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1-11-24

法制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法制观念守法法律意识

赵 洋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在新时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1]。近年来,高校校园内频繁发生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复旦大学投毒案、校园暴力、校园非法贷款、非法传销等案件的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意识到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2]。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增强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促使大学生能够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一名合法的公民,共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一、法律素养的构成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3]。法律素养的构成包括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思维、法律知识、法律信仰、法律技术和使用法律的能力等。具有法律素养的人能够知晓法律法规,能够尊重和尊崇法律,具备守法意识,能够用法律分析问题,能够遵守法律的判决,也能够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外化于行。

二、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对于大学生个人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和谐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大学生个人有着重要的价值

大学生提升法律素养,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己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及管理,促进大学生成为合法公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对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和做法能够拥有正确的认知,提高大学生行为的守法性,也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能够具备维权意识,能够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保证自身作为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

(二)对于和谐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规模4002人。从数量上来看,高校大学生的规模巨大,这个群体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4]。我国进入依法治国时代,法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重视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教授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用法能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三、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法律素养很重要,但是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法律思维不具备

通过一些法律相关课程的学习,大学生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很多大学生对于我国法律体系不清楚,并没有形成法制观念,一些大学生虽然具备法律知识,但是知行不一,有些大学生产生了违法犯罪行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并不深刻,没有引导外化行为,不具备法律思维。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薄弱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较多[5]。大学生卷入校园贷、非法传销、网络诈骗、校园“裸贷”等,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北京大学吴谢宇弑母案等,这些案件不得不让人思考大学生法律素养问题。比如,大学生“裸贷”现象下,一些女大学生贪图享受,用不光彩的方式获取金钱来满足享乐的需求,最后深陷“裸贷”风波。以上说明,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落后,法律意识薄弱,没有形成法律素养。

(三)大学生用法意识不强

法律素养的体现就是要用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用法意识不强,用法能力较低。在生活中大学生遇到一些纠纷并不善于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一些大学生被骗后,不懂如何用合法的途径将损失的利益挽回,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根本不懂得法律可以保护自己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大学生兼职被收取费用、签约模特合同而被诈骗等,但很少有大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大学生遵法意识较弱

全国高校大学生用法能力调研数据表明,高校大学生不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能力自觉地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在一些法律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并不能够自主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不能斗争,无法维护我国法律法规的权威。

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有很多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层面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个人的生活背景会造成法制观念的差异性,对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心智模式并不成熟,一些学生功利主义比较明显,他们只是学习专业类知识,对于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学习较少,被动式地接受一些法律知识,难以将法律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难以形成法律素养。

(二)高校层面

高校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开展的实效性较差,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准确的定位,没有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素养的提升有机地融合,缺乏高素质的综合型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缺乏创新的法制教育模式,大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体验,难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社会环境

虽然我国进入了依法治国时代,但是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后,我国社会受到长期传统的人情观念,很多纠纷的解决依靠关系,而不是依赖法制,造成社会法律意识薄弱,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社会长期落后的观念对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形成阻碍。

五、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策略

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体验,营造守法、用法的文化环境,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的意识,培养大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用法的自主学习能力[6]。高校要重视和谐的法治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制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拓展法制教育途径,创新法制教育模式,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体验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选择大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立法宣传站点,为大学生发放法制宣传资料,组织专业的法律宣讲团队,为大学生宣讲法律知识[7];注重大学生对于法律的参与意识,举办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大学生法律主题辩论赛等,组织大学生模拟法庭、观摩真实法庭审判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和案件的体验感。

(三)营造守法、用法的文化环境

全社会要形成法律普及的氛围,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形成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文化,让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营造守法、用法的美好文化环境,提高全面法制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全面厉行法治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营造全社会“讲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环境。各类媒介要加强法制与法治宣传,对大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养成法制观念,养成法律行为,增强大学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形成较高的法律素养。

总而言之,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背景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对于大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法律素养高,能够将法制观念外化于行,每一个行为都保证合法,做守法、用法的公民,促进法制社会发展。因此,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实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法制观念守法法律意识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浅议新闻工作者的法制观念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