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磅礴力量
2021-11-24刁显国
□ 刁显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信仰坚定、矢志不渝的忠诚史,是一部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为民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奋斗史,进一步感悟了初心使命、汲取了智慧力量、启迪了思路措施,增强了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百年党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理直气壮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切实推动“两个维护”融入血脉。早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就在根据地的公营企业中建立起“三人团”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探索建立了“一长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关系国有企业旗帜方向、道路走向的根本问题。可以说,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面推进“党建入章”,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内容。严格执行企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进一步强化党委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印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全面谋划部署年度党建工作。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健全党委领导班子、党委书记、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党委工作部门四张责任清单,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从身边员工做起、从基础支部做起,制定为民惠民的实招硬招,确保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开展“关心关爱员工行动”服务员工需求,及时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所急所难,第一时间送温暖、送问候。积极举办健步走、志愿服务、金秋助学、运动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把各方面智慧力量凝聚在企业党委周围。加强党建工作联络指导员服务支部建设。建立党建工作联络指导员制度,定期参加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全面了解支部工作情况,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困难。用好调查研究法宝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聚焦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多地到基层一线、项目现场、市场前沿,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百年党史充分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国有企业来说,党建工作的基础就是各个党支部、每名党员,只有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聚焦“强组织”,着力提升支部建设质量。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着力点,在深化过硬党支部建设基础上,全面推进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找准党支部服务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为国有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聚焦“强队伍”,着力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抓好党员发展关,注重在基层一线和青年员工中发展党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抓好党员教育关,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分层次举办党员专题培训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党员队伍。抓好党员考评关,以评选表彰“两优一先”为抓手,不断发挥党建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
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抓党建就是抓发展,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企业注入创业动力、创新活力。回顾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员工投身建设、引领改革发展的历史。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企业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服务保障作用,及时研究部署党建重点工作,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探索党员过政治生日、政治“体检”、党性锻炼等具体措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强化思想引领,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切实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组织引领,按照“四个同步”的要求,科学设置党组织,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持续完善结对共建机制,通过“党建搭台、业务唱戏”,不断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联共建、共谋发展”的业务联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