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点

2021-11-24

工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路线救助

司法救助传递国家温暖

近日,山东省沂源县检察院分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为听证员,对涉及农民工欠薪案和假化肥案的20起国家司法救助案进行公开听证。经过充分论证,最终一致认为20位救助申请人均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应当予以救助。(4月22日《检察日报》)

点评:

目前,国家司法救助已成为一项“民心工程”。现实中,一些刑事犯罪案件、民事侵权案件,因案件无法侦破、被告人赔偿能力有限等,很多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并不能得到有效赔偿。由国家司法机关出面,给予他们一定数量的司法救助金,有助于纾解受困者的燃眉之急,防止社会矛盾激化,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司法温度。

司法的本质,不应单单只是教化、惩戒。柏拉图曾说过,“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近年来,各地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涉案当事人的急迫性、紧急性生活困难,给无数处于困境中的弱者送去了温暖。特别是,司法救助制度以国家的名义,对涉法涉诉困难群众的关怀和保护,属于国家责任的范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和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司法救助,虽然运用的是无情的法律工具,但传递的,不仅是给弱者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法律背后的温情抚慰,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同时也体现了司法的温暖。

安排“经典调研路线”,实质还是形式主义

某区城管局干部小张有些烦,前阵子上级来调研基层市容管理工作,他安排的调研点暴露了不少问题,结果让领导丢了面子,自己也挨了批。办公室王主任要求他“立行立改”,安排两条经典调研路线,一条展示亮点,一条反映问题,不管调研什么主题,只能在这两条路线中选,确保问题“可控”。小张照做了,“效果”还不错,没再出“乱子”。(4月20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点评:

看来,安排“经典调研路线”在少数地方确实还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个别上级部门、领导干部怕麻烦、图安逸、怕找出问题解决不了,便避重就轻;另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地方、个别基层干部工作不扎实,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思想严重。

其实,基层的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上级部门调研的官僚主义所致。有些领导干部用应付心态看待调研,没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没有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所以对安排的“经典调研路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基层调研如果走“经典调研路线”,被基层牵着走,就会失去调研的目的,没法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失去决策的方向。对此,调查研究必须实事求是,从一线情况出发,深入实际,既要身到,更要心到,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用陪同接待的方式进行调研,确保情况准确。

广大基层干部要将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到抓工作落实上,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坚持实事求是,将问题摆出来讨论研究,客观展示工作推进情况,正确看待功过、是非、得失,以一颗责任心、事业心、平常心推动基层工作落实。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路线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画出路线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闻鸡起舞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