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与演变

2021-11-24霍学雷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藏书楼藏书图书

霍学雷 胡 石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 230033)

我国虽有悠久的藏书历史,但都以藏书楼、藏书阁为名,且仅供少数统治阶层阅读。而西方近代图书馆,从性质上已超越了封建藏书楼的范畴,具备供读者共同使用的近代公共图书馆的特点。

一、西方图书馆观念的输入及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阵阵强劲西风使中国古老的藏书楼阁摇摇欲倒,根基动摇。传教士们用炮舰和福音书,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建了一座座令中国的藏书家们瞠目结舌的、明显居于先进水平的新式图书馆。[1]23清政府被迫敞开大门,西方近代图书馆思想与模式被带到了中国。西方传教士通过布道、兴学、办报、宣传、救济等活动,除了介绍一些西方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基础设施外,还传播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论和方法,从而吸引中国教民,如1847年,西方耶稣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的教会总院内设立了西氏藏书楼(又称图书馆),分置中文和西文两书库,主要供传教士研究、宣传参考,并提供给社会人士阅览。1851年,又由西方人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图书馆,时称“洋文图书馆”。据此可知,近代图书馆观念通过传教士这个途径输入中国,虽在客观上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但本质上却深深地打上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的烙印。[2]276但我们也看到,传教士为达到传教的目的,往往以西方的科学文化做媒介,而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之间是有着先进和落后之别的。因此,传教士在中国的一些图书馆活动,在客观上还是有所建树和作为的,对中国图书馆的建立发挥了启蒙与示范的作用。[1]23

二、近代图书馆在晚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起和发展

1.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已开始注意了解世界并留意到西方的图书馆,并陆续编译出版了《四洲志》《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等著作。在介绍欧美的政治、历史、疆域等概况中,至少提到六个国家的图书馆情况,使中国人初步接触到西方图书馆,从而引起了中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们的浓厚兴趣。[3]

2.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运动期间,一些中国学者或使节到欧美实地考察,探寻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和富国强民的治国之术,其中图书馆事业也是考察内容之一。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对世界各国的游历、考察,广泛地介绍西方国家先进的图书馆建设事业。[4]王韬东渡日本,作《扶桑游记》,深刻分析日本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认为日本图书馆是在接受西方图书馆思潮后,才在上野公园创办了西方式的新式图书馆。而这种新式图书馆的创设,则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成果。这无疑将中国人对西式图书馆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2]278-279先后四次游历欧美的张德彝,从1867年开始即陆续将其在海外的见闻写成游记,著《航海述奇》八种,对西方藏书和图书馆做了许多生动的记叙。[2]277-278在此期间,通过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图书馆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得到一些中国人的承认,近代图书馆的概念开始在我国形成。

3.戊戌变法时期

在戊戌变法前后,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认识已有很大提高,即不再局限于客观的描述上,而是着重介绍近代图书馆的使用、管理和教育功能。[5]47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和各种途径,向整个社会和朝廷呼吁创立图书馆,并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建立公共图书馆的设想。

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开明士绅徐树兰曾于1897年在绍郡筹办中西学堂,并认识到学校与图书馆应并行:“泰西各国讲求教育,辄以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都会之地,学校既多,又必建楼藏书,资人观览。”基于这种认识,徐树兰于1904年创办古越藏书楼,藏中西书籍7万卷,供人阅读。[5]77徐氏古越藏书楼较之封建藏书楼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开明的宗旨。一曰存古;二曰开新。意思是说,不研究古代的经史子集之书,就不可能懂得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不学习当代书籍,特别是今天西方的图书,就无从启迪自己、借鉴别人,从而获得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第二,广泛收藏古今中外图书。除“悖理违道书一概不收”外,凡明道之伦理、政治、教育、文艺、实业之类著作;已译未译的东西方书籍;各种图画报刊,包括教科书、地图、实业图、学报、日报;外国物理、化学器械及动、植、矿物各种样本等,一律收藏。为便于保藏、取阅,将这些图书分为学部和政部二大类,编为二十卷。第三,管理有序,开放阅览。他“参酌东西各国图书馆规制”,制定了《古越藏书楼章程》,对于藏书楼的名称、宗旨、藏书规则、管理办法、阅书规程等都做了明确切实的规定,使之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特别是“阅书规程”一章共十五节,更为详明。从借阅手续、阅览地点、座位字号、每日开放时间到茶水、用膳供给及遗失污损图书赔罚等,都一一做了规定,以方便社会公众的阅览,体现了近代图书馆的功能。

在变法运动中,维新志士为宣传变法,组建了各种学会,创立了学会藏书楼。据不完全的统计,仅1895—1898年的三年间,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八十八个学会,其中绝大多数学会都办起了新式藏书楼。这些学会藏书楼,以1895年7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创立的强学会“书藏”为最早,也是“强学会最初着手之事业”。[2]280-284

4.清末新政时期

清末新政时期是实质性地推动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近代中国发展较早的图书馆是省立公共藏书楼和京师图书馆。20世纪初期,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分别着手创办近代藏书楼,有些藏书楼已带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

近代公共藏书楼在形式上转变为近代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清政府有关设立图书馆的立法措施。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对图书馆的定名、收藏范围、管理、经费及人员进行了规定,从而确立了图书馆的法律依据。[5]146-147

三、民国时期图书馆的发展

民国政府既经建立,教育部即设社会教育司,领导和指导全国各类图书馆事业,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

据1916年统计,全国有图书馆260所,其中省市以上公共图书馆22所,通俗图书馆238所,这表明中国近代图书馆已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系统。至1918年,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已相当可观。其突出表现在:一是全国绝大多数的省市都设置了普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通俗图书馆。二是各图书馆均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其中多以中文书籍为主,兼收日文和西文图书。三是强调图书报刊的开放流通,面向民众,面向师生,竭力满足读者阅览。[2]293-298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教育的兴起,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一个高峰。1927- 1937年,十年累计研究成果计3,972件,占新中国成立前五十年间全部研究成果的74%。出现了沈祖荣、洪有丰、杜定友、刘国钧等一批图书馆学家,他们在基础理论研究、分类、编目、书史、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6]178

四、近代图书馆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政府重视,对图书馆立法。清政府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明文规定“京师及各省省治,应先设图书馆一所。”为使命令付诸实施,各省巡抚或提学使都亲自主持筹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两度明令“各省、各特别区域应设图书馆,储集各种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因此,我国近代图书馆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第二,藏书性质、目的的转移。我国古代的公私藏书,重在庋藏,使用是附带的功能。而近代图书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教育机关,其收藏书籍的目的,是传播知识,提供公众阅览,教育民众,增长才干。

第三,图书馆的开放性和书籍的共有性。古代公私藏书是封闭性的,其所藏书籍只供少数人使用。近代图书馆则是开放性的,其藏书供大众阅览。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各种公共图书馆等社会教育机构与日俱增,馆藏图书也由艰深奥秘日益趋向实用、应时,逐渐以读者需要为主,强调实用性。

第四,图书馆工作专业化和知识化。近代图书馆工作,已开始由机构式的循环往复工作逐渐趋于专业化,成为一门专门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从业者需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和从事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成为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藏书楼藏书图书
伦明藏书思想比较研究
小毛驴藏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