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2021-11-24曾裕华

活力 2021年15期
关键词:服务型学习型考核

曾裕华

(韶关学院政法学院,韶关 512005)

当前,高校对“三型”党组织的建设正在进行各种探索与研究,部分高校在“三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仍然存在认识有偏颇、制度规范不够、考核激励不足等问题。高校急需探索保障“三型”党组织建设有效运转的具有规范和导向意义的机制建设,这将有助于更新高校党组织的管理观念、方式方法,提高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一、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学习型”是指党组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拥有不断获取、更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够把学习的知识转换成执政能力。“服务型”是指党组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人民作为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中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力、管理力和凝聚力。“创新型”是指党组织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将创新理念作为党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创新的姿态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形势,从而全面保障党的先进性。

“三型”党组织建设是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相结合,并将其上升为全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执政形象上实现转型。“三型”党组织建设不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融合。建设“三型”党组织是一个整体目标体系,必须要同时、全面地整体推进,并且要充分理解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来看,“三型”党组织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统一性

“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它们都统一、服务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转型的具体体现和构成因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基础,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提供知识支撑;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目的,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价值追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的实践归宿;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是动力,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驱动力,也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供保障与支撑。

(二)整体性

“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性,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三者的不可或缺性,学习是基础,是服务和创新的思想基石,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最基本环节;服务是目的,是学习的运用和创新的实践,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最中心环节;创新是动力,是推动学习和服务发展的引擎,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最前瞻部分。二是三者的相互交融贯通,在学习活动中有服务和创新实践,在服务活动中有学习和创新驱动,在创新实践中有学习和服务方向指导,三者在“三型”党组织建设中互相交融,贯穿始终。三是评价的整体性,在评价学习活动时要考察是否有创新,是否将学习运用于服务实践;在评价服务活动时,要考察是否在服务实践中持续学习,是否在服务实践中讲求创新;在评价创新活动时,要考察创新活动是否有先进、正确理论的习得和指导,创新是否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三)互促性

从逻辑层次上来说,“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三者间是互促共进的,具有协同性和互动性,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首先,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学习能明确服务的内容和方向,学习能使人解放思想、开启智慧,找到创新的“灵感”;其次,服务是学习和创新的落脚点,只有落脚于服务,学习和创新才会有现实的价值,学习和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后,创新是驱动力,创新学习方式,可以确保学习实效;创新服务工作模式,可以提升服务品质。

二、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偏颇

在高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三型”党组织内涵,他们对传统党建理论较为熟悉,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理论了解较少,习惯于用已有知识经验去理解、判断、揣摩“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概念、新命题,往往出现认识不到位,甚至南辕北辙的现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只注重学习,对创新和服务谈得少、做得少,强调从学习到学习,停留在空学上,导致学习难有效果;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离开学习谈服务与创新,导致创新没有思路,服务没有能力;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与服务中停留在老办法、老套路上,不寻求创新,导致学习和服务难有质量,工作失去动力,缺失意义,工作的成效不高,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多数高校对“三型”党组织建设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机制,导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首先,领导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与“三型”党组织建设定位相适应相配套的领导体制,“三型”党组织建设没有纳入党务工作者岗位职责,未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内容,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职责不清,要求不明,监督缺失。其次,“三型”党组织建设标准不明,没有建立“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标准体系,使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没有参照,容易迷失方向。最后,推动“三型”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化的保障乏力,存在考核不科学、激励不足、保障乏力等问题。

(三)考核激励不足

在高校,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考核激励不足。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独立的“三型”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而是将对“三型”党组织考查的指标散布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中,考核内容也往往侧重于对学习的评价,对服务和创新实践考查不够,指标笼统,成效多以定性为主,定量考查不足。同时,大部分高校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考核并没有做到与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同步进行,对“三型”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优不够重视,考核往往是应上级部门要求,缺乏主动作为,考评没有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另外,在“三型”党组织建设考核中,大部分高校只重考核,不重视激励,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做得不够。

三、推动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对“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建立明晰的导向机制

建设“三型”党组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目标与方向。因此,高校建设“三型”党组织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建设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三型”党组织“是什么”的问题,要深刻理解、把握其内涵、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建设的方向。其次,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重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要明确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综合目标和具体目标,突出重点,学习、服务实践部署可以把制度建设、载体建设作为重点,创新实践部署可以选择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建设创新作为重点。最后,建立明晰的导向机制,制定工作标准与规范,将“三型”党组织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细化考评指标,凸显特色取向。

(二)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是“三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把“三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各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三型”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明确主体责任,认真履责,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自觉实践,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负责制定建设规划,确定实施方案,具体安排部署,实施相应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和狠抓落实的举措来推动“三型”党组织建设。同时,在“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督查制度,使“三型”党组织建设向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

(三)科学考评,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为有效保障“三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应把“三型”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列入党建工作的综合考评体系,将其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价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型”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办法》,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考评指标体系。考评指标应包括“三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途径、方法、执行情况、取得实效等。要坚持把考核评价与促学习、促思考相结合,与促进工作相结合,与创建特色品牌相结合,与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党建述职评议相结合,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结合。

猜你喜欢

服务型学习型考核
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在杭州举行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启示——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