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设计
2021-11-24高雪付杰
高雪 付杰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 《电子商务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1.1 价值引导
价值引导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价值观对学生认知事物有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符合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思政教育资源,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点中恰如其分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电子商务相关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等因素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这是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农业电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主题,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诚信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价值引导,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是具有一定的意义,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1]。
1.2 能力培养
现在民办高校在教学的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企业需要具有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电子商务类课程一贯强调专业应用和产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思政教学改革中将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结合“双创”项目实践、“红旅”项目实践,围绕“跨境电商”、“农业电商”、“工业电商”等国家战略产业的电商应用,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具备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三大目标。学生的能力提升需要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现在企业需要人才具有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能力目标是三大目标重要目标,尤其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主要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电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2]。
1.3 知识传授
知识传授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本,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课程承载思政”,在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因子,用思政教育升华专业知识点。在课程教学中除对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电子商务主流的商业模式、最新技术手段等知识内容讲解讨论外,还广泛引用电商产业社会服务案例,弘扬主旋律,发出中国声音;同时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讲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信息安全意识、隐私保护意识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通过知识传授、课程思政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学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3-5]。
2 《电子商务类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现在民办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企业培养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课程思政融合专业课程是现代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思政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是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其实施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最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有着直接关系。《电子商务类课程》是当前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广泛开展的一门课程,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教师在课程讲述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讲述外,还要立足于课程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巩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类课程》“课程思政”实施对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学生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社会电子商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起到重要作用[6]。
3 高校《电子商务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3.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梯队
师资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没有经验学习,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实施,目标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高校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党组织成员有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要始终坚持高校党支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基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团队,从而成立起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改革教师队伍。在团队成员集体备课、说课和听课等形式依托下,围绕如何推动《电子商务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进行充分讨论,针对课堂教学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反馈,并着重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持续优化,从而使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保证专业教学和价值引领两者间的统一性[7]。电子商务专业根据钻研发展需要,建立“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梯队是符合现代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是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教学改革重点,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保障,师资队伍提升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8]。
3.2 着力推进课程质量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课程质量建设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人才的方式多样化,一是要立足于《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的执行纲领,对课程实施起到指导性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当中。要坚持专业课程教学育人具有的导向性作用,深入到《电子商务类》课程当中,挖掘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从而在精心的教学设计依托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促进德育元素在《电子商务类》课程当中的充分融合,进而收获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传授间同频共振的效果。电子商务类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趋势,线上线下教学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完善资源库建设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在国家积极建设国际及资源库,省级资源库,校级资源库建设,这是满足资源共享,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现代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二是要以打造“金课”这一目标为导向,着力推动以E-learning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进度,并在慕课、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和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等数据资源优势辅助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学习过程。在课程教学设计改进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下,不仅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充分提升,而且人才培养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高。现在国家积极打造“金课”,电子商务专业类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专业“金课”,现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网络资源教学丰富,对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能力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9]。
3.3 重点把握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实践课程育人功效的充分发挥
应用型本科院校限制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重点把握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实践课程育人功效,全面实施专业课程育人职能,发挥高校全过程育人的职能。增强现有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课程育人效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核心价值观念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借助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的作用,以此实现对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各类挑战赛或学科竞赛当中,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双创项目反向驱动路径下,达到既强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推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得以延伸的目的。另外,高校还要加大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依托企业实训平台,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到人才深度培养当中,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全面了解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为其后续就业做好铺垫。在校内课程培养和企业实训体系培养结合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将追求卓越的专业素养向学生进行传达,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出勇于探索、勇于担当的时代青年,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效路径[10]。
4 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类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是现代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重点,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专业课程育人职能,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