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的“五进”研究
2021-11-24王喜英高顺起
王喜英 高顺起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300)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刻所召开的重大会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指引作用。针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指示,将其落实到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就是要让上至学校、学院,下至每名老师、同学,都能浸润于十九大精神,参与到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与交流中来,达到参与对象的全校、全员覆盖。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五进”高校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精神“五进”高校中的“五进”指的是“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社区”,这是十九大精神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路径指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方法依据。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工作,就是要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发展,从教材体系的设计着手,让十九大精神学习自然地融入课堂,辅助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渗透学生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从而让党的精神意旨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习惯、走进学生心里。
(一)进教材
教材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根基所在,将十九大精神内涵引入教材设计,能够从根基上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教材”就要依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的添加与补充,如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等,加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强化党的十九大精神要领,添加一些典范案例的分析、十九大精神优秀美文等,再配合一定的、灵活的评价体系,让十九大精神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十九大精神,认真、细致地完成对十九大精神学习的任务。
(二)进课堂
十九大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之中,教师还应该活跃起来,将十九大精神的内容引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十九大精神能够走进课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强化个人的责任担当,培育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创新意识,把十九大精神内涵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实践的的方针、依据,真正成为时代栋梁。
(三)进头脑
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加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他们对于党和国家的自信与认同越来越强烈。大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与求知欲,关心当下发生的事情,很多大学生会主动搜索时政与社会信息,对于十九大会议的内容大多有所耳闻。但是耳闻、听说、知道与理解、明白、接受之间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进头脑”强调了十九大精神作为党与人民的思想指引,应该进入大学生头脑深层,应该从了解深入到理解,应该从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接受。如此才能让十九大精神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武装,引领大学生融入主流文化,树立起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四)进网络
当下是网络信息的社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是必备品。但网络中的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尽管已经有了自主的判断力,但对于一些迷惑性较大、隐蔽性较强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分辨,因此网络舆情控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十九大精神进网络,就要和舆情管控相辅相成,利用一些已经成熟的校内网络平台,内嵌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让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在学生的第二课堂中也广泛传播,在拓展十九大进校园的辐射范围之余,尽量以一种正向的引导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另外,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博大精深,学生要完全读懂、读透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应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特点,尽量穿插一些可视化、形象化的内容载体,让学生们更容易亲近,继而接受,从而提高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效能。
(五)进社区
借助学校诸多学生社团,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生社团为主导,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开课堂、微言微语讲理论”,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迅速传达到学生社团中。指导社团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学生社区的工作,将十九大精神快速地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把社区打造成十九大精神宣扬的新高地,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让十九大精神进入每一个青年学子的心中,以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五进”高校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指明了当今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五进”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十九大精神在高校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高校工作者应该借助“五进”的路径指示,成为十九大精神的拥护者、宣讲者及践行者,把十九大进校园当作一项必要的政治任务与教学任务,也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机制。
(一)指引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新时代,鉴于这一新的时代坐标,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然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这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提供了新的改革机遇。新时代的高校要办什么样的学?培育出什么样的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怎样的理论支持?这些都是高校改革的核心所在。十九大精神“五进”校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在高校里播种发芽,在年轻学子中开花结果,由此形成高校改革的内驱力。“五进”工作的推进,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都发挥着引导与制约的作用。因此,以十九大精神“五进”校园为依托,能够更加到位地摸清高校创新改革的方向,更加有效地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紧紧把控住十九大精神的“方向盘”,才能走在高校改革的正确道路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可造可用之才。
(二)高校创新发展的动力驱使
时代在进步,信息在迭代,思想在焕新,高校的发展也不能停滞不前,必然朝着创新的发展方向去推进。创新是学术科研的灵魂,也将是高校发展的宗旨。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只有自身实现了创新发展,才能打造出适合当下社会的创新人才。让十九大精神“五进”高校,正是以十九大精神为创新标杆,为学生意识形态塑造的准绳。十九大精神对于高校的教学体系、科研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有统摄性的指导作用,更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保证十九大精神以“五进”的形式全方位地进入高校,才能带动高校的全方位创新发展,革新教学机制,更新教材体系,刷新学生的思想认知,搭建健康网络平台,创建优秀文化社区,从而实现高校改革发展的全方位突破与创新。
(三)培养时代人才的需求
培育优秀人才是高校的天然使命。十九大精神作为全社会的意识形态纲领,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思想结晶,是社会全员的行动指南。以十九大报告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及行为约束,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当下社会形态,适应未来即将踏入的社会生活。开展十九大精神的“五进”高校工作,就是将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大学生内在意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明确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应该孜孜不倦地读好在学校里应该读的书,勤勤恳恳地学好在学校里应该学的技能,踏踏实实地做好在学校里应该做的事。十九大精神的内化,更能够引领年轻学子汲取正向的思想养分,保持实事求是的警惕性,提高与时俱进的创新机能,把奋发有为的精神气用到学习上、工作上,发挥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栋梁才干。
三、高校针对“五进”工作开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对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涵,部分教师对它的重要性和价值还没有充分系统性的认知。教师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宣传工作的主导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对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教导、解惑等重任。传道者要先明道、信道,因此教师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深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才,有着良好的素质与较高的学识水平,而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是我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需要素养与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来透彻地解读。但当前高校教师对十九大精神的解读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意识不足、用心不够,没有认识到十九大精神对于学生教育的积极意义,自身也未在钻研十九大精神上花费较多的功夫,这自然导致对十九大的理解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表面程度,对于学生的讲授与传达也就只能是浮于表面;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受限于自身的各种情况,如专业、年龄的局限性,各专业的教师由于知识储备的不同、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社会经验的多寡,必然对十九大精神的解读存在高下差别。因此,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认知,端正教师的意识形态,加强教师对于文本解读、宣讲的能力,这都是十九大精神“五进”高校要完成的前提准备。
(二)对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尚停留在教授层面
当前,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但高校在宣传十九大精神上,主力依然放在课堂教授上,尤其是仅仅依靠思政课老师的课堂讲授,这是非常有限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多样、喜欢创新,但思想政治素养还相对欠缺,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其中主要的问题就出现在学生大多把思想政治学习当作一项任务,迫于上课、考试的压力才去临时突击、考前背一背,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背过就忘、考完就扔的现象。十九大报告的内容绝不只停留在文本背诵之上,只有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当下民生,学生才能真情实意地体会到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并非空中楼阁的大道理,而是接地气、讲实用的当代大学生行动指南。而目前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由于资源有限、组织困难等问题而流于形式,未起到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的功效。因此,很多大学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事实、社会当下的民生状况缺乏充分的认知,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无法真正理解,反而将教师讲授的内容理想化、政治化。这样的状况使十九大精神理论化、形式化、肤浅化,对于十九大精神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三)十九大精神“五进”校园的工作还不到位
十九大精神“五进”校园包含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社区,但许多高校对于进网络、进社区的相关工作尚未展开,对于进头脑也并未有明确要求,这就相当于“五进”工作尚有一大半的任务并未落实。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社区的最终目标是进头脑,但现在往往是学校的宣传推广工作与学生的习得效果呈两条平行线,或者各个工作载体之间衔接不当,出现断层,比如课堂讲授的内容没有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衔接等。正是发现了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在推广思想政治教育时仅仅停留在课堂教授方面,因此才需要打破固有樊笼,将围绕十九大精神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拓展到学生日常接触的网络平台、生活社区,甚至家庭与社会教育之中,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宣导合力,实现“进头脑”的目标。
四、党的十九大精神“五进”高校的实施建议
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高校“五进”工作中要受到全员的高度重视,要进行科学的路径设计与工作部署,要改进工作机制与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培训,要整合各方资源,积聚各方力量,让十九大精神顺畅入校园,扎根至学生的头脑,让十九大精神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核心指南,实实在在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扛在肩上,踏踏实实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加强重视,进行整体规划与部署
对十九大会议内容的解读与宣传,应该上升到高校全员重视的程度,从校级层面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将工作部署分散到各个院系、各个层级,覆盖到全校所有的宣传平台,实现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全覆盖、无死角。校党委应该依据“五进”的基本要求,对如何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社区组织专门地研讨,结合学校的资源、环境、办学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五进”工作开展整体的规划与部署。
第一,对如何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教材体系做出研究和设计,对于能与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教研室在进行集体备课时要梳理十九大报告中同课程相匹配的内容,适当添加并匹配时兴的案例分析。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等。
第二,需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十九大精神传达的比例,改进教师课堂教授十九大精神的方法。例如,请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以及成立的十九大宣讲团针对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开展系列专题报告,或邀请十九大代表来对十九大精神做专题性讲座,这样相对“标准式”的授课方法,可以让十九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第三,针对学校已有的网络平台加强十九大精神的网络宣传。通过借助媒体的方式,营造良好十九大精神学习氛围。教师应承担起十九大精神宣传的责任,提高工作认识,为学校全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通过党团系统促使十九大精神在每一名党员中传递,结合学工系统将十九大精神宣传给每一位学生,通过各种载体方式的运用,高效地开展十九大精神的传递,提高学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比如,在学校官网或在各院系网站、班级微信群、QQ群里上传学习视频、学习资料等资源,并借助校园广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号等把控校园主流媒体的主旋律传播。
第四,将十九大精神宣传带入社区。一方面,与各社团、组织展开合作,鼓励社团开展与十九大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十九大精神的浸润;另一方面,在学生生活社区广泛开展十九大的宣传,投放一定量的宣传图文,尤其在电梯、楼道、报刊栏等学生经常路过或者停伫的地点投放,大大整合与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
第五,以上这些举措都最终要落实到“进头脑”上,而非流于形式。因此,在统筹规划时要做好实际的调研,考察哪种宣传方式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哪些形式表达更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例如:开展竞赛活动、网络课程,学生一般比较能接受;短小精悍的视频、图文并茂的美文,这些也比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而言之,对“五进”的工作部署必须紧紧围绕着“进头脑”这一目标来开展,并且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这样才能让各个部分衔接配合,保证从上到下都能重视并采取一致行动,莫让设计与部署付诸流水。
(二)建立系统化工作机制,培训教师队伍
对于十九大精神的宣传,高校应该依据“五进”进行工作重组,针对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开展相应的培训,组建起优秀的思想育人队伍。依据学校对“五进”的整体规划来开展具体的工作,要本着“以效率为先、微小处着手”的原则,构建“五进”工作机制。尤其要以“真懂真信、科学授业”的标准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一定的专家人员率先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师参透十九大的精神内核,就十九大精神的领悟必须与党中央精神保持一致,必须形成科学的、清晰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去研讨教学法。教师也应该借助一些公共资源来充实自身的认知,尽量将十九大精神与自己所教的专业相结合,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把十九大内涵融入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进头脑”的功效。
(三)聚合多方资源,形成围聚合力
对于十九大精神走进校园,高校要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借助社会、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来共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十九大精神的内涵。对于十九大精神“五进”工作,也不能仅仅是校方的一力所为,应该有效地借助学生党支部来活动。可以在学生党支部中进行专门培训,针对学生中的入党发展对象展开培训,也可以以谈话、讲座、交流茶会等形式与学生干部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还要在校内开展一系列的以十九大为主题的相关活动,提倡学生多撰写十九大研读心得,在多个校园媒体平台传播各种学生自主创作的十九大相关作品,如美文、图画、歌曲、视频、抖音、快闪等诸多形式。这样能以同龄人的共同喜好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实现更好地“进头脑”的目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也应该尽量结合十九大精神,鼓励学生进行乡村体验、劳作体验,由此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的“温柔乡”。也可以与校区所在街道联手,安排学生下社区去做十九大精神的宣传活动,以年轻学子的青春风貌带动群众共同学习、领悟十九大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学校作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承载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肩负着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五进”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使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发展,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四)深入研讨,把十九大精神变成学生的信仰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党章,这也是我们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思想指引。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借助学校自身优势,让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入地贯彻下去。现阶段,学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十九大精神宣传,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如何全面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题研究和学习,需要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开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研究能力,重视科学的开展,深入研讨,让十九大精神成为学生的信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全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这对于学校全面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学习工作,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延续专业学习,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热潮,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会大大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涵的把握,加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任务和形势的判断,进而从内心激发出一股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