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涵养家国情怀
2021-11-24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蒋晓旭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 蒋晓旭
家国情怀,是人文与政治的和谐共融,源于“家国同构”的理想,是家庭的外延、拓展、延伸,将家国融为一体,力求在家尽教、为人尽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教师要爱家爱国,形成共同建设家园的使命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激发学生爱家报国的志向,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公共意识,提升学生的情怀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的素材,并适当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在统编历史七上《远古的传说》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正确看待禹的孝与忠,从而感受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禹为部落尽忠,与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治理水患,这种“忠”是对舜的“忠”,也是对部落的“忠”。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具有爱国情怀,要具有拳拳报国之心。岳飞一直铭记“精忠报国”的教诲,立志报效祖国。教师要利用秦汉一统、南北朝融合等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南北朝的大交融,北方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发展了江南的经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北魏政治措施,促进学生理解民族融合。教师要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科学家拒绝威逼利诱而毅然回国中感受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持走复兴之路,要肯定祖国所取得的成就。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建设参与感,使其成为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一、建立联系,统筹安排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零散地记忆知识,要引导学生将其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生成,形成新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材,将知识按主次串联起来,让学生去对比、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在统编历史七下《金与南宋的对峙》的教学中,教师将时间与事件联系起来:1115年阿骨打建金—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赵构建南宋)—1140年岳飞郾城大捷。教师播放《满江红》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聆听岳飞的历史故事,体会他异常豪迈的气概,感受他的家国情怀。
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重组的过程,学生借助知识的相似点加以同化,并将新知通过“嫁接”的手段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理解。如可以将《南京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清政府的妥协及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方面,感受《南京条约》给中国政治、经济等领域造成的危害。教师要建立学科间、课内外的联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素养。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整合知识,将碎片化的内容加以联系,使知识的结构更系统、更完善、更合理。教师在梳理近代史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鸦片战争与新文化运动有机联系起来,将多种背景下的救国之路加以整合,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
二、营造情境,促进理解
知识与情境彼此依存,知识只有依附于合适的载体加以传输,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使知识变得有活力。教师要将知识情境化,让学生感同身受,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感知,增加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回归社会,让他们的体验更为深刻。教师要借助实物、图像、影片及语言、生活经验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掘可用的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教学中,教师播放《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歌曲,让学生联系歌词,想象“红米饭”“南瓜汤”等,让学生融入井冈山条件艰苦而又充满乐观的生活情境之中,引领学生去感悟历史。教师要融情于历史教学之中,用亲和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情感的肢体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井冈山生活的艰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感受到井冈山人面对失败而百折不挠的精神。
历史知识是记述过去的事,教师要借助实物、影视作品等重现历史场景,或利用语言的渲染,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或以史料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如在教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孙中山的事迹,了解他的思想转变,让学生感受其嫉恶如仇的精神,从而感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与追求。创设情境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还能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三、情知相融,内化情感
教师要确立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设计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活动,让学生的情知相融,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如在统编历史八上《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主要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作品,理解他们的精神,体会他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提升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教师要挖掘素材,利用教材中的背景、典故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还要适当补充,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理解。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于他们来说奇闻轶事远比枯燥的知识讲解有趣得多,教师要利用一些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情感的熏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让学于生,不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收集资料、探索问题,感受家国情怀的内涵。教师如果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就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设的“套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编排历史话剧,以话剧的形式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围绕“为国尽忠”“国家建设”等主题,利用《文成公主入藏》《岳飞精忠报国》等故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表演结束后,每个小组讲述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表演前,要收集历史资料,融入历史角色,充分表现历史人物的情感。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发学生的表演动机,让他们通过活动将知识内化为情感,并立志成为一个爱祖国、爱民族的好学生。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本,挖掘家国情怀的内涵,感受历史人物的忠孝,增强民族认同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国情怀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