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目标及路径思考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水平建设发展

银 杰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定位不准确、缺乏地域性特色两个弊端。地方高校需要以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思路为标准,以建设“双一流”高校为己任[1],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地方高校的高水平建设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目标,以SWOT分析法阐述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为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研究,以期提升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目标

(一)由“教书”转向“教书育人”

对于高校发展而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是关键。这四项职能的排序主要根据高校的发展历程而定,但无论高校处于哪一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无疑应当处于首要位置。自古以来,人们把教书育人理解为同一性质、同一方式的一种行为。[2]教书是指教师作为传输桥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教学水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地方高校的上课形式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受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创新实践平台和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地方高校中如科技园、创业园及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实践平台,并未得到有效利用。甚至部分地方高校过于重视学生在创业比赛中的结果,忽略了过程的引导。基于这种情况,地方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并通过合理利用创新实践平台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地方高校教师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向学生讲述我国诸多企业家通过创新创业成功的故事,为学生树立一个正向、积极的榜样,从而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由此可见,为了有效实现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目标,需要尽快实现“教书”向“教书育人”方向的转变。

(二)聚焦地域特色

相对于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的显著特色就是“地域性”。地方政府的资源管控和政策直接影响地方高校的发展;因此,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国家宏观政策,还需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政策,结合地域资源协同发展。根据目前高校的分布情况来看,部属高校大致分部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一线和二线城市,地域性特征只是部属高校众多特征中的一个特征,在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中,地域性特征逐渐被淡化;而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过程中,高校数量少,地理位置分布不集中,地域性差异对地方经济发展和高校建设都能带来众多的资源及技术优势。例如,山西矿产物质资源丰富,为山西地方高校的生物和化学专业提供了先赋性资源;山东的制造业技术较为发达,这也为山东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教学资源。

二、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uperiority)

丰富的地域性资源和稀缺资源是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独特优势,也是实现高校由“大而全”转向“特而精”的基础保障。目前部属高校运营过程中,出现了高校学科统一化严重的现象,没有拔尖的专业学科,也没有口碑较差的学科,也就是说,部属高校中,会计、学前教育、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学生选择专业和高校决定因素不是高校专业发展的强弱,而是高校的建校规模等因素,这为学生的报考选择增加了困扰。而丰富的地域性特征,有利于强化高校专业特性,提升高校建设特色。

(二)劣势(weaknesses)

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劣势在于硬件和软件的缺乏。硬件教学资源包括地方高校内部的基础教学设备,软件教学资源指的是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其中,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的水平。地方高校的影响力在社会中逐步提升,但地方高校中的师资力量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得到实质提升。部分地方高校会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并让其直接参与地方高校的教育,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充分的教学经验,过于追求理论化教学,导致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不足,限制了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

聚焦2018年“两会”教育热点,其中一项重点政策方针就是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公平优质教育,这为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的由“大而全”转向“特而精”、由“教书”转向“教书育人”、聚焦地域特色建设目标中,主轴因素是优质的高校教师。政策的引导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强化了高校高水平建设的主推动力;因此,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宏观、微观政策。

(四)威胁(threats)

1.统筹规划力度不足

地方政府制定了众多关于地方高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但政府统筹力度不足,导致政府法律条例的滞后性。国家对地方高校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使地方高校教育发展迅速,而规划力度不足,导致地方高校教育的发展路径不清晰、没有固定的管理体制,导致地方高校教育发展没有方向和目标性。例如,为顺应国家地方高校教育大方向,地方高校积极实现校企合作,可缺乏对法律法规及校企合作政策的了解,导致校企合作计划一直未能实现,地方高校教育因此缺少了实践的平台和资金的来源。

2.实践性教学薄弱

地方高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实践性教学薄弱。地方高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性导致高校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意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缺乏资金的投入,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待遇不同。政府对部属院校的资金投入,较大程度上多于地方院校,导致地方院校实践性教学缺乏发展动力,高职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缺乏重视度。二是高校教育者对实践性理念认识不足,将实践性教学作为理论性教学的辅助形式,缩减实践性教学的课时,使实践性教学没有充分展示的平台。

三、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路径研究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1.服务型的政府

在地方高校教育高水平建设过程中,服务型政府职责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院校布局及规模规划、高校的专业设置规划。

(1)院校布局及规模规划

地方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人口流动,统筹规划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对规模小、办学质量落后的高校进行整合,改善地方高校的基础设施;逐步引导地方高校向有特色、质量高、就业率高的方向发展,使地方高校成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基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破了地方高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的状态。

(2)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规划

改善地方高校的布局、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地方政府要根据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各个学校专业设置。近年来,地方经济不断发展,产业项目随之升级,因此政府需要统筹规划相应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形成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在专业设置统筹规划中,应加大地域性特征的专业设置,开办特色专业,有效地应对地方经济发展变化。

2.有特色的高校

地方高校要根据自身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集中打造精英专业,提升地方高校的识别度和知名度。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应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弱化地方高校对政府的依附性。政府对于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来说,只是起辅助作用,真正主导高水平建设发展的还是高校自身。

(二)以人才培养为方法

1.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力争人才培养制高点

地方高校要想实现高水平建设发展,就需要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当前阶段,高校培养出优秀应用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已经逐渐成为衡量高校是否具备高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国高校中,地方高校显然占据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因此,地方高校需要紧跟最新的教育形式,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重视教育模式的创新,使教师能够接触最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为人才培养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人才培养提供合适的成长土壤。由于社会服务水平、社会价值、社会声誉也是衡量地方高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地方高校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帮扶老人、义捐灾区等活动回馈社会,从而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除了人才培养外,地方高校依然存在师资建设不足、教学设备缺乏、对外交流不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地方高校可以依托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改善上述问题。首先,发展留学生教育。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搭建海外网站、开展短期国际项目学习的方式,增强地方高校在国外的影响力,吸引留学生。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外友好高校的合作力度,吸引国外学生来校留学。其次,提升地方高校教师的英语交流能力,并通过聘请外籍教师的方式,提升教师整体的外语能力。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理念,为学生“走出去”设立专门经费,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或参加交换生项目,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为国家输出优秀的人才。而通过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也能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

(三)以特色为引领

地域性特色是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与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办校规模等指标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过程中,应规避这两个方面,并将全部精力投入至地域性特色方面,通过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例如安徽的徽派建筑、苏州的园林、西安的古城建筑等,这些地域性特征,都可以融入校区建设中,形成独一无二的高校特征,这是外在地域性特征的融入;内在地域性特征的融入,需要地方高校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精准人才培养方针,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明确培养怎样的人才,从而落实“双一流”教学。

四、结语

要实现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需要由“教书”转向“教书育人”,聚焦地域特色,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资源配置为手段、以特色为引领,由内而外强化地方高校建设发展实力,实现双一流发展。

猜你喜欢

高水平建设发展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