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2021-11-24张荣芹

活力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交叉跨学科

张荣芹

(武警警官学院,成都 610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西方知识系统之上的,与自身传统相互脱节,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发显现,尤为需要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风格的文科人才。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点,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需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过去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多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设立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综合实力的提升,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思政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服务时代需求,适应深刻的社会变革,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突破学科分化的需要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认为:“过去细化的学科分类、按部就班的培养方式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过程都是‘一目了然’的。但对于当下社会来说,过于细化的学科分类、单一学科培养方式,已经与科技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等相脱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尖端、前沿的研究,越需要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而基于交叉学科的思维和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成功,而交叉学科相对于过往边界划分明确的单一学科而言,可以提供更多元的理论基础和视角,更容易产生创造性成果。

(三)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院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人民对中国大学寄予的殷切期望。“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院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任务,新文科建设的深层次理念也是致力于促进人的发展。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专业人才培养不是单一学科的任务,而是需要多学科协同作用的结果,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院校内涵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建设方向。

二、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思政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跨学科的教育观念难以转变

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之中,学科越来越细化、专业化,各专业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割断,越来越产生一些门户之见,认为只有本专业搞不好的人才会去学交叉学科,这就产生了对于交叉学科的偏见。这些偏见在思政专业当中也普遍存在,认为思政专业是文科专业,不需要学习理工科等相关学科,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逻辑性、理性思维等能力的锻造,造成学生在毕业后很长时间难以适应社会工作。

(二)思政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有待提升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中,思政教师少有研究教育规律、教育理论的,更少有掌握先进科技教育方法的,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讲而学生不愿听”的情况,这就是因为思政教师没有掌握教育规律,学生在课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述中增加知识阅历,保持热情。同时,教师对于现代科技、先进教学方法、技术掌握度不够,也是课堂“干瘪”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跨学科交叉一直不被重视,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应用意识也存在欠缺,从而影响了思政理论课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效果。

(三)院校教育评价体系相对滞后

教育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在学科评价、学术评价等方面仍然以传统学科质量标准为主导,缺少对跨学科创新发展方面的激励举措,评价标准单一化。在学科评价体系上,更多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进行纵向发展成效评估,忽视对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横向发展评估,也就无法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学术评价上,更注重期刊的影响因子、追求论文数量,而缺少对成果的原创性的要求和激励。在对学生论文的评价上,一旦涉及跨学科相关内容,也会因为教师缺少这方面积累等因素而使很多师生主动放弃对跨学科的研究。

三、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思政专业人才培养

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观念的改革尤为重要,能否真正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变,确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新文科”建设能否落地见效。因此,在思政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打破学科壁垒,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科发展空间,尤其加强对理工科的思维方式、逻辑判断、新技术新方法等的融入运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其他学科的长处补足本学科的短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思政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聚焦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多学科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建立高素质的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

学科交叉融合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交流学习,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思政教师来说,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社会发展大趋势,自觉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社会也需要更多懂技术的思政人才,因此,对于思政教师来说,尤其需要加快转变教学方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跨学科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跨学科应用意识。同时,要注重依托科研项目,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打破以传统教学理念为指导的传统院系、教研室为单位的条块分割的科研壁垒,以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推动思政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三)构建科学、多元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保障,要改变包括学科评估、学术评价、教师评价等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学科评价应从学科的发展规律来着手,应适应思政专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趋势,打破学科设置过细过窄的趋势,从实质上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评价标准改革。在学术评价上,思政专业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专业,不能期望短期内就获得显著的成效,而应该长远规划,重新思考与探索人的培养,应面向立德树人,以理论和实践创新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同时,建立跨学科评价考核方式,增加交叉学科科研项目,推动评价标准改革。在教师评价上,应破除“唯论文、唯学历”论,营造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让教师能“坐得住冷板凳”,促进思政专业的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交叉跨学科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四新”建设的知识逻辑与实践路径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问题表征、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