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的教育功能探究

2021-11-24

办公室业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色政治思想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更应与时俱进。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以优秀的红色文化培植人才,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至为重要。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如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我们统称为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由一代代革命者、建设者继承发展、创新实践而来,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是青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因此将先进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红色资源,在青年人中乃至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我们踏上新征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高校应重视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内涵。张泰城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以河北省为例,河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地域性的红色资源,创新教育理念及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在青年学生群体内打下理想信念的基石,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青年学生也将结合时代特点赋予红色文化崭新的内涵,再创新时代的红色精神。

二、红色文化教育核心功能

(一)德育教化功能。红色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形态,同样也是一种优秀的德育教化资源。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并从传统文明中汲取了关于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优秀文化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可以让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传统美德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共同引导下去辨别社会中的真善美,从而达到端正自身品行的目的。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品德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我党的优良传统,以此作为教化的主题,持续加深对人们的思想引导和品德塑造,提高人们道德实践能力,有助于社会公德自觉性的培养。

(二)思想意识凝聚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意识正确引导下,增强思想政治意识的凝聚作用,红色文化本身就具备了这样的教育功能。具体来说,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发展的特色政治文化,通过对人民思想的引导,唤起人们当家作主和国家富强的奋斗意志,由此在统一的思想下汇聚奋进的力量,并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种对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教育凝聚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

(三)理想信仰引导功能。引导功能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包括对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仰的引导以及对于践行目标的行为引导。具体来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实践中总结的指导理论,还是从老一辈无产阶级战士浴血奋战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都能够让人们在科学认识世界和伟大精神力量双重作用下,树立坚定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引导人们在人生奋斗道路上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践行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把党的大大小小的奋斗目标自觉引入自己成长规划中来。红色文化具有天然的行为引导能力,这既得益于红色文化先进理论的内核,同时也得益于红色文化精神文明传承所带来的认同感。

(四)红色文化激励功能。激励作用从当前管理学角度来看,形成激励效应需要行为主体对于目标有一个利益索取,而这种需求的程度与激励的强度成正比。由此,激励功能的发挥需要从需求角度和认可角度出发。而红色文化是先进理论为内核,先进的文化认识必然带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从文化同根性的心理出发,也能够在教育人们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归属感。由此,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并对此不遗余力地践行,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风貌都是红色文化强大激励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语境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创新教育形式。因此需要高校对多样的红色文化深入思考,充分利用,针对性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足以及大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突出问题;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手段及效果;深入探究发挥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途径,将研究立足于实践,通过实践对多种方式的教育过程、现实效果形成认知和评估,最终立足红色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由感性认知到理论探究。当下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多以宣传宣讲、听红色故事等被动灌输的方式进行,流于表面,没能深挖到精神层次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教育历时短,没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思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化被动灌输的文化熏染为系统的、主动的理论探索,让大学生参与其中自我教育,融入其中自我提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始终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

(二)由单纯说教到文化熏染。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不应该被简单固化为空洞的理论,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成为“假、大、空”的政治说教,而应该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之中,实现红色教育的“生活化”。高校校园开放、自由、包容,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具有强大的“以文育人”功能。因此,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课堂教授和课本知识的识记,而是需要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主阵地”的作用,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到第二课堂,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通过举办融入红色文化因子和价值内核的第二课堂活动,让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在青年学生的思想中“落地生根”。以我校为例,今年我校邀请了毛泽东特型演员、抗美援朝老兵举办讲座;利用地域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以及学习新时代李保国精神报告会等。这些系列活动营造了红色文化熏染的氛围,实现了初步教育。在老兵演讲后,青年学生通过听取历史亲历者的战争故事,激发了浓厚的求知欲,在爱国主义情绪的激荡下,学生自发组织口述历史小组,对老兵进行深入访谈,留下了第一手宝贵的历史资料。除此之外,学生还自主赴邢台调研,探访抗大精神,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精神进行挖掘与传承,进一步实现了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探究,使红色文化与精神在当代青年心中更加鲜活。同时,通过调研,学生得到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料,使学生作为主体从历史亲历者、媒体传播者手中继承了宣扬红色文化的话语权。因为话语权的前提是信息的对等,这些拥有了话语权的学生通过朋辈教育和宣传,将所得红色文化资源共享,自发凝聚更大的青年力量,形成精神合力,进而在高校中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话语群体。

(三)由话语群构建教育语境。青年是最具活力的群体,因此在高校建立起红色文化的话语群才是使红色文化焕发生机、得以继承发扬的最佳途径。由学生主动性红色文化教育形成的话语权通过朋辈教育凝聚为话语群体,是学生在高校场域内自发设置起的标杆群体。该群体通过掌握共享的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塑造群体心理结构,凝聚青年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由此主体教育语境形成。高校在教育语境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育人引导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增强红色文化的鲜明性,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进课堂、红色文化进书本、红色文化进学生头脑”的“三进”目标,进而引导学生的社会行为,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结语

新时代,面对越发复杂的国际形势,社会急需要在文化涵养、价值观念等方面获得哺养。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根据新的形势、新的目标解读红色文化的新内涵,继承、创新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其内在要求。通过主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中形成教育语境,进而引导学生的社会行为,塑造价值品格,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红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