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2021-11-24杨丹妮

活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协同群体思政

杨丹妮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

1.关系分析

要正确认识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把握协同模式构建的关键点。首先,在高校的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中心的环节,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会影响其在校期间的思想与行为,也会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所影响。思政教育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可延续性。其次,通过思政教育,党建工作的内容得以具体地呈现出来,思政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思政教育,能够结合高校的教学、学生状况等对党建的具体目标与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有助于扩大建设的基础,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2.高校中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建设的各类人才,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调节自身的行为与思想状态,更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要从高校各项工作及综合发展方向展开思考,认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党建与思政教育需要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在我国的高校工作体系中,都设立了适应高校规模、工作需求的党组织。高校党组织由党员干部群体组成,内部人员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水平及思想觉悟,能够对高校中的其他群体带来有益的影响,引导高校教育人员确立起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其次,思政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党建工作的目标有所重合,思政工作更多面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需求实施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适应学生思想的发展需求。在党建工作的引导及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中,能够确保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最后,保证协同育人的效果。需要从二者存在的联系出发,党建工作对于营造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思想环境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高校中的学生群体受到这种思想环境的影响,能够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认同与理解,有助于高校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调育人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应职责存在区别,协同机制建立困难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所对应的具体职责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党建工作关注高校中的各类党员与群众、学生党员及预备党员,在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党建工作,受到党建工作的影响。同时,高校思政教育所应对的则是高校中的学生群体,包括学生党员及其他学生,在协同工作上由于职责、影响范围的差异,机制建立较为困难。

2.工作交流深度不足,未能产生深度了解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思政教育专注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中涉及的政治思想深度是有限的。党建工作则需要应对高校人员整体的思想需求,相对其他的社会单位、企业,高校人员的综合文化水平更高,因此党建工作的研究水平也会与之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二者的交流处于一种较为浅表的层面,相互了解的程度不足。

3.考核标准不同,衔接不畅

在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考核的方式与行政管理的方式相近,在预设的考核观念中,高校党员被视为思想政治水平成熟的群体,考核的标准比较高。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所应对的群体是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所需要接受的考核难度存在区别,总体来说,相对党员群体标准较低。因此,这也导致了工作衔接中出现问题。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1.调整理念认识,树立协同工作目标

首先,在工作中需要完成理念认知的调整,要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需求,通过协同育人的模式提升高校思政与党建工作的综合水平。从构建思想环境的角度分析,高校中党员、各类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将会对学生形成影响,同时,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也会对高校中其他的人员形成反向影响,可以说高校综合思想政治环境,是由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共同决定的。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网络资讯的冲击,掌握了大量来自不同意识形态基础的资讯,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会产生影响,也会对高校的思政环境产生影响。为此,需要对二者都给予足够的认识。

其次,要在现有党建工作及思政工作的基础上,树立起协同工作的目标。在党建工作中,需要扩大其开展的范围,引导更多的高校学生能够参与到高水平的党建活动中,提升其思想觉悟。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也要面对更为广泛的高校人群,如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稳定性不足,可以开设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课程,并且设置学习课时与考核标准,作为考核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方式。

2.整合资源,创设协同教育平台

在资源的整合上,需要重视课程资源及人才资源的整合。

首先,在课程资源的整合上,高校可以应用本校的思政教育及党建研究资源,也可以借助其他学校的优秀案例及优秀课程。党建工作的课程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党建工作的开展范围,提供更为丰富的党建活动内容。

其次,人才资源的整合。参与高校思政教育及党建工作的人才,需要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我国历史现实状况、当前思政教育的主题等,有着深度的研究与认识。同时,这些人员也要能够适应高校教育的人才引导需求,具有优秀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这有利于党建与思政教育人员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群体的思想问题。人才资源的整合能够扩大人才的影响力,加速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采取协同机制,共同选拔内部的优秀人员,重视人员交流,发挥优秀人员的引导作用。

3.建立协同动力机制,实施综合化考核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需要适应学生的思想需求。相对而言,思政教育方法更为多样化,考核的方式也在向着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如思政课程学习考试状况、学生思想总结及学生导员评价等信息,将会共同影响考核的结果。为此,党建工作需要借鉴思政教育的发展经验,在党务工作中制定出具有综合性的考核标准,参考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相关人员的思想状况、参与课程学习的状况与考核结果,以及其他党员与组织评价。与此同时,也要重视考核的准确性。采取绩效考核的形式,能够适应准确性的需求。需要根据具体的考核目标,制定出绩效考核的系统,严格进行信息的录入,设立起统一的考核标准。在一些高校中,思政教育与党务人员的身份会出现重合,需要审视其职务重合的合理性,确保其在各项工作上都能达到工作标准。

结 语

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中,需要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给予正确认识,分析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性,结合现实工作状况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首先,需要从认识层面上进行调整,树立起明确的协同工作目标;其次,需要从教育内容整合与教育方式调整上入手,借助新型教育技术,创设出协同教育的平台;最后,还要重视在考核工作中的协同状况,建立起协同动力机制,实施有效的综合化考核,确保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

猜你喜欢

协同群体思政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