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企改革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思考
2021-11-24王晓燕
王晓燕
(黄河两岸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愈发深化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愈发复杂。人力资源是核心资源,只有对优秀的人力资源进行把握,将员工配置到合理的岗位,才能发挥出员工的最大价值。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约束其工作行为,并且提出合理的激励策略,增强企业的综合凝聚力与向心力,确保员工发展愿景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员工可以为国有企业的转型改革发展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一、国企改革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A国企总部位于北京,2020年年底经审计的资产总额已达464268.39万元,总人数达9000余人,除北京总部外,在上海、重庆、广州、济南、沈阳、程度、郑州、大连、厦门、宁波等一二线城市均设有子公司及分支机构。主营业务为轻工产品、轻工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等业务。近年来拓展了国企进出口贸易、实业投资等领域。目前国内外所有在职人员近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3,可见国有企业的规模大、人员多,人力资源配置的难度也很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领域的增长,以及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A国企还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总部及国内外各地分公司及所属机构也在不断扩充人力储备,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布局,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与配置的难度进一步提升。A国企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愈加显露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长期以来,A国有企业更重视业务方面的管理,忽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是沿用传统的国企人事管理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对于该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来说,编制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在A企业内部,领导层忽视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重要意义,没有做好单独的人才开发与管理工作。仅仅是安排几名员工符合招聘人才、选拔人才的工作,还要兼任员工培训活动、制定薪酬福利标准等工作,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岗位分析层面。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招聘与选拔是最关键的组成内容。而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可能使得企业招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企业并不是缺乏普通的的人才,而是缺乏专业人才。
(二)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
A国有企业大都采用单一、片面的协议工资制,但是薪酬制度容易出现与实际效益脱钩的情况。从我国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开始,国有企业引入了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以员工工作的绩效作为基础衡量标准,开展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的工作,了解其实际的工作情况。然而,A国有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的阶段,没有提出科学化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将主观意见作为考核的关键重点,战略目标与考核内容相背离,绩效评估流于形式化,无法达到绩效评估的基础目标。在开展国有企业员工考核评估工作以后,许多企业都会利用加薪、晋升、发放奖金等方式,真正激励员工。而要想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A国有企业就应当建立配套的激励制度。但是该企业企业除了利用物质激励员工以外,存在忽视精神激励的情况,缺乏科学化的评估激励机制。
(三)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A国企内部,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就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积极参与到经营活动中,也无法参与企业决策中。没有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导向,开展合理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就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的总量出现过剩的现象,但大都是一般性人才,人力资源整体素养有待提升,缺乏专业性、高科技的人才。而国有企业存在技术领域人才供应不到位,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无法适应,可能会面临淘汰问题,如果没有合理合规淘汰,可能出现员工结构失衡的情况。企业要结合岗位工作的要求与特点,优胜劣汰,选拔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此外,国有企业没有合理开展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也没有引入行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可能会面临文化落地与薪酬无法满足的问题,国有企业应当提出科学化的奖惩体系,并且给予员工相应的福利待遇,以便于留住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二、国企改革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思路
结合以上A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下面就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思路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深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升人力资源战略前瞻性
第一,国有企业应当以市场作为核心导向,推进国企改革纵深发展,并且为企业招揽人才,搭建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并且显著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组织效能。第二,国有企业需要关注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结合员工的综合素养,落实人岗匹配,促进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顺利开展。第三,国有企业需要贯彻建设和谐团队的理念,并且创设良好的运营环境,使得企业的员工能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顺利地开展生产劳动,显著的提升企业组织绩效。开展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以前瞻性的思维为核心,并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效能,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目标,并且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深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二)优化发展渠道,打造良性竞争成长机制
国有企业激发与挖掘人才,主要就是在原有的职位上,结合职工的优点,给予其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实现人才价值挖掘的目标。通过开展职员之间的评优评选,使得员工了解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开展科学化的岗位管理与规划工作,明确岗位任职的核心范围。在对工作岗位、管理岗位进行划分的同时,明确岗位的层次,开展多元化的岗位管理工作,开展多层次的管理工作。将人力资源配置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可以明确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方向,建立具体职位体系。在开展职位应聘工作的时候,评估以及考核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并且实现具体化的职位管理工作,明确实际的应聘方向,做好人才挖掘的工作。提供竞争平台的同时,给予有能力员工更多的表现机会。通过业绩比较、职工出勤情况、工作状态等,开展员工胜任能力综合考核工作,优胜劣汰,留住优秀的人才与职工,合理的调整工作岗位。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与奖惩体系
企业应当对当前时代、企业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在激励方式应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性、适用性、多样性。在建设考核评估体系的过程中,以业绩考核结果为基础指标,更加有利于开展考核管理工作,操作更加方便,也结合了新时期的考核特色。利用差异化的薪酬分配体系,激发科技人员研发积极性,并投入到全新的技术研发项目中,激发其潜力。企业应当搭建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建立公开、透明、客观、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评估与反馈机制,达到能够合理评价人才、选拔人才、提升组织活力的整体目标。
三、 结束语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在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也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将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中,提出科学化的考核方法,实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相互融合目标,挖掘员工的潜能、实际最高价值等。国有企业需要处理企业的人力关系与作用,并且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断改革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开辟更加广阔的晋升与发展渠道,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