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内在逻辑

2021-11-24吕明洁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共同体外交命运

吕明洁

(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00)

时至今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这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表现为:在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作为目标也作为路径,构成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施中,需要借助新时代中国外交发挥必要作用。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关系的梳理、分析与研究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定位为时代命题,他提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1]。习近平总书记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而这一方案的落实需要以新时代中国外交作为支持与保障。他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做出应有贡献。”[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基本布局与具体实践、目标设置与实施路径全面、深化与有效的阐述,同时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蓝图规划,一定程度上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落实提供一种开创性的路径探索。

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以新时代中国外交为基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论证,进而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关系的整体性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决心不会变”: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变”充分展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实和推进在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地位。

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考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必要的引导性作用,能够积极对标中国外交的相关需求,为中国外交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能。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在上海合作组织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对上海精神的解读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3]上海精神彰显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参与国在不同国际事务领域开展更为积极的协调合作、更为有效的战略配合和更加充分的交流等,以逐步强化上海合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并不局限于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全球治理中安全事务的效用,对于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该组织具有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内在逻辑典型案例:共建“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借助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开创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推动构建双多边机制、打造多元化的外交格局,积极推动中国与周边沿线国家的伙伴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首次实践,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典型案例。从“一带一路”典范性的倡议构想到卓有成效的实践落实,实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紧密联系。

共建“一带一路”主要是指共同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共同分享投入产出成果。打造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及民心想通五大领域的联通体,进而由这个联通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谱写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逻辑。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效益与成果,愈来愈多发展中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获益匪浅,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发展,还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效益和成果离不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和宏观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紧密交织在一起。共建“一带一路”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风尚,以实践的形态演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规划和中国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内在逻辑的典型案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为更多国家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前提基础。中国将自身发展的繁荣硕果和成功方案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实现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满足了沿线国家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时至今日,共建“一带一路”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愈来愈多国家的认可、参与和支持,使得沿线发展中国家民心相向,很好地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初衷,也展现了中国外交自古以来睦邻友好的理念宗旨。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为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契机。七年来,它横跨亚欧非大陆,形成了东亚经济圈(活力)—腹地国家(潜力)—欧洲经济圈(发达)的丝绸带;其丝绸之路的三个重点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重点合作方向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勾勒出了崭新的格局,搭建了宽广的平台;此外,它以沿线国家重点经济产业园区作为主体,中心城市作为依托,国际通道作为保障,搭建了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如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促进了区域性国际合作的实现。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契合了沿线国家实现友好合作、互惠互利的美好愿景,同时它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更多平台契机,促进形成了宽范围、多领域、高层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增添了色彩,为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开创了契机,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在践行中国外交中树立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模型。

最后,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为更为有效地对接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能。从维护世界和平、公正、合理、有序运行的角度讲,全球治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密切相关的,共建“一带一路”能够为其相关性提供现实路径和实践支撑。其一,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呈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与全球治理提倡的公平、透明、开放的国际秩序一脉相承,可以为全球治理提供相应标准指南。其二,共建“一带一路”的宗旨与全球治理所追求的超越国家、经济、意识形态之上的全人类普世价值殊途同归。其三,共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的客体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都旨在影响和造福于全人类,共建“一带一路”使国家与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合作更加频繁,文明从冲突走向融合,这为全球安全、全球生态环境、国际经济合作等全球治理领域的难题打开了绿色通道。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内涵导向,以中国外交的外在姿态助力于全球治理价值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外交的内在逻辑演变趋势

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愈加全面而频繁的互动,两者内在逻辑的演进也愈加突显——中国在更为广泛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积极塑造与世界的关系。这一逻辑的升级、优化将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这一局面的实现,不仅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互动的基本态势,也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需求。

中国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永远是人类发展权利的捍卫者,永远是世界发展进步的推动力量。[4]这一解读说明,对于中国与更多的国家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为其提供更加长远的发展指引,落实更为有效的积极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内在逻辑,其发展趋势大致展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借助新时代中国外交展现必要的中国责任。对于中国责任的定位,一方面,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国,中国理应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想与具体实施方略做出相应的规划;另一方面,中国要依规划蓝图,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国际环境。中国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性进程中要发挥推动作用,整合更多的国家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升与发展,需要借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互动,呈现中国不可或缺的地位。时至今日,中国对于人类未来“和平、发展与文明”议题的落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中国自身的崛起将带动更多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国将引领更多的国家,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的持续推进。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借助其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互动,进而构筑有利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来自中国与更多国家的积极参与,依托于中国与更多的国家更具广泛性和可靠性的国际协作。国际协作包括共建“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APEC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此外,应考虑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议题。

猜你喜欢

共同体外交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