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阵地教育实效性探索与实践
——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初心馆”建设为例
2021-11-24王元河秦淑华李晓霏
王元河 秦淑华 李晓霏 康 率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济南 27110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改变阵地建设不足、教育形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不佳等实际问题。要强化“大思政教育”观念,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统筹布局“室”“馆”“园”“廊”“橱窗”“基地”“文化核心区”等阵地建设,将党的建设、思政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推进,党的建设、思政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齐头并进,“三全育人”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思政阵地建设定位
(一)思想政治阵地内涵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阵地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政治阵地既包括立场、观点、方向的思想教育阵地,如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党员教育培养等,也包括意识形态阵地。本文所提及的思想政治阵地,主要指狭义的思想政治阵地,具体表现为物质层面的“场”“馆”“园”“廊”建设,其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坚持“立足身边、系统规划、体系建设”的原则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建设红色教育场馆,以及基于新技术支持下的AI数字化智能化场馆。所以,“场”“馆”“园”“廊”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并不是全新课题,但如何统筹规划思政阵地分布,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阵地的教育实效性,却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充分发挥思政阵地各平台的合力,以及平台之内实践活动的合力,“场”“馆”“园”“廊”等思政阵地场所不能随机、零星、孤立地去建设,而应立足自身、系统规划、体系建设,充分挖掘资源优势,节约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实现思政阵地建设的效益。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11个党员活动室,成为加强党性修养、落实“三会一课”、开展党员教育、提升党建水平的重要活动场所。办公楼四层楼道建设了400多米的党建文化长廊,围绕党建文化品牌、廉政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精心布局,广大师生员工、学生家长、来校的各类人员在自然而然中驻足观看,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提升。学院建设了3 000平方米的党建主题公园、40 000平方米的明德园核心文化区和1 500平方米的初心馆,“两园一馆”毗邻,有序衔接,一体建设。入党宣誓区成为校内外单位基层党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的主要基地。近百个展架,展示了党的重要全会、党建红色故事、“七一勋章”获得者英模榜、国家辉煌成就和学院建设成果等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赶超”校园文化精神、“牢记使命铸魂强技”党建品牌以红色大字形式铺陈于绿草坡面上。具有丰富陈设的初心馆成为精品化的“小而美”的学习课堂。
(三)思政阵地建设发展新要求
新时代下,思政阵地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即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政教育基地模式,实现封闭到开放的功能。任何一个教育阵地都必须是开放的,要派驻专人管理,结合场馆属性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杜绝“为参观而参观”“人来开门、人走落锁”“平时是摆设”的不利局面。二是服务更多的大众群体。场馆管理有边界,但场馆教育无限制,场馆教育具有公众属性和公共特征,如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初心馆,学校1万多名师生到初心馆开展活动,接受教育。社会各界、部队官兵70多批次2 000多人到初心馆参观学习,充分实现了初心馆的“公共性”。三是实现平面静态向立体动态的呈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初心馆建设有“红色莱芜”展区,初心馆内有桌有椅,师生坐下来即可上课,站起来即可观展学习,初心馆成为一个学习大课堂。馆内还设有红色电影体验区、英模墙,摆放众多兵器模型和实物,吸引师生进得来、坐得下、学得好、受教育。四是从宽、松、软、虚的状况向严、硬、细、实的趋势转变。一个阵地就是一个教育窗口,一个阵地就是一个学习课堂,一个阵地就是一个精神堡垒。
二、思政阵地教育性体现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最大的教育命题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最终目标就是造福人民,民族复兴,这也成为不断激励和指引党前进的动力。党与群众是命运共同体,患难与共,追求幸福生活,强国富民。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时强调:“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初心馆拓展思政教育新领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以系列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为载体,强化党建和思政文化方面的引领导向作用,重建重用、用心用智,实现多元化浸润式教育,起到雨打芭蕉、润物无声的作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初心馆,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1.扩建校史馆
学院高度重视校史馆建设,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又建设了新的校史馆。展馆内容包括沧桑印迹、弦歌不辍、春华秋实、院系设置、园丁之歌、校友风采、灿烂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最新论述等丰富资料和实物,见证学院厚重的发展历程,展示学院办学历史和办学成就。校史馆成为学院加强校情教育的重要窗口,使学生更加了解学校,也成为学院进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2.建设党史馆
以党的建设发展为历史脉络,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以简明的历史脉络和重大节点事件反映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
3.建设新中国史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开端,以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维度反映新中国不平凡的建设与发展历史。
4.建设国防教育馆
国防教育馆立足人民军队的创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新时代强军建设,使广大师生知史爱军,增强国防观念,积极学军、拥军、爱军、参军,为国防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国防教育馆内容中还着重设计了“红色莱芜”板块,为继承弘扬莱芜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起到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史馆、新中国史馆、国防教育馆和校史馆等四馆构成初心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知史爱党、敬党拥党”“知史爱国,报国兴国”“知史爱军,拥军爱国”“知史爱校,感恩赶超”。
三、思政阵地教育特色分析
高校思政工作以阵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初心馆,作为学校思政阵地的一个重要平台,坚持融合建设与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全面开放,最大限度实现和发挥思政阵地的教育功能,为思政阵地提供建设模型、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其突出的创新特色有以下五点。
(一)展馆与课堂融合,体现高赋能特色
初心馆将党史、国史、军史、校史等内容一体化设计,展馆内有桌有椅有展板,师生坐下来就可以上课,站起来就可以观展学习,全新教育形式更符合广大教师和“00后”青年大学生的口味。改变了一般展馆多为参观学习而开放的做法,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众全天开放,发挥了最大教育成效,成为思政学习大课堂、思政教育大窗口。
(二)校内与校外融合,体现综合性特色
初心馆因地制宜,依托学院图书馆一楼阅览室而建,既节约建设资金投入,又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将党史、新中国史、国防教育和校史等内容一体化设计,具有综合性特色,实现了学习内容的集约化。济南市委教育工委、驻地部队等多个校外单位将学院初心馆作为教育基地
(三)展板与实物融合,体现立体化特色
初心馆设立了“红色莱芜”展区,加强地域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教育;设立了红色电影体验区,用胶片电影放映机播放《开国大典》《奇袭》等红色老电影,以怀旧视角让师生感悟党和国家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开辟英模墙,教育引导师生向时代楷模学习;采取学院征集和社会捐赠的形式,摆放众多实物和兵器模型。立体化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吸引师生进得来、坐得下、学得好、受教育。
(四)室内与室外融合,体现体系化特色
初心馆与学院先期建设的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党建主题公园、校外党建教育基地毗邻呼应,相得益彰,实现了室内室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思政教育阵地的全覆盖。
(五)线下与线上融合,体现数字化特色
在实施过程中,要发挥数字媒体技术优势,大力拓展线上平台,将传统红色文化与线上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四、融合拓展新空间
校内思政教育基地建设,有利于高效发掘自身资源,便捷高效地开展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不能单一,要做到“万紫千红春满园”。高校思政教育阵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莱芜是红色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系统梳理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8个校外教育基地,开展分层次、分众化靶向式学习教育。
(1)面向传统革命教育,建立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鲁东抗日纪念馆)、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纪念馆、莱东抗日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所,建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用红色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激励教育师生。
(2)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精神,建立山东“小三线”纪念馆、9363新华军工纪念馆等革命生产教育基地。1964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在莱芜建设了山东人民印刷厂(709厂)、山东汽车修制厂(17号厂)、山东朝阳修配厂(15号厂)、莱芜电厂(674厂)、莱芜钢铁厂(701厂)、山东新华翻砂厂(9363厂)等小三线工厂。依托政府开发建设的山东小三线纪念园,建立革命生产教育基地,时间节点聚焦现代,能够使师生感悟学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小三线人”矢志不渝的家园情怀、无私奉献的大局观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迹。
(3)向新时代创业楷模学习,建立泰钢精神主题展览馆等匠心文化培育基地。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莱芜市以钢铁生产和深加工为主导,集能源、机械、商贸、高科技于一体,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被授予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和山东省专利园区。公司董事局原主席、党委书记王守东生前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山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先进个人,2016年1月去世,被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把泰钢精神主题展览馆作为匠心文化培育基地,时间节点聚焦当代,能够使师生感悟学习泰钢公司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感悟学习“泰钢人”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感悟学习王守东的敬业奉献精神,感悟学习泰钢公司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丰厚的企业文化。
五、让教育阵地“活起来”
如果没有活动做载体,思政教育阵地是“冷的”,是“摆设”。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深入开展“红色记忆·红色足迹·红色传承”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融为一体,推动教育阵地“热起来”“活起来”“靓起来”。
(一)明德园举办百年党史展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百年党史展,党史展设在明德园核心文化区,建立了百年党史步道区,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以党史大事、重大节点图片形式逐一展示。建立了红色故事区,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不同时期的20组红色故事一一呈现,将王尽美、邓恩铭、方志敏等英雄人物一一展示。整个展览文献资料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历程。在明德园春晖演艺广场举办了“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红歌演唱汇报演出,1 800多名学生齐声唱响了《党旗飘扬的方向》《我宣誓》等一首首歌曲,洪亮的歌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唱出了广大师生对党的感恩、热爱与崇敬,唱响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旋律。
(二)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等指示精神,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扎实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学院院级领导带头参与,结合各自工作分工,带领师生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经济园区、红色基地等,通过大家一起亲耳听历史、亲眼看发展、亲身悟变化,用心感悟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事实胜于雄辩,行走的思政课使思政教育走实、走长、走远,真正实现了接地气、聚人气、强底气、长志气。
(三)搭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
坚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共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这是山东省高职院校首家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张艳芳教授到校为思政教师和部分学生讲授了“学习党的历史 汲取智慧力量”专题讲座,开启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线上“第一课”。按照建设规划,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将全面展示思政示范课、学生思政教育成果、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等内容。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永恒而又全新的课题。建设和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不丢阵地、争夺阵地、建设新阵地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必须以提高思政阵地教育实效性为抓手,探索建立多元化沉浸式思政教育新路径,建立健全课上课下、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全时空思政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