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与防控措施

2021-11-24卜永新

法制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主体防控

卜永新

(安徽和源律师事务所,安徽 合肥 230041)

建筑工程合同是承建双方主体需要签订的主要合同,其作为工程建筑合作的主要依据可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严格把控。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相关法律和监管体制还不完善,再加上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严谨的操作,以此导致合同纠纷频发,进而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创效水平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一份规范合格的建筑工程合同的拟定既可以保障合同双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也可以维护建筑工程市场秩序。

一、建筑工程合同的基本特征

建筑工程是一项耗时耗力、复杂繁琐的工作,在建筑工程前期,建设单位会与有资质的建设单位进行招标;在招标投标过后,承建双方会签订建筑工程合同,以保证建筑工程能按时竣工[2]。建筑工程合同与其他合同不同,这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殊性造成的,比如投入金额庞大、施工周期长、专业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基本特征也具备多样性,其具体特点表现如下:

强大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一般对发包方的履行能力和承包方的财务能力都有很大的要求,建筑工程作为建筑经济的一种固定形式,资本控制的范围也包括对风险的防范。对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可以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也可以避免双方违约责任,为工期能顺利完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强大的经济效益存在于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之中。

建筑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历经前期发包方的投标和承包方的招标,到承建双方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再到后期项目工程的推进,每一项都长期而复杂。然而,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如果有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引发法律风险问题,所以说建筑过程合同法律风险具有长期性。

不确定性。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承建双方都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承包商原因改变施工方案、工程设计不合理、违背客观条件等,这些变化都是无法预料的,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合同内容也需要根据切实情况不断整改,法律风险防控也要做到相应的调整。

二、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形成的因素

(一)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性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建筑工程合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制定的法律条款不严谨。立足法律自身,必须要有足够的严谨性,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殊和复杂的特点,就更加需要法律给予保护伞。根据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合同法》和《建筑法》以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条文,要求承建双方主体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同时,必须遵循平等互利、合法公平的基本原则[3]。虽然,在法律大框架之下只能够保证城建双方的基本权益,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建筑工程前后期工作、分包工程产生的责任不明确等做比较全面的涉猎,有的甚至遗漏。

(二)建筑工程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就更加突显了建筑工程市场监管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可以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在承建双方招标投标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假资招标、挂靠投标等一系列违规操作;承建双方在制定和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是否对每一项进度都做到有力的监管和审核;在规划工程施工方案的同时,是否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提前的勘察和监督。但是,现阶段执法政体对建筑工程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审核不到位,大开建筑工程市场监管的大门。在目前的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对这些情况有所忽略,为承建双方主体提供了方便,进而使得建筑工程合同存在法律风险。

(三)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性

打铁还需自身硬。剔除外因,建筑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如何为企业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之下,大家都在慢慢学习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筑企业当然也会认识到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他们也只是慢慢摸索,依然缺乏建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施工周期长、专业要求高、涉及面广,这就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大了合同管理的难度,导致合同管理不规范、制度条款不清晰、执行强度不足,由此一来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被逐步放大,进而阻碍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

(四)承建双方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建筑工程是一项周期长、投入资金大、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即发包方和承包方,承建双方必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他们必须在签订合同之前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现阶段,分包工程的主体人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但是缺少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建筑工程起草合同中的相关专业词汇和语法存在误解,不能与之前的工作经验对号入座;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积极的方式方法来应对法律风险,这就很大程度上使得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三、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从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出发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顺利推进工程施工和合同履行,进而保障承建双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只有完善的、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有法可依的根本依据,才能更好地规避建筑工程合同带来的法律风险。首先,立法需要反映现实需求,根据现存的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承建双方主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定有效的立法方案和制度。比如,明确承建双方主体在签订合同之前所具备的合法条件,在事件源头上切断违规操作的可能;再如,明确承建双方主体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具备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有效避免低等级合同纠纷的出现。其次,立法要全面。建筑工程本就是一项繁琐而又涉及面广的工作,相关建筑工程领域也要有明确的规定,也需要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使得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完善建筑工程市场的监管体制是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的第二重保障。首先,对招标投标主体的资质、诚信和管理体制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控;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明确承建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到相互监管和约束的作用。其次,要严格把控施工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筛选出不合格的作业漏洞,及时弥补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形成良好的监督作风。质检部门、环保部门、工商部门等一些相关的执法政体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才能最大力度的规避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而建设一个健康的建筑工程市场体系。

(三)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规避合同风险出现的有效途径前提是相关管理制度要经过不断的完善。首先,合同签订之前,施工单位相关的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项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全面的审查。针对合同款项内容,制定高效的管理实施方案,及时对不合理不合法的条款进行磋商修改;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正确落实施工方案,不定时的抽查施工情况,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由于建筑工程合同多元化的特点,包括采购合同、分包合同、劳动合同等不同的合同类型,都存在着不同的法律风险,因此需要聘用专业人士为建筑工程企业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合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四、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对承建双方主体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成因较多,既受到了外部法律制度和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也存在内部因素,承建双方主体法律意识不足、合同管理制度有待优化。因此,必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提升防范意识等。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促进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要坚决实现对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的严密防控。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主体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