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次吸毒成因分析研究
——以四川300名吸毒人员为例

2021-11-24李双萍

法制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吸毒者戒毒毒品

王 斌 李双萍

(1.四川省西昌市公安局北城派出所,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盐源强制隔离戒毒所,四川 西昌 615000)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形势也日益严峻,据统计,全球吸毒人员突破两亿,毒品问题已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毒品生产、提炼、加工、走私、吸贩问题,不仅没有绝,反而翻新花样,层出不穷,极大地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1]

截至2019年初,全国在册各类吸毒人员高达240万余名,占国民总人口的0.18%,首次出现下降趋势。毒品滥用也取得可观的成效,但新型毒品滥用仍呈蔓延之势,各类新型毒品不断出现,毒品市场也花样繁多。[2]吸毒的英文为“drug abuse”,意为“药物滥用”,吸毒是指非医疗目的或科研目的,通过吸食、注射等方式,违法滥用国家禁止的精神类药品或麻醉类药品的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病态现象。吸毒问题极其复杂,导致吸毒行为的原因也同样非常复杂。[3]要解决好吸毒问题,必须做好吸毒预防,控制新增吸毒人员数。要控制住新增吸毒人员数,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为什么吸毒,尤其是初次吸毒。鉴于此,本人随机抽取四川300名吸毒人员就初次吸毒原因进行调查,以期发现相关因素,掌握初次吸毒原因,并对初次吸毒行为进行分析,以求解决吸毒难题,希望可以对禁毒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300名接受吸毒人员初次吸毒成因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305名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四川籍人员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器质性疾病等共3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234名,女性66名;18-20岁人员3名,20-30岁人员120人,31-40岁人员78人,41-49岁人员45人,50-59岁人员23人,60岁及以上人员31人;有固定职业人员7人,无固定职业人员293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研究设计制定。访谈法主要通过对戒毒康复人员吸毒史、种类、方法等调查。调查问卷由调查者充分讲解每项内容的基础上,由戒毒康复人员填写,发放问卷共300份,收回300份。

(三)调查结果

访谈法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多数吸毒时间为一年以上、海洛因为主、有口吸也有静脉注射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中初次吸毒人员19人,多次吸毒(复吸)人员281人(复吸率达93.6%);造成初次吸毒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其中包括个体自身原因,但是家庭、社会等诸多外界因素也是造成初次吸毒的重要原因。

二、据调查得知,初次吸毒受到诸多自身和环境因素的限制。通常表现为:

(一)初次吸毒的自身因素

1.吸毒者的人格特点

一般情况而言,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几乎都是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影响吸毒的原因同吸毒者自身主客观因素均具有显著性、普遍性和紧密的关联,正因此,这也是初次吸毒的一个显著特点。此次调查研究后发现,较大数量的吸毒成瘾者在初次吸毒之前就具有一定的人格缺陷,此种特定人格类型的高危性造成极易感染吸毒行为的发生,人格特质是吸毒人员吸毒行为发生的个体因素。据统计,依赖型人格、情感自控力较弱、处于负性情绪下的个体最易于感染毒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例如进攻性、叛逆性、敌意性、嬉戏性、冲动性、无责任性等某些人格缺陷,在吸毒者吸食毒品之前就存在;逃避现实、缺乏激情、缺乏社会交往、非积极进取等人格特质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就存有;还有相当一部分吸毒者人格缺陷表现为无羞耻感、无责任感、易怒易冲动、感情淡薄而冷酷无情、缺乏规则思维和伦理道德思想的制约。

2.吸毒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次调查研究反映出,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吸毒的重要原因。其中思想意识、生活观念方面具有的好奇、逆反、赶时髦现象在青少年吸毒者中尤为突出。从个人经历来看,相当一部分吸毒者进入社会时间较早,文化程度偏低,进入不良交际环境,沾染恶习,较大部分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就有违纪违规和犯罪行为,有吸烟、嗜酒、赌博等恶习,这是一个普遍特点。吸毒者往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精神空虚、缺乏自信和自制,法制观念淡薄和无知,自暴自弃,在不良诱惑驱使下,为了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极易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一旦诱因出现,就很可能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扭曲的欲望和现实状况、个性的缺陷和认同对象之间形成了冲突,“一吸解百愁”,将吸毒作为弥补精神空虚和满足感官刺激的替代性手段。

3.吸毒者对于其他成瘾行为及吸毒行为的态度

吸烟饮酒在国际上已被视为影响吸毒行为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中84%的吸毒者在初次吸毒之前具有吸烟史、71%的吸毒者在初次吸毒之前具有饮酒习惯,吸毒者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在未成年时和成年的早期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吸烟和饮酒行为使他们形成了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且相当一部分吸毒者对诸如吸烟饮酒等社会心理成瘾行为持轻率、放任甚至主动追求的态度,并且此类行为形成时间较早,经历时间较长。该不良行为的形成对于感染吸毒和形成更加严重的依赖性具有内在的影响,增加了个体吸毒的危险性。另外,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对于吸毒的心理态度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吸毒者的交谈中得知,对吸毒行为及其后果抱以轻率、放任、侥幸,甚至有的还表示赞同的心理态度在大多数吸毒者吸毒之前就存有,此种态度是导致其吸毒的致命因素。

(二)初次吸毒的社会因素

1.毒品交易市场的存在

毒品的客观存在是造成吸毒行为发生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毒品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药物还是毒品,不是由物质自身决定的,是由使用目的和程序决定的。[4]毒品市场通常包括毒品、供应者、消费者三要素,但是在我国,存在一部分“以贩养吸”的现象。所以,无论是贩毒者,还是吸毒者,为了保障自身的毒源,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扩大毒品销售范围,从而导致吸毒人群的增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易制毒品的易得性,方便快捷的合成性,很多新型毒品的原材料是常用的医药、化工原料,可以用于百姓多种家庭常备药,这些制毒化学品在市面上都十分廉价。由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化学架构十分相似,对某一物质分子结构作少许改变,便会得到另外一种类似效果的物质,这些物质很容易通过黑工厂或者非法制造业来生产,从而迅速出现“新产品”,作为替代品。

2.社会环境和毒品亚文化的不良影响

毒品和吸毒群体作为影响吸毒行为的重要外部社会环境,是导致吸毒行为发生的客观存在。通过此次大量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初次吸食毒品行为的发生是在与吸毒者交往中或在其生活的环境里存有吸毒现象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下感染的,即潜在吸毒者的交往对象,影响力最强的是所谓的“朋友”关系,其次是家庭成员,再次是同事、邻居等。[5]尤其是在未成年或成年的早期,交际环境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为明显、最为直接。初次使用毒品,一般就是群吸状态,几乎都是吸毒者带着一起吸食。大多数被调查者指出,在其初次吸食毒品之前就曾亲眼看见过吸毒行为的发生,且频率很高。45%的被调查者初次吸毒发生在宾馆酒店、娱乐场所。57%的被调查者认为,初次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被认为是一种时尚,是作为一种上层人士的标志和身份象征,是可以完全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是时髦的。

综上所述,吸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导致吸毒行为发生的原因同样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初次吸毒受到吸毒人员自身和社会环境多因素的限制,原因并非单一的,而是涉及多个方面,既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总之,吸毒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同时,吸毒也构成违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一条及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等规定,由吸毒引起的系列行为可能被处以治安拘留、罚款;强制戒毒、社区戒毒;刑事处罚,甚至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吸毒的危害是巨大的,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猜你喜欢

吸毒者戒毒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