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史教育涵养大学生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

2021-11-24李慧娴

活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入党理想信念党史

王 新 李慧娴 季 东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 063210)

一、现状

如今,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政治文化建设领域仍存在不足与改进空间,党史教育在学生党支部内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需要各级相关人员为高校党史教育“刮骨疗伤”。从高校大学生对党史的掌握情况来看,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历史的学习和受一些党史教育活动的氛围熏陶,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党史知识,在面对历史问题时具有基本的认知判断能力。但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又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部分学生对党史的认知是片段性的,只了解一些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革命人物等,且这种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原因、评价、意义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部分大学生党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自身作风意识,有明显错误的入党动机,没有坚定的为宏远目标奋斗的理想,缺乏集体组织纪律观念,甚至有个别高校大学生受各种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利益至上、精致利己、功利化等个人主义作风。大学生党员本应该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却因为一些诱惑没把握好自己,迷失道路。青年大学生是我党的重要后备军,大学生党支部应该着重注意这些问题。

二、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意义

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高等教育不仅仅包括专业学科素养的培育,政治文化教育及其他思想领域的正确指导也是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极为重要。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它记载着无数位革命者与中国人民追求独立的峥嵘岁月。学党史可以汲取革命英雄的信仰信念和智慧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经历万难之后,仍然因心中的信仰不断追求理想信念。当代学子也应具有为了理想信念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时代潮流面前,百舸争流,逆流而上。学党史也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先烈的缅怀,党史是反映中国从危难中解脱出来的历史,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无数民族英雄站起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学习党史可以使大学生迸发强烈的爱国情怀,主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千千万万份力量汇聚起来,就汇聚成我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党史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党史精神的实质,学以致用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着的祖国伟大复兴的责任。学党史对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凡。

三、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自我意识的问题

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在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上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或极端的思想倾向。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些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侵入了高校党组织的系统,严重侵蚀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处在学生时期与社会时期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出现矛盾与困扰在所难免,在渴望成为大人的同时,就可能因为没有辨别能力而吸收一些社会上的不好的糟粕。另外,大学生党员对党史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疏于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经常需要党支部做一些强硬措施才能完成党内学习任务,极其缺乏学习党的知识的自发性。大学生党员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需要加强,容易在理想信念树立过程中出现偏差。少数大学生缺乏清醒的政治意识,迷信国外一些断章取义、严重偏离历史原貌的“研究成果”,甚至逆而行之,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抹黑、扭曲中国自强奋斗历史的言论,这样的氛围对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方式亟须改进与创新

现今,大多数学校仍在沿用短期式、运动式的传统党建方式,这种党建方式的特点是具有权威性、快捷性、动员性和反弹性,而由于其不可忽视的反弹性缺点,短期式、运动式党建方式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追求相悖的。并且这种党建方式会使青年党员无法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更持久的精神力量与理想信念。在对部分高等院校党支部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党员对于政治思想缺乏坚定性,对于客观理论的学习具有局限性,导致对党的认识比较片面。在全面提高大学生党支部政治思想工作水平的要求下,高校党支部应从政治思想、客观理论学习等方面多管齐下,在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的路上继续努力。

(三)部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在入党后,一些大学生党员没有时刻注意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言行举止,没有为其他大学生做好带头作用,这也主要是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动力不持久造成的。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初努力争取,入党之后却没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入党前后的行为表现判若两人,在入党后并没有发挥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是高校党支部需要严加防范和加强引导的问题,大学生群体中的错误思想倾向是大学生党支部需要重视的政治思想工作之一。如今,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群体都是思想稚嫩的青年一代,他们在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上有所缺失。大学中所学的专业具有特殊性是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意识不强的原因之一,他们注重个人自由与个人利益,无法意识到无论专业如何,都应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洁身自好、行为端正,也应关注身边同学在思想上的问题,为周围存在思想言行恶向偏差的同学提供帮助,而非事不关己冷眼旁观。大学生党员应该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彰显出青年党员应有的朝气与能力。同时,总体状态良好不应该是大学生党支部的最终追求,细枝末微处需要重视,对于产生不良倾向的大学生要立刻教育引导。

(四)存在党内监督问责制度松软、作风建设薄弱等现象

政治建设是强化政党政治功能的根本路径。政治建设是不断推进政党自身发展和实现政党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动力。而目前在党内政治建设中,党内监督问责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党内政治建设的同根同质化问题在高校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屡见不鲜,这使得其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缺乏创新化、开发式思维。另外,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形式单一,仅限于学习领导性文件及理论,缺少实践性与趣味性,没有结合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爱好和特长去解决具体问题,没有让大学生党员参与到党的具体事情中来,这就使党员无法与党支部集体紧密相连。

四、解决措施

首先,大学生党支部应该是带领同窗好友团结积极爱国的坚实堡垒。大学生党支部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广大学生党员服务,从思想上加深大学生党员对党性、对政治文化的深刻理解,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也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育人的核心理念。大学生党支部应加强政治文化建设,运用创新性形式、开发式思维促进当代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思想文化意识。开展多样化学生党支部日常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走进社会为人民百姓服务,在志愿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奉献意识,使其切实从活动中感受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在实践中的意义。同时,大学生党支部还应该建立完善一套有效的、因地制宜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的开展。

其次,全面深刻解读党的思想和宗旨,使大学生从内心认同党、信仰党,以党的事业为中心,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党支部内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表扬和学习,让党员同志意识到党员的荣誉感来自人民的认可与满意,建立服务意识。对一些迷失自我,在党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偏的大学生给予警告与处分,让其他党员同志意识到党员身份并不是保护伞,而是每个人头上的“紧箍咒”。同时,高校党支部还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辅助大学生党员对党员内部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查摆,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再次,开展多样化、创新化党史教育活动,将党史学习带到课堂上,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使得青年党员能够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更持久的精神与理想信念,从而解决从严治党动力不足等问题。党史教育活动还应该循序渐进,教育活动应做到从以史讲学、以史引学到以史悟今。努力调动大学生党员学习党史的积极性,结合专业课知识进行党史教育,使其穿插式、日常化学习,做到将个人专业知识与党的政治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党员内部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

最后,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评价管理机制,对每位党员建档立案,设置监督专栏。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互相监督,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群众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大学生党支部可以推行大学生“积分考核制”,建立党员发展管理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党员的组织紧迫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评选党内先锋楷模和优秀事迹,对党内腐败、贪污乱象进行严格整治,让党员同志在内心形成自我评价管理体制,对党的认识更加明晰。

结 语

总体来说,大学生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党史教育的路也需要再开拓,以党史教育涵养大学生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更是困难重重。但我们要始终坚信,随着党内生态的逐渐变好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逐步加强,大学生党支部政治文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善。

猜你喜欢

入党理想信念党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憨娃入党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