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老区百年变迁印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以革命老区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2021-11-24杨雪娇

活力 2021年15期
关键词:老区全县革命

杨雪娇

(中共城口县委党校,重庆 405900)

一、革命老区城口的百年沧桑巨变

(一)苦难深重的昨天

城口地处大巴山南麓,交通闭塞,老百姓主要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度日。20世纪初,全国局势动荡,军阀连年混战,城口亦未能幸免,战事不断、换防频繁、匪患猖獗。据《城口县志》记载,从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12—1933),县城就有多达11次大的换防,城口县知事(县长)更换多达25次。各路驻军、官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赋税高达70余种。经过军阀、地主、土匪的重重盘剥,城口整个社会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等惨境已成为当时城口百姓的生活常态。灾荒年间,食种两缺、瘟疫流行,还出现了“大规模之吃人剧场,纵横二三十丈以内,人头星罗,尸骨狼藉……被发之墓,数十百堆……”的惨状。

(二)生机勃勃的今天

近百年光阴流逝,城口在党的领导和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拼搏奋进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城口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县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向桎梏城口群众数千年的贫困宣战。城口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2020年,城口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 %和8.2 %。全县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 596户44 719人全部脱贫,以攻坚之初贫困程度全市最深、决胜之时群众满意度全市最高的成效,实现了高质量整体脱贫“摘帽”,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城口的脱贫攻坚任务,中共城口县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致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城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强力破解瓶颈制约,加速弥补基础设施短板,畅通内部“毛细血管”工程,打通对外“大交通”,渝西高铁成功落地,G69银百高速将于2022年竣工通车,久困深山的城口的区位劣势正在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革命老区城口蜕变之迹

(一)奋起反抗闹革命

民国时期,城口人民在军阀、豪绅、地主、土匪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暗暗积蓄了反抗的力量。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川东籍共产党员王维舟、李家俊、雷玉书等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返回万源、城口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4月,李家俊领导了万源固军坝起义,打响了川东农民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成立了城口万源红军(1930年1月改编为“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即川东游击军),带领人民奋起反抗。1930年3月20日,川东游击军攻克城口县城,建立了川东游击根据地,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10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诞生,城口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帮助城口建立了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和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经济、文化建设和教育、卫生工作,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饱受苦难的城口人民看到了幸福的希望,明白了要改变吃苦受难的命运,只有跟着党、跟着红军闹革命,激发起了极高的斗争觉悟。

在建立和发展川东游击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党群军民团结一心,彻底粉碎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35年2月下旬,红军撤离城口长征北上,留下的部分红军战士、游击队武装及党员干部继续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展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城口人民组织武装起义,于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城口,成立了城口县临时政府。

(二)奋起直追搞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城口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剥削的悲惨命运,以主人公姿态将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投入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之中。但受地理、历史的局限,积贫已久的城口依然沿袭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量极低。在这样的窘迫现实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口县历届领导干部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靠着“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带领人民苦干实干。

在交通建设方面,从没有一寸公路的窘境中起步,在1958—1978年这20年间,以每2公里牺牲一人的代价打通了213余千米的出山之路;20世纪90年代,全县干部职工每年捐出人均工资总额的2 %用于集资修建干线公路,6万多名干部群众成建制开进工地一线;在一届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城口人民克服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将城口与外界的距离一步步缩短。“十二五”期间,城万快速通道落地建设,县域内乡镇公路通达率达100 %。

在产业发展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单一的农业产业,逐步调整为以粮油区、牧林、药材等为主的农业,以锰、钡、煤开发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和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商业经营模式。2005年,顺利实现了由“132”产业结构向“231”产业结构的转轨。2011年,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9万元到20 868万元的历史性飞跃。

在居住条件方面,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从1948年全县草房户、窝棚、岩洞户占比72.6 %,到1990年全县窝棚户、岩洞户、草棚户基本绝迹,再到201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7平方千米,完成了城区主干道照明设施更新、城区地下污水管网改造、建筑渣土堆码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场镇街道硬化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从1950年,全县小学教师78人、中学教师0人,发展为2011年全县小学教师1 250人、中学教师785人、职高教师141人;受教育人数和层次不断提升,从1952年全县在校幼儿园生90人、小学生6 967人、中学生70人,发展为2011年全县在校学生分别为幼儿园生5 872人、小学生18 758人、初中生9 117人、高中生3 182人。

在医疗卫生方面,从1951年,全县仅一所县人民卫生院,逐步发展为2011年共有县级和乡镇卫生院26所、村卫生室108个。医疗队伍从1951年全县仅有中医204人,增至2011年488名卫生技术人员,医疗队伍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县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至2010年的74.83岁,提高了39.83岁。

在便民设施方面,从1952年,全县仅有14个邮政信筒,到2011年实现了移动、联通、电信、固定电话及宽带信息网等乡镇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从1950年,全县人畜饮水均靠挑水,到2011年人畜饮水工程千余处,解决了20余万人、18余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从1950年全县均靠煤油灯、蜡烛照明,到2011年,全县自然村通电率达到100 %。

(三)奋发图强建小康

几十年的奋斗让城口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但因交通劣势,城口依然在落后中奋斗、在奋斗中落后。尽管经过国家多次扶贫,但全县仍有90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2 %,有11 596个贫困户、44 719名贫困人员,贫困发生率15.6 %,属国家级贫困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桎梏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贫困宣战。城口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三精准”,狠抓“三落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涵养发展、整体转型、同步小康”发展战略,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传统工业改造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特色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几年来,全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全县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 596户44 719人全部脱贫。2013年城万快速公路的竣工通车将城口与主城的距离缩短到“四小时”。2022年,城开高速即将竣工。而今,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收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制约城口发展的交通瓶颈被不断突破,城口这片红色沃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老区城口蜕变之源

(一)党的领导是老区城口巨变的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回望城口老区的近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巴山播撒了希望的火种。城口革命爆发前,城口的贫困百姓千百年来都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中国共产党在城口的活动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到来,让城口这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党领导老区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产业发展,让人们生活有了一定质量的改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产业调整,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十八大以来,仍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战胜贫困,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二)党员干部是老区城口核变的中坚力量

老区城口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肩负使命的艰辛探索与牺牲、执着与拼搏。革命年代,城口的革命者发扬“打铁不怕火烫脚、革命不怕砍脑壳”的革命精神,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壮烈的凯歌。城万红军主要领导人李家俊被捕后,以坚强如钢的意志,经受住了国民党重庆当局高官厚禄的次次诱降与严刑拷打,誓死不屈,就义时年仅29岁;固军坝起义领导小组政治委员唐伯壮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写下:“拼将壮志誓牺牲,踏破血路追先烈……前仆后兴大有人,终了此生未了责。”就义时年仅30岁;红军将领王国梁、徐永仕、胡洪疆、雷玉书、张鹏翥牺牲时,分别为29岁、30岁、25岁、28岁、29岁。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积贫已久的家乡,一代代城口党员干部怀揣富民强县的初心,带领人民群众不甘落后、奋力追赶,以李花祥、廖达章为代表的一届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担起“带领人民冲出大巴山”的使命,亲力带领人民群众修桥铺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城口的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担使命,苦干实干,7 300余名党员干部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何国权、李奎、彭中琼、王华等4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三)人民群众是老区城口改变的深厚基础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革命年代,城口人民积极投身革命,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争相参军的场景随处可见。由于历年的战乱和军阀对革命志士的疯狂剿杀,1925年尚有13万多人的城口,到了1934年,总人口仅剩5.7万。这仅有的5万多人中,又有5 000多名青壮年继承已故父兄的遗志,投身革命洪流、血战疆场。最后幸存的500余人参加长征,其中470多人在长征途中光荣牺牲。据统计,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只有14岁,平均年龄仅18岁。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中,城口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以主人公姿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点燃了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火热的激情。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历史性变革。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中,广大人民群众不等不靠,勤劳奋进,涌现出即使失去双手也能靠养蜂脱贫致富的蔡芝兵,手指打着钢针依然勤劳苦做、靠着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的李发强等一批批“脱贫光荣户”,他们争相搞产业、创家业、奔致富,与全国人民一道,摆脱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翻开了城口历史的崭新一页!

猜你喜欢

老区全县革命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中国的出行革命
革命老区展新姿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