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应用研究

2021-11-24王辉

商品与质量 2021年9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王辉

烟台佰庭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建筑行业需要浪费大量建筑基材及燃油等资源,较难形成循环利用。而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借助工厂进行集中生产的建筑方式,通过设计科学结构,减少钢模等材料的消耗。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来说,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能够重新进行组装和拼接,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

1 装配式建筑特点

1.1 提高资源利用率

传统建筑模式能耗大、利用率低,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工厂制作,通过构件的预制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长期使用过后,所残留的建筑材料还能二次利用,可以大幅减少对水电的消耗,前景广阔。其次,以前的传统施工模式中有部分钢材因施工意外而被浪费。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结构零件的利用率,并带动施工零件或配件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解决资源过剩等问题。还有,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前期已经预制好,不需要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分的模板,节省了大量的模板。

1.2 缩短工期

因为装配式建筑结构有很大一部分工序已经完成,只需要现场的装配及后期的工期,减少了现场浇筑、等待固化等工期,所以可以大幅降低现场的施工工期。根据实测项目,以全装配式猪舍为例,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工期缩短了50%左右。

1.3 保证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包括混凝土构件和钢结构构件,它们都是先在工厂按照尺寸进行生产后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在工厂的生产是以流水线和模块化的模式进行生产,因而更能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从而保证了每个组装构件都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运输到现场后又能按照模块化进行组装,施工责任明确,从而保证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稳定和结构安全性[2]。

2 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2.1 加强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管控

(1)严格监督原材料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对装配式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第一,需要严格监督原材料以及混凝土施工全过程。因此,必须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进厂复试报告,其中,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外加剂以及水泥等等,确保其施工质量与有关规范相符。第二,认真检查钢筋连接套筒以及钢筋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而且检查钢筋套筒灌注连接接头的报告,确保以上这些材料质量合格。

(2)重视对构件制作成型过程的质量管控。重视对构件制作成型过程的质量管控,必须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必须要对钢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确保其位置、规格等等都达标。第二,施工单位必须要检查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检测报告,确保其达标。第三,施工单位必须要仔细检查预埋吊环,让其在各个方面都与具体的施工规范相符,比如:预留孔洞的位置以及数量等等。

2.2 注重对关键施工技术的管控

(1)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与抗震能力等,必须保证各部件之间连接处的稳固性。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格,对连接处的螺丝进行安装与拼接,以保证预制构件连接处之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安装预制构件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下层板内预留插入钢筋的地方,并将其逐渐深入插进,与预设的螺栓孔结合。施工人员事先将泥浆灌入螺栓孔中,然后,再用相符合的螺栓加以紧固,形成一个整体。此外,还要确定重心位置,在此处设置剪力墙连接螺栓,突显剪力墙的稳定性,有利于开展后续施工作业。

(2)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应用。

①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责,以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相关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定制完善健全的施工分析制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结合吊装构件的数量和编号,按照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开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要全面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认知度。

②预制构件吊装技术辅助起重装置施工。预制构件体积比较庞大,在运输过程中对塔吊等起重装置的应用具有很高要求。预制构件加工前,工作人员要明确辅助杆件和结构连接点之间的方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交底操作。需将螺栓预埋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塔吊操作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利用水平方向转动操作,实现结构物之间的充分链接,确保安装操作的可行性。

(3)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的应用。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使用频率非常高。预制叠合板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将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然后,根据具体施工需求与特点,适当调整叠合板的安装方向,从而确定准确方位。为保证叠合板不受损坏,需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以免出现材料消耗情况。工作人员根据吊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预制吊板安装方式。为了保证吊板之间的紧密性与稳定性,通常选择模数化吊装方式。在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底部位置要增加临时支架,以保证叠合板的稳定性。直到吊装完成后才可将临时支架拆除。叠合板安装会按照层次依次进行,当其中一层安装完毕,可利用混凝土浇灌施工。工作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结构的保养处理,定期养护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以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4)预制柱、预制梁的生产与制造技术。在施工前,预制构件被大量生产加工而成,预制构件生产与加工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决定预制构件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预制构件生产设备。预制构件生产设备种类繁多,由于不同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不一样,设备自身生产效率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供应量与时间。预制构件生产原料对生产效率也有一定影响。②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针对预制构件柱、梁的生产环节仍需人工操作,需要处理好预制板与梁之间的距离。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构件成品的生产时间。在预制柱具体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清理预制柱模具,以免由于模具本身杂质的存在影响建筑质量,然后再将模具固定。安装预埋件的同时要对侧模具进行封闭固定。另外,要浇筑混凝土并对其中不平整区域进行处理[3]。

2.3 深入探究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

当前,我国很少有学者研究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而且研究项目数量较少,这样就容易造成我国装配式建筑节点技术发展不能与时俱进,依旧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有关部门来讲,应该重点推广宣传装配式建筑节点技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学习中,可以从国家不断引入先进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技术,服务于我国建筑行业。在全新的领域中装配式建筑节点技术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而且在很多研究上都相当突出,主要包括收缩以及热力功能等等。此外,也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不断扩大推广力度,以更好地促进装配式建筑稳定发展。

2.4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阶段使用的预制结构也不一样,而且由于预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度也不一样。在生产过程中,构件难免失效,生产者由于使用错误构件和无用构件等原因造成的失效。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发生,必须严格控制预制结构的生产过程和整个生产场的生产过程。对预制结构进行现场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对预制结构进行了现场管理。将BIM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施工地点利用计算机对现场进行模拟,细节准确到通过CAD技术对一些精确的施工资料和施工过程进行了完整模拟,这样可以有效地辅助现实建筑工程中场地的部署和建设,从而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场地的部署和建设,从而避免了现实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场地部署的二次运输,有效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2.5 建立统一化的生产装配式建筑市场

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其相应的生产系统有待完善,市场依旧需要进行统一。就该方面来讲,可以科学整体规划市场当前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装配式建筑市场化政策运营,清楚明确分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且需要二次配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对现有的市场资源进行共享,形成相对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产业链。慢慢接近商业化以及市场化,大大的提升配置效率,减少成本。

3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因此该技术水平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革新。通常来说建筑水平的要点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质量管控,通过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有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预制装配式构件快速安装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预制构件的需求与供应策略研究
伞式模具在大型预制构件中的运用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