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工城镇融入的教育培训研究

2021-11-24杨子秧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归属感城镇职业技能

杨子秧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农民工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农民工经常往来于城镇和农村,难以真正融入城镇。除了城镇居民对农民工有偏见,歧视农民工这个原因外,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低和职业技能欠缺,致使其收入水平偏低;低收入使农民工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加上与城镇居民的生活差距,导致农民工在主观意愿上也不想融入城镇生活。因此,促进农民工的城镇融入进程,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其职业技能,提高其文化水平,奠定就业基础,缩小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而融入城镇生活。

一、农民工城镇融入的现状

1.经济融入方面

农民工的经济融入主要表现在收入和居住方面。农民工由于学历低,缺乏专业技能,从事行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收入相对来说较低。这些行业的入职门槛低,易被解聘,导致农民工收入也不稳定,不稳定且较低的收入成为影响农民工城镇融入的主要因素。即便有国家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城镇生活的成本也是高于农村生活成本的。在居住方面,除已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外,多数农民工的居住条件较差,主要为单位宿舍、工地工棚等。这些居住场所的环境及配套设施较差,而且是农民工的集中场所,远离城镇居民居住的社区,这也成了阻碍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因素之一。

2.社会融入方面

农民工融入城镇,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等方式都面临重构。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多是工作时间长的行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闲暇时间多是选择上网、看电视、闲聊等生活方式,很少有农民工选择学习知识、健身、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等一些具有城镇特征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交往方面,农民工的交际圈多以农民工群体为主,很少与本地居民交往,也很少了解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这种封闭的社会交往方式,让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的差距逐渐拉大,其城镇融入的进程也受到阻碍。[1]

3.心理融入方面

心理融入主要表现为农民工的城镇认同感强、归属感低。目前,我国城镇的主要农民工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是具有一定知识和阅历的新型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仅希望在城镇务工,更愿意在城镇安家落户,一些农闲就进城、农忙就回乡的季节性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少。同时,农民工的城镇归属感又很低。随着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长期在城镇务工,很多农民工把自己定位于“半城半乡人”,也有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由于农民工城镇化融入的能力较低,加上社会歧视、社保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农民工的城镇归属感很低。

二、教育培训对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影响

1.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水平整体有了提升,未入学接受过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少,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其收入也相对较高。虽然行业不同,收入也有一定差距,但在从事相同行业的情况下,学历高的农民工收入要相对高于学历低的农民工收入。在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淘汰,文化水平低且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可选择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根据其兴趣及特长,结合不同岗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培养其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使其不仅能就业,而且能更好地就业,不断提高农民工经济收入水平。

2.拓宽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范围

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的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多数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工闲暇时间一般是打牌、看电视等,不会主动学习职业技能,只是在自己的认知及能力范围内从事自己能胜任的工作,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的闲暇时间主要用来看书、学习与从事行业相关的技能、上网等。这类农民工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想通过努力让自己的能力更强,有更多选择就业的机会。通过既重视生存教育,也重视生活教育,让农民工既有一技之长,又有适应城镇生活的观念和方式,能够自觉地和城镇居民交往,相互帮助,发展新的社会关系,融入城镇生活。[2]

3.提高农民工的城镇归属感

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越高,越想融入城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通过成人教育不仅培养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使其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都得到提升。农民工接受了教育培训,开阔了视野,清楚地认识自己从事的行业,正确看待城镇居民与自己的差距,理性地分析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从中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农民工会逐渐的认同自己的城镇身份,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后可以在城镇定居,提高其城镇的归属感。

三、农民工城镇融入的教育培训策略

1.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是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尤其是职业技能对其收入的影响。因此,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要侧重于职业技能培养,使其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再考虑融入城镇生活。根据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如针对文化水平高且年轻的农民工,可以对其开展一些与现代科技、网络技术相关的培训;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且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工,可以对其开展与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有关的技能培训;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工,可对其侧重餐饮、家政等方面的培训。城镇生活教育及心理教育也要稳步跟进,让农民工适应城镇生活的方式。首先,引导农民工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不良习惯,注重自己的仪表;其次,鼓励农民工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自己原有的人际交往基础上,逐步拓宽交往的范围;最后,推动农民工的心理转型,消除“城市过客”的心理,提高对城镇的归属感,使其拥有市民意识,有积极的社会参与心理,从心理层面融入城镇生活。

2.创新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形式

虽然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要以技能培训为主,但近年来一些学历较低的农民工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可以通过学历与技能双提升的模式,满足不同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需求。根据当前农民工用手机上网的特点,开发一些适合农民工需求的在线教育课程,如与其职业技能相关的技术课程、卫生知识课程、心理课程等,方便农民工随时学习。线下的教育培训也不能停止,要与线上教育相互补充,提高教育效果。在实际中,线下教育培训经常遇到场地不足的情况,可以尝试将教育培训的时间集中安排在寒暑假期间,由政府协调,利用当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培训。不仅解决了场地问题,还可以让农民工就近接受教育培训。此外,针对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时间有限的现状,可以探索让农民工在工作中进行学习的模式。很多农民工认为,让工作单位内的技术师傅对自己进行技术指导,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因此,利用学徒制教育形式,让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更加具有吸引力,既提升了技能,又不用专门抽时间进行学习,可以让农民工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3.多方力量参与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城镇融入的教育培训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参与。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需要政府根据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政策实施情况,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让教育培训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农民工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其次,企业也要承担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责任。很多企业招工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不愿在农民工培养方面投入精力。农民工在所在工作单位接受教育培训,更能满足用工要求。企业可以按照实际的岗位需求,划分出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结合农民工的意愿及专长,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因此,企业应该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职工教育计划,为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最后,职业院校要积极参与农民工教育培训。我国2019年实施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规划,职业院校要把握机遇,针对农民工开展学历及非学历教育,与企业、社区进行对接,更好地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可以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形式要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同时,社会力量要积极地参与农民工培训,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等要形成合力,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供支持,促使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收入,增强对城镇的归属感,真正地融入城镇生活。

猜你喜欢

归属感城镇职业技能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