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探究
2021-11-24马力
马 力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13)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内核是敬业乐业、精益求精、专心专注、坚持坚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以下简称思修课)是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因此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就格外重要,思修课中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利用思修课实践教学进行工匠精神宣传,能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对于自身职业能力培育的巨大作用。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修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1.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为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实践教学提供空间和资源
我国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专业设置职业化、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重视实践性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等,这些特色都可以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修课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能为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实践教学提供基地和行业内工匠人才资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能为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2]62
2.工匠精神与思修课在教学上有融合性
工匠精神与高职思修课教学内容是相融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中,工匠精神是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的实践内容之一,是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这部分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匠精神内涵与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有极大的相融性,同时还与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内容具有一致性。此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新理念,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我国的基本国情为高职大学生、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培养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高职青年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实质上是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在从业者身上的综合显现,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劳动者身上的体现。
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实践教学中,通过传统工匠、现代工匠、工匠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工匠和工匠精神,以及怎样养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也是高职思修课实践教学的特色与亮点。[3]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青年学生人生目标各不相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小到服务百姓生活,大到打造大国重器,只要拥有工匠精神,踏实劳动,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每个人都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4]
二、工匠精神为高职思修课实践教学提供价值引领
目前,我国技工型人才紧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工匠精神为自我发展创造价值。部分大学生认为当“蓝领”就等于白上学,低人一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片面理解,一是由于大学生思想不成熟,二也体现了社会对“蓝领”的偏见。工匠精神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展现了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在思修课实践教学中讲好“工匠故事”,能让学生从大国工匠身上切实感受到劳动光荣。如来自长春铸造模具设备厂的李凯军,就是一线工人,他自我要求严格,善于创新,制造高端复杂压铸模具手法纯熟独特。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勇担责任,创造着行业奇迹,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可见,蓝领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一步步为自我发展创造价值。因此,用心培养工匠精神的种子也是高职思修实践课的任务所在,要激励职业院校的青年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向大国工匠学习,便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勤修苦练,具有创新意识,最终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5]
三、高职思修课实践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思想升华和提高学思践悟能力,并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景体验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6]
1.思修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
工匠精神可以以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种形式融入高职思修课实践教学。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思修课课堂实践教学应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请行业内的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行业精英走进学校教室,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实践教学,讲述自身的从业故事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以真情实感宣传工匠精神,帮助职业院校大学生找到人生方向,获取精神动力。思修实践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如《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匠心》等纪录片,选取一个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80后”工程师陈亮刻苦攻关,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60;高级技师周家荣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钢丝绳,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桥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们团队生产的产品;精炼师潘从明从头学起,啃下100多本化学书籍,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观看后让学生分享感受,形成材料,时时督促自己。在实践课堂组织学生展开“当今时代是否需要工匠精神”的辩论,从辩论中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思修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实地调研,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工作者敬业的精神、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可以去劳动模范们的实际工作地看一看,言传身教胜过说教;或参观当地工厂企业,看一看企业文化等。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反馈,形成实践教学的报告或感想规划,作为实践教学的作业,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由此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并内化为自己的品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从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两极,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自我建构,以促进个性的生成和发展。”[7]
2.改革思修课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活动是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单一,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对薄弱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而构建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改变现状。多维度实践教学指的是情景式、主题式和体验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三种功能互补。第一,开创虚拟的课内实践教学情境,如利用时事发布会、课堂辩论、情景剧等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再现,去充分感悟和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二,从课堂拓展到校园,通过实地参观、主题活动等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如设计“我身边的工匠”“工匠精神永流传”等主题的微视频创作大赛等。第三,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通过亲身体验、工匠人物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2]63这样的实践教学需要思修课教师提前做好方案,发挥实践教学有效性。
3.不断深化工匠精神培育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促进就业创业创新、创造高品质生活,都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也就更离不开工匠精神。因此,要紧密结合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三教”改革。高职院校思政课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思修课实践教学。要与相关行业企业和企业兼职教师导师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思修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学生中分阶段协同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8]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模式来深化高职思修课工匠精神的培育。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把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放到学生顶岗实习或实训阶段,这种实践教学在时间上与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是一致的。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政教师要对当前行业、企业现状和前沿做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在思修课实践教学中收集并解惑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强化对职业规划、行业发展及国情民情的认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职业自信心。[2]63
4.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促进工匠精神融入思修课实践教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必然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注重网络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关注线下、线上共同发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微博、直播等平台,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思政教师也可以建立个人公众号、视频号,与学生互动交流实践教学内容,如国家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工匠人物专访等。灵活思修课实践教学形式,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共享、整合、引领功能,及时更新思修课实践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有效提升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思修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2]63
四、结语
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地扎根、内化为社会共识,成为各行各业的价值准则。思修课实践教学要承担起责任,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