基土进行有效改良,提高土壤各方面的强度,有效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常见的种类有三种:土工合成材料、土钉墙技术和加筋土。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它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如塑料、化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料,制成各种类型的产品,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层土体之间,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的作用。土钉墙技术主要用于土质黏性较强以及疏松的砂土,能够对复杂的土质状况进行改良。这种方法需要先在地基上进行钻孔,然后在孔中进行拉筋和灌浆,等到各种物质稳定以后,就会形成比较稳固的土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加筋土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要选择品质较好的拉筋埋入地下,增强拉筋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发生变形,也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塌陷事故的发生[3]。
3.3 预压法
预压法主要包括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比较方便,建筑施工也比较容易完成,需要利用周围多余的建筑材料,利用周围临时堆放的砂石和土料等,给予不良地基土一定的压力,然后在一定的预压期内有效地提升周围地基土的性能。真空预压法有一定的适用对象,主要使用对象是软黏土,在软黏土上铺设相应的砂石,必须达到足够的厚度,然后利用真空泵将砂石与土壤之间的空气抽走,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周围土质的稳定性和强度。
3.4 降水法
降水法是一种特定的改良方法,需要降低地下水水位,有效减少土壤中地下水的含量,减少土壤之间的缝隙,有效地增强土壤之间的相互压强。降水法也是预压法中的一种,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压效果,但必须提前对地下水位进行有效的勘察,确定是否能够选用降水法。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建筑施工中不良地基土的改造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采用合理的保障技术和方法,增强建筑施工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对相关建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具体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