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文化场景理论为视角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连云港文化产业文化

刘 曼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把关注焦点放在经济领域,如今,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2018年,连云港出台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一项目标任务就是使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现代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连云港市的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江苏省内总体上还处于落后位置,文化发展指数与周边城市相比亦存在一定差距。在“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主题精神引领下,如何高质量推动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尝试从文化场景理论的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

场景理论的诞生得益于城市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在此背景下,以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针对城市发展提出了“场景理论”,旨在用场景来分析地方文化风格或美学特征,寻找地方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地方发展的作用。场景强调不同生活文化设施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及其嵌入的文化意涵,而非单一的建筑或空间。正是这些文化意涵,改变了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影响着社会生活,重新定义了城市发展。[1]

场景理论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就连云港而言,当前城市发展虽然还夹杂着更多工业色彩,但是连云港市第三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升。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属于后工业阶段的城市特征也不断显现,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在经济硬实力之外,人们更加关注城市文化软实力。因此,文化场景可以成为研究连云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一、连云港城市文化场景的现状

1.公共文化空间

一是城市艺术文化空间初具规模。在经济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推进下,目前连云港各级文化机构基本健全。市级有“六馆一中心”,包括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民俗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县级有“三馆”,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区级有“两馆”,包括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一站”——文化站。[2]除了政府主导的公共艺文空间,以书店、咖啡馆为代表的商业艺文空间也深受市民喜爱,咖啡、文创与传统书籍相结合的新型休闲阅读空间成为当代文艺青年的新宠。

二是城市休闲游览空间不断升级。目前,连云港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42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3家,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乡)3家,省工业旅游示范区5家,省自驾游基地3家。[3]这些旅游景区既有秀美怡人的自然景观,也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基本满足了市民周末短途休闲游览需要。除此之外,以连云老街、民主路文化旅游区及盐河巷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则成为群众日常消费游乐的聚集地。

三是城市体育运动空间加快推进。连云港积极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一体化,首先,完善城市“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其次,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最后,加快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此外,政府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实现公办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加大中小学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符合条件的学校基本实现了免费对市民开放。

2.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凸显。近年来,连云港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兼顾文旅统筹发展,定期举办“西游记”文化节、文化产品博览会、农民艺术节、连云港读书节、文化艺术展示季等一系列文艺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扎根本土、辐射周边的品牌文化活动。[4]此外,市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长年自办、承办、接办各类展览和演出,为市民提供了口味多样的文化盛宴。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政府引导下也进一步升级,海州区白虎山庙会作为一年一度的民间狂欢盛会,逐渐演变为民俗文化荟萃和展演的舞台,成为连云港和海州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3.人群与文化观

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连云港市文化消费指数居全省较低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过去的5年间,连云港市的常住人口逐年增长,目前仍处于人口红利期,文化消费有较大发展潜力。从统计视角看,连云港的文化消费基础较为薄弱,居民总体消费意愿不强烈,对于有消费意愿的居民,则存在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机构无法充分满足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问题。

二、连云港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与桎梏

1.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连云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论从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人文条件来看都是巨大的文化资源宝库。在自然环境方面,连云港形成了独特的山海文化特质;人文方面,连云港有9处国家级保护文物和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历史文化遗存十分深厚,然而在具体的文化资源开发与建设上,却未能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

究其原因,一是诸多文化资源点或分散或依附于大景区内,个体特色不突出,游客往往无法知晓,对于其文化价值则更加难以认识;二是现阶段广泛开发的乡村旅游特色重复,多为传统的“农家乐”模式,没有从本村本土的资源与传统出发,缺乏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因而呈现“千村一面”的严重趋同化现象;三是部分旅游景区的商业性开发过度,忽视了历史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文化资源利用率较低。

2.民众文化意识较为薄弱

相当一段时间内,连云港的城市发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经过近年来的城市文化建设,市民综合素质虽有所提高,但总体上民众的文化意识仍处于萌芽状态,全民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的自觉性,仍需要政府引导。此外,在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都市文化冲击下,民众往往着重于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连云港面临传统地域文化流失的问题,本区居民也缺乏地方文化认同心理与必要的文化情怀,从而产生了历史文化传承的断层。

目前,连云港的广大民众对于本市文化资源了解认识不足,尤其在亟待拯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传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民群众传承和发扬非遗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相对于连云港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3个省级非遗项目及150多个市级非遗名录来说,如此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却只有200多名传承人,相关专业研究成果也较为稀少,说明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专家学者都尚未投入到文化传承事业中来。[5]

3.文化服务设施相对缺乏

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代表的文化硬实力是基础,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水平的必备条件。目前,连云港缺乏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硬件指标在全省尚处于落后位置,存在图书馆藏书量不足、大型体育场馆数量少、大型书店开设少、艺文空间不够多样等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与市民综合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民众希望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而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机构不能充分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了当前连云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矛盾。

4.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文化产业是助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经济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城市的文化自信。当前,连云港市的文化产业规模小,社会就业吸纳能力低,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弱,不仅没有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业的第三产业发展业态,更没有形成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究其原因,一是连云港的文化产业基础薄弱;二是文化资本投入极少,文化创意人才短缺;三是文化营销能力不足,文化品牌效应低下;四是缺少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文化龙头企业。即使在有所发展的文创产业方面,也存在产业价值发挥与文化资源难以匹配的情况。

三、以场景理论推动连云港文化建设的路径

1.加强本土文化宣传,提升公众城市认同

连云港的山海风光和历史积淀造就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要想充分挖掘、激活本土文化资源,首先,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具有较高知名度及标志性的港城文化资源上。例如连岛与云台山、花果山与《西游记》、孔望山摩崖石刻等城市名片,是吸引游客的最佳利器,应当围绕此类资源进行多层级立体式宣传,将原有的品牌文化活动聚力升级为精品文化示范活动,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其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新亮点。除了已推出的知名文化名片,连云港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要合理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优中选优、聚焦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文化新景点,建设文化旅游示范点,在原有旅游产业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文化旅游的内容、产品和线路。最后,要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随着移动端时代的到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被新媒体取代,本土文化传播也要适应时代发展,重视手机客户端与新媒体用户的体验,重视视听感受与互动交流,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提升本土文化的传播力。

2.推动地区资源整合,增强文化集群力量

当前,连云港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仅相对缺乏,大部分距离也较为分散,且存在区域分布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在短期内新建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显然不现实,为尽快满足人民需求,最有效的途径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合理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优先进行旧有文化场馆的改建、扩建,尽量减少新建场馆,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尽可能增加符合群众需要的现代化的文化服务设备;二是继续增加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数量和时段,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升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能;三是不断完善乡村与基层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在新建场馆时要充分考虑周边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套情况,争取做到在各自发挥不同作用的同时又相得益彰,增强文化集群力量,同时考虑周边居民生活区的距离与辐射范围,尽可能方便更多群众使用。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高质文化产品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在满足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需求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推动连云港本土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要认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将其置入地区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鼓励大型企业带头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二是要维护好文化产业的文化性、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既做到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本区文化资源,又能实现一定的经营盈利;三是要大力提倡民营小微企业投身文化产业,鼓励青年创业者加入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福利;四是要积极推广文化演艺活动,增加剧院、艺术团等的演出场次,切实提高演艺行业的盈利收入,为市民奉献更多精彩的演出活动。

4.文化政策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区域

城市文化政策的制定除了要做好整体城市文化发展定位,也要兼顾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特色。政府制定文化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对各区域贯之以不同的政策实施路径,同时将地域文化要素的核心价值与整体城市文化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目前,连云港的城市区域特色文化元素表现不足,在改造街道面貌和新建、装修文化场馆时,应着重注意处理这一问题。如海州老城区继续以古城文化为着力点,赣榆区可围绕徐福东渡传说这一中心,板浦镇则深入挖掘利用李汝珍与《镜花缘》文化,在街道装饰物、地区宣传画、公交车身广告等方面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文化优越性的表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和体会区域文化的魅力,依托地域历史文化积淀传承建构本区特色文化。此外,连云港应致力于保持地域历史文化的原有特质,展现和维护地域文化的连续性,塑造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使本区在获得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找到新的地域文化认同。

猜你喜欢

连云港文化产业文化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谁远谁近?
今年前十个月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2亿吨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