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选秀节目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1-11-24霍源玲
霍源玲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选秀,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比赛方式选拔优秀人才。网络选秀赋予了选秀新的内涵,即依托互联网、网络视频等方式吸引大众为选手投票助力,选拔迎合大众审美的优秀人才。国内网络选秀节目的开端是2017年的《明日之子》和《偶像练习生》,通过观众线上投票、现场加油等新颖互动方式,节目迅速打响知名度,2018年的《创造101》掀起了全民广泛参与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网络选秀节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话题的同时,也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网络选秀节目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一)网络选秀节目的主要类型
1.主打音乐的网络选秀节目
这类节目以音乐为载体,选手通过原创或非原创的音乐作品来吸引受众群体,获得他们的投票支持。《明日之子》系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第一季中的冠军毛不易引起了广大追崇者的情感共鸣,粉丝纷纷为其投票推选,节目因毛不易获得了成功,而毛不易也借此节目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2.偶像养成类的网络选秀节目
此类节目的重点就是播出偶像从素人练习生到出道的全部经历过程。节目形式是对已挑选的素人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向粉丝展示其综合能力,粉丝对素人选手进行投票助威,让其能以团体的名义顺利出道。这种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互动,偶像出道是由观众票选出来的,这就要求素人练习生从节目一开始就要注重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维系和拓展二者间的关系。《创造营》系列是偶像养成类网络选秀节目的主要代表。
3.以脱口秀为主的网络选秀节目
网络脱口秀节目以娱乐为目的,根据社会的热点话题,邀请嘉宾和素人,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吐槽或者辩论,针砭时弊,以幽默诙谐的语句来调侃社会现实,让观众在开心的同时又有所收获。犀利、风趣、能言善辩的素人选手往往会成为热点人物,最终也会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类节目的代表有《脱口秀大会》《奇葩说》等。
(二)网络选秀节目的特征
1.过度娱乐化
综艺节目本身就是人们在空闲时间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新型的娱乐艺术文化商品,娱乐是其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当网络选秀节目中过度重视娱乐并加以营销炒作时,就会失去节目本身的初衷和意义。《创造营2020》中热门选手陈卓璇“是我站得还不够高吗?”的发言引发热议,掀起了全民的花式造句,短期内提高了节目的参与度、关注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从深层角度看,这样的发言折射出选手对资本利益、成名出圈的渴望和追求。
2.群体年轻化
网络选秀节目是要选拔出符合特定群体特性的偶像,以期获得资本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网络选秀节目要尽量选择年轻的素人选手来培养。《偶像练习生》中最终成团的选手平均年龄在二十几岁。“90后”“00后”成为节目选拔主体,节目的受众范围也面向“90后”“00后”年轻观众,他们相互成就,共同成长,一同进步。
3.广泛互动性
网络选秀节目的互动性不仅体现在节目对热门话题的讨论上,更体现在和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群体的互动上。不同于传统的纸质票选形式,互联网在线点赞助力的方式更加新颖,能最大限度吸引不同群体,缩短传受双方的距离。另外,线上直播活动和线下的粉丝见面会不同程度地增进了素人偶像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受众群体对节目的黏性,有利于保持网络选秀节目的热议度。网络选秀节目的总决赛以直播的形式进行,借助众多的在线平台与社交平台播出,延伸出广泛的讨论空间,受众群体以弹幕的形式实时参与交流,为喜爱的偶像助力投票,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群体参与网络选秀节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社会现实性
随着网络选秀节目日渐增多,参加选秀节目的素人选手参差不齐,受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看到了素人选手成名之后的光鲜生活,皆渴望一夜成名,这表明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逐渐渗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透过网络选秀节目可以看到当下的社会发展风气,而选手的原创作品也可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引起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2017年参加《明日之子》的毛不易,将自己的经历谱写成歌,用简单旋律创造的音乐作品,激励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5.粉丝饭圈化
粉丝通过“饭圈”行动一致对外,守护自己崇拜的偶像。但这种守护具有双面性,一方面,粉丝们抢购偶像代言产品得到的物质满足和精神需求,衍生出巨大的“粉丝经济”,使偶像产生一定程度的商业价值。2018年蔡徐坤在《偶像练习生》中以4764万的粉丝投票成功出道,其代言的农产品在“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中全网脱销,向人们展现出偶像潜在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饭圈文化具有盲目性的特点,粉丝们一味觉得自家的偶像艺人优秀,一旦有人发表不良言论,粉丝就一拥而上进行人身攻击甚至网络威胁。这种低劣的饭圈文化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网络选秀节目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选秀节目宣传的正能量积极引导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1.促进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
青少年时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理,这一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在充分满足青少年好奇心的前提下引导其建立适合自己成长的人生目标,目标的选择影响着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网络选秀节目致力于打造有梦想、敢拼搏、认知度高的优质偶像。每一位选手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怕挫折、拼尽全力地向大众展示最好的自我。素人选手挥洒汗水、拼搏奋斗的精神会让青少年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懒散行为,抵制消极懈怠的心理情绪,树立不怕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意志,坚定自己的学习和理想目标,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2.优质偶像榜样作用激发青少年的情感
榜样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对优质偶像的认同和钦佩,从深层角度来说,这是青少年“关于理想自我的情感投射,是追逐梦想的内在勇气,是精神世界的重要范畴”[1]。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参赛选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青少年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偶像言行举止的闪光点,以此来对标自己,修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优质偶像为榜样,引导青少年自觉树立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情感意志,从容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3.引导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2]30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树立远大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不断激发个人潜能,实现既定的人生目标。从《创造101》的“逆风生长,向阳而生”到《创造营2019》的“赤子之心”再到《创造营2020》的“敢,我有万丈光芒”,以及《创造营2021》“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闯”的口号,无一不展现着当今社会的精神风貌,体现着敢于拼搏、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这不断激励着青少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并积极将其转化为实践动力,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二)网络选秀节目衍生的负能量阻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1.不良的粉丝文化易使青少年滋生过度消费倾向
在网络选秀节目中为了给自己追捧的偶像投票助威,部分粉丝往往会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盲目消费。《青春有你3》粉丝“倒奶打投”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效应。青少年群体粉丝若狂热消费偶像代言的产品,极易使部分没有购买能力的青少年粉丝陷入网贷的深渊。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还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过度盲目消费的饭圈文化极易滋生青少年的过度消费倾向,不利于节俭节约消费理念的确立。
2.一夜成名易使青少年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近年来,网络选秀节目的某些偶像凭借自身的美貌和流量成功出道,这向受众群体表明成功不一定要勤学苦练,通过选秀的捷径同样也能快速达成自己的目标。2018年《创造101》的杨超越,没有良好的舞台基础,但凭借着粉丝的喜爱迅速成名。成名之后,粉丝发现她出道前所许下的心愿一一实现,由此被冠以“锦鲤”的称号。每逢不顺之时,就会转发杨超越的微博,希望能够获得像她一样的运气。杨超越的走红让某些青少年认为成功可以通过选秀捷径来获得,导致了青少年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只看到了杨超越瞬间成名的风光却没有看到她背后打拼的艰辛付出。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利于青少年静心学习,积淀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男性偶像艺人女性化易造成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偏差
网络选秀节目中的偶像艺人偏向于“韩式花样美男”的形象,导致出现男性青年女性化的现象,这种审美形象深受女性青少年的热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对精致美的追求,但在无形中改变了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在这种偏女性化的审美影响下,女性青少年会对此种类型的男性青少年有好感,而男性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有爱打扮、爱撒娇、翘兰花指、柔弱胆怯的行为出现,男孩子的形象气质女性化,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引导青少年应对网络选秀节目的基本路径
(一)对网络选秀节目进行规范引导
1.规范网络直播选秀平台,塑造传播媒介的公信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终端来获得各种信息资源,针对网络选秀节目中的低俗化、娱乐化、营销炒作等现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营造信息传播的良好网络环境。将网络选秀节目的备案、制作、播出的全部过程纳入政府管理工作的范围,若节目出现内容粗制滥造、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应予以禁播。
2.加强对网络选秀节目播出媒介的舆论引导
引导广大在线媒体平台对节目所传递的社会正面价值进行完整准确的报道,对恶意宣传和炒作的行为予以坚决批判,在向全社会发布各种信息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质,努力形成有判断力、有公信力的智慧媒体。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强有力的制度措施规范网络选秀节目的运行
2018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做出了规范。2020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年针对网络选秀节目衍生出来的饭圈文化乱象,开展了清朗专治行动,目前,已关停封禁账号1793个,包括3个百万以上粉丝账号。[3]国家和政府部门以雷霆之势重拳出击,努力营造清朗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二)对节目的正面价值进行挖掘利用
1.强化网络选秀节目的责任意识
网络选秀节目应当以弘扬正能量为主,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渴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126,网络选秀节目应该全面展示参赛选手努力拼搏的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攻克难关的坚韧意志以及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品质,应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励志成长的精神风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大众传递充满青春活力的正能量。
2.提高参与网络选秀节目的门槛标准
网络选秀节目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参赛选手全方位的筛选,挑选人格健全、业务能力较好、无不良经历的选手参赛并进行重点培养,对有问题的选手做出不予推荐、不予出道的决定。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提高观众对网络选秀节目的参与性。
3.加强网络选秀节目的审查管理
节目的播出内容要经过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网络选秀节目要以提升节目质量为主,坚决抵制营销炒作行为,杜绝资本对节目的控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4]
(三)加强对青少年本身的教育引导
1.学校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
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思想品德课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摒弃不恰当的消费和享乐行为;通过日常的实践锻炼使其明白美好生活是由双手打拼出来的,培养青少年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通过优质偶像的良好言行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广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资源的双面性,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做出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选择。
2.父母要自觉承担起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重任
家庭环境不自觉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父母要掌握孩子观看网络选秀节目和相关消费情况,发现学业落后和过度消费的情况要及时制止。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可同孩子一起观看网络选秀节目,相互交流感想,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选秀节目中所传递的信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青少年自己要通过自我教育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价值观
网络选秀节目中夹杂的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要学会分辨各类信息,接受有益信息,摒弃易产生误导的信息;通过努力学习武装头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控制能力;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形成符合自身行为特点的价值观。
四、结语
网络选秀节目作为最近几年盛行的综艺节目类型,依靠新媒体实现了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使各大视频终端成为主流,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选秀节目丰富青少年娱乐生活的同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双重影响,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应对网络选秀节目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从网络选秀节目的规范引导、挖掘利用节目的正面价值、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这三者入手,共同促使青少年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促进我国网络选秀节目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