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高校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2021-11-24赵显嵩金德辉

活力 2021年24期
关键词:院系师生党组织

赵显嵩 金德辉 邓 娟 黄 薇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基层社会结构和党组织功能角色逐步升级的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的繁重任务和问题矛盾迫切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高校作为特殊的基层社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牢固确立党在高校办学治校和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特别是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鲜明的特点和最本质的特征。作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落实者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落脚点,高校院系级党组织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和高等教育的规律特点,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校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本内涵

(一)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在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各类思潮传播的中心。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需要利用自身战斗堡垒的优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成果传播给广大师生,同时认真宣讲新时代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题,帮助师生坚定“四个自信”,让高校广大师生了解党的政治主张并成为这些主张的学习者、拥护者和传播者。

(二)贯彻党的方针

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是高校落实党的各项决策的前沿,是推动党各项方针政策的基层力量。同时,院系级党组织自身的政治属性和党中央具有高度一致性,需要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强烈的责任感、稳定的政治立场,能够将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定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保证党的方针在高校范围内落到实处。

(三)对学校治理工作起到领导和指导的作用

高校现行的领导制度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必须能够承担起领导学校治理的重要责任。要能够根据党的方针,把握好高校院系发展的政治方向,能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坚守主流意识高地,优化校园政治生态环境,积极发展青年党员,以国家人才培养计划为参考,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打造三全育人的校园教育格局,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社会人才需求等。

(四)团结广大师生

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应该将广大师生作为团结的对象,始终坚持人民路线,成为广大师生的坚强依靠。通过动员师生,将广大师生紧紧团结到基层党组织的周围,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师生的感召力。

第一,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工作、活动等,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其坚定教师职业理想,让广大教师能够对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更强的认同感,能够在教师岗位中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第二,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的引导应该体现在帮助其做好个人的人生规划,让其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判断,能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让广大学生都能够保持健康积极、开拓进取的面貌,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付出努力,成为党和国家能够托付的新生代建设者、改革者。

(五)加速教育改革工作

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在党和国家的号召和指导下,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九大要求不断加快对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希望做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必须要紧跟上级党组织的工作行动,承担起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担,能够在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能够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提供保障、扫清障碍。

二、发挥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马克思主义政党将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政治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特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必须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高校基层治理始终朝向立德树人这个航标前进。

1.强化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高校院系级领导班子在研究重要问题和重要工作时要首先学习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高对标、对表、对题、对需的能力,不折不扣地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部署重大任务的具体实践中去,确保不走神、不跑偏。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纲领性文件,坚持从政治上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之间的结合点和发力点,扎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四个服务”的历史使命。

2.把学习贯彻党的科学理论作为主题主线

面对“两个大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处在风云激荡的大变革大调整年代,越要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发挥党的科学理论统一思想、汇聚合力的根本指导作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教育引导师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化“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有益举措。

3.烧旺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性的“大熔炉”

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员干部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行为操守,坚定其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突出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

只有形成上下贯通、衔接紧密、科学完备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达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效果,进而将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转化为高校基层治理效能。当前,高校内部已逐步构建起由高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组成的“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关键是强化整体性思维、坚持一体化推进。

1.抓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

院系级党组织是组织体系的关键层级,其政治功能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对标“五个到位”,严格执行议事决策规则,在人才引进使用、干部选拔、教材选用、重大学术活动上严把政治关,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要深入推进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梳理“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创建经验,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不断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校基层治理的动力源泉。

2.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要对照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七个有力”标准,履行基本职能、加强基础工作、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不断提升组织力,特别是教师党支部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思政、系所中心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抓好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党员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的主要构成。要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把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吸收进来、组织起来,推动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使广大党员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严把高校师生党员入口关,把政治素质作为首要评判标准,加强在高知识群体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突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三)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把建强工作队伍作为关键之举

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党建工作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唯有工作队伍过关过硬,党在基层的战斗力才能坚强充沛,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效能才能得到体现。

1.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强化院系级领导班子建设

院系级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班子的“领头雁”,要善于思考解决本单位事业发展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克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要注重团结,组织带领二级班子围绕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形成合力,真正将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生产力。

2.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过硬的党支部书记队伍

基层党支部书记既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容易暴露问题的薄弱环节。要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长效机制,把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优秀专业人才向领导干部岗位输送,让教师党支部书记思想上愿意干、精力上肯投入、能力上有提升。

3.对标爱国奉献标准,建设又红又专的专业人才队伍

围绕教师专业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强化对教师的政治历练、党性锻炼、能力训练,推动形成“后备骨干力量储备充实、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发挥、选拔使用机制不断完善”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夯实干部人才储备。

(四)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构建执行有力的责任落实体系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重要要求,提升党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保落实是党中央对高校党委提出的重要职责定位,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高校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就要以密切联系师生的优良作风抓好责任落实。

1.深化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体系

院系级党组织要把管党治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严格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新形势新变化与高校巡视巡察等整改落实有机衔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细致地履行主体责任,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任务分解了”和“工作完成了”之间的距离。抓好党建工作,绝不是书记一个人的事情,院长同样责任重大,整个班子都责无旁贷。党组织书记首先要带头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扛在肩上,其他班子成员要模范履行“一岗双责”,坚决做到失职必问、渎职必究,不留责任空白。

2.践行“一线规则”转变作风

高校院系级领导干部要把落实“一线规则”作为狠抓落实的重要途径,带头到基层中去,听师生说,带头落实定期给师生讲思政课、建立党建联系点等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持之以恒地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严谨务实的作风与师生建立起有温度的、常态化的联系,更好地汲取智慧、解决问题、推动落实。

(五)强化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健全科学完备的长效机制

全面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政治功能,非一时之功、一级之责、一域之事,必须长久坚持、协同发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客观地说,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构建一系列机制链条,形成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体系化和办学治校能力现代化。

1.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控的长效机制

要把高质量高标准作为高校决策部署党建工作的逻辑起点,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使党建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把握规律、契合本质、务求实效。要定期开展党建质量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守正创新,及时调整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群体在党的建设质量监控中的探头作用和放大镜作用,做到矛盾问题能第一时间发现、质量偏差能第一时间纠正。

2.强化问题意识,建立健全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

院系级党组织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分析党建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巡视巡察等发现的代表性问题为切入点,在补短板上持续用力,看部署落实没有、问题解决没有、工作提升没有。要将问题整改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既要围绕长期困扰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找症结,也要注重对运行机制本身存在的漏洞出实招;既要在整改当下问题上下猛药,也要在防范问题复发上见真章。

3.强化全局意识,建立健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无论是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学科,还是课程思政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党组织和党员都应该是走在最前面的。只有把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将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贯通协同,才能使党建工作成为凝心聚力的助推器,才能把广大师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这就要求院系级党组织有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深入认识到党的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的深度统一性,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的因果关系,把党建工作与事业改革发展通盘考虑、一体推进,才能实现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双促双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院系师生党组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