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教育对运动成绩的提升①

2021-11-24刘驰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操竞技心理素质

刘驰

(湖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8)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竞技强度和难度越来越大,对运动员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时产生了较高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必须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在现代竞技运用中的重要作用,客观审视影响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诸多影响因素,把握女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点,促进运动成绩的优化提升。该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 研究背景

在传统理念下,“健康”更多地侧重于生理健康,即身体无疾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健康”赋予了更多的新含义与新内容,心理健康便是其中之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爱国集体主义精神等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与男子运动员不同,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在面对竞技失败时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在高难度体操比赛中存在较多顾虑,部分情况下难以发挥出较高竞技水平,在竞技体操比赛强度和难度日益增大的今天,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1]。

2 心理素质教育在现代竞技体操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竞技体操运动成绩

竞技体操运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复杂多变、精彩激烈的竞技赛场中,只有稳定而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应有水平,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在现代竞技体操运动中,女子体操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不仅是自身技术水平的较量,同时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是女子体操运动员之间心理素质差异较大,心理状态高低起伏波动显著,更容易成为影响竞技运动比赛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2.2 有助于提高女子体操运动员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关键构成要素。现代竞技体操运动技术水平普遍提高,观众观赏能力同样发生了深刻变化。若缺失了心理健康素质,则女子体操运动员势必难以更好地适应比赛节奏。实践表明,现代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其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在竞技表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水平,强化女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可更好地面对失败与成功、欢乐与泪水。

2.3 有助于帮助女子体操运动员适应社会发展

商品经济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体操运动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经济性与功利性便是典型代表。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部分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过度关注自身成绩,在功利性方面投入了过多精力,甚至使自我价值观与人生观发生扭曲,难以正确处理竞技比赛与个人名利之间的关系,最终背离社会发展要求,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经济社会,必须通过系统化的心理教育,使运动员更加正确地面对名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

3 竞技体操女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肌肉运动感觉

肌肉是完成竞技体操某一特定技术动作的基础与根本,只有保持良好的肌肉运动感觉,才能使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大赛环境中的心理状态趋于稳定,具备更强大的信心参加比赛。在特定生理作用的影响下,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肌肉运动感觉更具敏锐性与感受性,在标准地完成各项技术动作,调整控制运动幅度、速度与方向等方面具有优势,可根据自身控制能力实现肌肉运动感觉的精细分化。在此基础上,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心理层面可清晰地获取到肌肉感知能力,在自我动觉与视觉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关系,这是提升竞技体操女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基础所在。

3.2 空间与时间知觉

在竞技体操运动中,运动员通常需要凭借视觉、动觉和平衡觉来辨识身体各部分的空间距离和移动方向,从而更为精准地调节自身重心动作,避免不规范的技术动作。研究表明,女子体操运动员在空间与时间知觉方面具有优势,可使身体运动兼具美感与韵律感,所完成的竞技体操动作更具观赏价值,动作速度、动作力度、重心的高度、动作节奏的协调性更加优美。这除了女子体操运动员自身特质的影响外,还有赖于长时间、连续性的长期科学训练。只有这样,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才可愈发自信地投入到比赛全过程中[3]。

3.3 美感与意志

美感是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感受到的特定事物所散发出的舒适感,竞技体操需要具备特殊美感。女子体操运动员尽管在肌肉爆发力与持久性方面与男子运动员相比存在一定弱势,但身体柔韧性好,身姿条件优良,更容易在竞技体操运动中带给人们特定美感,将女性所独有的优柔之美蕴藏于各个技术动作之中,从而焕发出强悍的心理稳定性,获取理想成绩。在意志方面,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缺乏自信、坚忍、果断的意志品质,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相对不足,不利于全身心融入赛场。

4 强化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心理素质教育,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策略探讨

4.1 提高教练员科学素养,构建训练竞赛和谐氛围

当今竞技体操运动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身体素质的竞争,而是心理、训练、经济、科技、抗压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竞争,传统的单纯依靠无限延长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强度的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同时,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的参训、参赛年龄要求趋于降低,其心理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上述状况均对教练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教练员,应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竞技体操训练思维,突破僵化固化行为模式的桎梏,自觉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紧跟竞技体操发展趋势与潮流,在日常训练中引导女子运动员正确对待名利,营造和谐融洽的训练氛围,使女子运动员心理素质在轻松愉悦的训练环境中得以提升[4]。

4.2 加强女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切实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现代竞技体操运动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优异的成绩是所有运动员的永恒追求,真正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在比赛中展现良好的技战术能力,更要展现良好的心理能力。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先天性心理劣势将会凸显,因心理状况不稳定而造成的发挥失常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加强对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比赛氛围,适应比赛节奏,正常展现自我竞技水平。同时,由于竞技体操训练过程枯燥乏味,与女子体操运动员追求浪漫的天性不相吻合,容易出现厌倦或疲劳情绪,心理压力增大,陷入长时间的疲惫状态,对此应切实推进心理咨询,帮助女子体操运动员消除不良心理问题,疏导心理拥堵,防止情感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4.3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知水平具有密切关联。研究表明,与同龄人相比,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的整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各类基础性文化知识相对欠缺,文化结构的系统性不足。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阻碍着女运动员认知水平的提高,难以对自我情绪形成有效调控。因此,应结合女子体操运动员实际,在开展日常体操训练的同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基本文化知识储备,构建系统化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保证充足的文化知识学习时长,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安排,在考核女子体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同步考核其文化素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落实奖惩机制[5]。

4.4 注重心理选材,兼顾个体特征

在现代竞技体操发展条件下,影响女子体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要素多样化,既有身体因素,也有技战术因素,最终比赛成绩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竞技体操队伍中,不同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生理特点、接受能力,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必须注重心理选材,兼顾运动员个体特征,尊重不同运动员的不同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心理教育策略。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是在长期艰苦的竞技体操训练中成长起来的,这要求心理教育应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统筹协调个人与社会两方面要素干扰与影响,充分发挥主导心理要素对女运动员成长与发展的引导性作用。

4.5 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女子体操运动员更多人文关怀

在运动生涯中,女子体操运动员敢于吃苦,肯于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投入训练与比赛,而在退役后的个人回报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强烈反差的存在无形之中更加深了女运动员心理负担。对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女子体操运动员自身特点,在竞技体操训练及社会生活中给予更多贴心呵护与人文关怀,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应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激励鞭策其向更高的竞技水平发起冲击与挑战,焕发自我效能感,无论比赛结果是失败还是胜利,均以微笑面对,即心理学理论中的罗森塔尔效应[6]。

5 结语

综上所述,受自我意识、肌肉运动感觉、空间与时间知觉等方面要素的影响,竞技体操女子运动员心理教育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制约着运动成绩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现代竞技体操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女运动员心理教育的基本规律,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切实推进心理咨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突出科学训练,为提高女运动员心理素质提供良好条件,为促进现代竞技运动实现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体操竞技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电竞种植记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思维体操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思维体操
花与竞技少女
头脑体操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