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探讨

2021-11-24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冬小麦苗期田间管理

平原县恩城镇人民政府 山东德州 253103

据统计,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小麦总产量均占到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五成以上,小麦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屡创新高,小麦供给总量已经基本充足,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对优质专用小麦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小麦的供需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1 影响小麦种植的因素

1.1 选址不合理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土壤、地形、气候都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季风、降水量、光照时长等都会对农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不同的植物对生长发展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要求不同,其中土壤是最为基础的,不同种类的土壤所适宜的农作物不同。从当前来看,在小麦栽培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其中选址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温条件、土壤和阳光,但是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只是关注土地是否肥沃,对于其他问题关注较少,这样容易出现营养匮乏问题,导致小麦生长缓慢,质量不高。例如:河北的衡6632 品种是宽叶披散型大穗品种,这个品种在沂南县已种植了3 年,该品种是半冬性品种,抗寒性一般,因此近两年应进行调换[1]。

1.2 不科学的施肥

在实际小麦栽培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充足的土壤和适宜的水分。其中,化肥也是养分的主要来源。通过合理的施肥能够帮助小麦更为健康、快速地发育成长,调节小麦发育。然而,当前小麦栽培中对于化肥的使用仍然处于粗放状态,很多农户对化肥的认识不合理。在小麦实际成长的过程中,过多施肥不仅会导致浪费资源,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给小麦产生不良影响。化肥会沉积在土壤里,对土壤产生伤害,影响土壤肥力,降低生产力,不利于小麦生长。各地区由于土壤中元素含量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地理优势,在小麦种植中元素的含量不同,因此施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农户只是凭借种植经验对小麦进行施肥,所以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氮肥施加过多,会让小麦成长困难;磷肥施加过多会表现出缺锌症状。

2 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要点分析

2.1 科学密植

当前要想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就需要进行科学密植,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光、热、气、土、肥的效能。通过调节群体个体之间的关系来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群体协调生长,以此达到高产的目的。然而,在小麦栽培种植的过程中,利用科学密植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效率。若是小麦种植较为稀少、间距过大,导致土壤利用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科学补种。通过密植的方式来对小麦进行补种[2]。

2.2 完善水肥管理

针对绿色小麦的种植,完善水肥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内容,其中要对灌溉以及施肥的合理性给予把控。一般而言,在冬季之前,因气候环境会有些干燥,所以小麦在自身发育以及成长当中更需要水,所以要注重对水分的补充和营养的提供。在这一环节当中,种植人员要严格控制好灌溉的水量,确保灌溉量的充分性,以便使小麦的生长发育能够正常。如果有较大的灌溉量,便会发生田间积水。此外,在第2 年的3 月份以及4 月份之前,要结合小麦的具体生长开展春灌工作,并补充相应的肥料。这一过程的开展,会使小麦生长当中需要的水分以及养分得到及时补充,确保其生长的健康性。同时施肥时,施肥量的把控也非常关键,可规避有烧麦苗的情况。为了将质量以及产量提升,在种植期还要对合理计量的磷肥以及钾肥进行追施,并时刻关注小麦的具体发育情况,以避免有倒伏等问题产生。

2.3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

农作物的生长都有最佳的时机,小麦的播种尤其要顺应时节,在最合适的时候进行播种,以保证产量和质量。科学的田间管理。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田间的病虫害,减少小麦种植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能都让小麦得到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等有利条件,从而生长得更好,以此来提高产量及质量。我国农田地域分布广,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温度、经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种植时间、管理方式、灌溉追肥等田间管理也很大的不同。因此,小麦的种植要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有用经验,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控,以科学指导小麦种植,全面提升产量和质量[3]。

2.4 小麦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小麦栽培的开始,苗期管理的好坏对整个小麦种植有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我国小麦普遍种植的季节,小麦幼苗期大多天气都较寒冷,加之小麦幼苗本身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小麦的苗期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苗期小麦的生长能力不强,管理人员应多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小麦种子的发苗率,促进小麦的苗整齐均匀、肥硕、没有病虫害等,以保证苗的质量。苗期应注意水肥的管理,根据小麦种子的需水情况及时灌溉,定期对麦苗追加相应的肥料,保证麦苗茁壮生长。

3 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推广措施分析

3.1 越冬前管理

冬小麦种植管理的关键在于越冬前的管理措施,这对于冬小麦在整个冬季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冬小麦能否正常返青同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种植人员重视冬小麦的灌溉工作,保障冬小麦有足够的水分满足其冬季的生长需求,同时人们需要做好对冬小麦的肥料追加工作,确保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养分充足。此外,借助11 月下旬的划锄作业对小麦田杂草进行清理,避免田间土壤发生板结问题,同时由于在该时间段内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划锄作业也不会流失过多土壤水分,能够让小麦在冬季正常返青生长。

3.2 返青后管理

种植者首先对土壤进行划锄作业,提升土壤的通透性、松软度,借此保障小麦根颈在小麦返青后能正常扎根生长。同时划锄断根作业法能直接均衡麦苗的生长速度,避免田间小麦生长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确保小麦的最终生产质量。其次,种植人员需要对小麦进行追肥作业,土壤内的肥力随着小麦的生长而下降,种植者需要根据小麦返青后的养分需求适当地追加土壤肥力,为小麦产量及质量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最后,需要对小麦进行灌溉作业,小麦在拔节生长期间及抽穗生长期间对于水分的需求极大,因此种植人员需要科学、高效地开展小麦灌溉工作,实现对小麦成熟期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控制,确保小麦的生产数量和果实质量。

3.3 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确保小麦旱涝保收,改变小麦靠天收获的现状;建立病虫鼠害监测系统,加强对病虫鼠害的防治;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保证财政的配套投入,从而达到小麦高产稳产的目标要求。

3.4 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小麦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供政策保障,控制小麦生产资料的上涨,对优质麦的种植实行良种补贴政策,对优质麦的收购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确保小麦的优质优价;同时,推行相应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麦农的抗风险能力,以此提高麦农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4-5]。

4 结语

总之,对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普及,产生的价值意义非常关键。绿色小麦为绿色产品,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符合当前的大众消费心理。所以,可以帮助农民群众将经济收入提升。此外,对绿色小麦的种植不但能够将小麦品质提高,还能保障小麦的稳产以及高产,将国家的粮食压力缓解。在推广内容开展时,需要对种植小麦的宣传力度加强,不能走形式化,要利用示范区等展示出实物效果,以便产生更强的说服力,使农户对绿色小麦有正确的认知。

猜你喜欢

冬小麦苗期田间管理
玉米苗期根汞胁迫响应中miRNA的鉴定及初步验证
无花果田间管理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